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及其保护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及其保护盖,属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以及充电快,以及充放电的次数增多,即延长使用寿命,增强使用损耗,备受市场青睐。锂离子电池的软肋在于组装过程中,极耳小,需要逐个电焊,通常的做法是在极耳上摆放一块金属板,金属板上传孔,极耳依次从穿孔中延伸到金属板上,在金属板上进行对相邻的极耳焊接,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引入连接极耳的金属板或金属条,导致焊接工程量大,工作繁琐,且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及其保护盖,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及其保护盖,包括若干个并排摆放的锂离子电池片,所述锂离子电池片成扁平的矩形板状,所述锂离子电池片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包括与锂离子电池片连接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平行于锂离子电池所在的扁平面,竖直段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弯折段,所述正极极耳的弯折段和负极极耳的弯折段分别朝向锂离子电池片的扁平面的两侧;
5.所述锂离子电池片串并联时,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的正/负极极耳相连,中间形成一个矩形通道,
6.所述保护盖包括插杆,所述插杆插在相邻锂离子电池片极耳之间的矩形通道中,所述插杆的表面粘贴覆盖有环氧树脂层。环氧竖直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伤害到极耳。
7.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位于各自的弯折段的中间或者一端,当竖直段位于各自的弯折段的中间时,弯折段的两端均设置成平齿状,形成平齿接头,当竖直段位于各自的弯折段的一端时,所述弯折段的末端设置成平齿状,形成平齿接头。
8.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呈矩形体形状,所述插杆插入矩形通道后,所述插杆的底部搭在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的顶部,占据矩形通道80%以上的空间。
9.进一步的,所述插杆朝向弯折段的一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沿着锂离子电池片极耳拼接方向延伸,所述卡槽中设置有卡槽杆,所述卡槽杆表面覆盖有粘毛层,所述插杆的一端设置有将所有插杆连接的挡边,挡边高于插杆的高度,部分抵挡在弯折段。粘毛层有一定的膨胀性能,插接在卡槽中有一定的张紧力,且增加摩擦力,能够防止滑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挡边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弯折段上方,与弯折段平行。
11.进一步的,所述插杆靠近挡边一侧也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挡边平行。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3.当串联锂离子电池片时,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相连,所有的锂离子电池片排列好以后,每间隔一个锂离子电池片翻转180
°
,让所有的锂离子电池片的同侧的极耳刚好额为正负极,能够邻近匹配焊接。
14.当并联锂离子电池片时,锂离子电池片顺次排放,同极极耳依次拼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极耳连接方便,平齿接头增加焊接的拼接面,焊接稳固。
17.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盖能够有效保护极耳,防止极耳在使用过程中变形。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锂离子电池片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片并联状态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极耳放大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极耳放大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接座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接座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插接座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锂离子电池片,2—正极极耳,3—负极极耳,4—平齿接头,5—插杆,6—卡槽,7—挡边,8—卡槽杆,9—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及其保护盖,包括若干个并排摆放的锂离子电池片1,所述锂离子电池片1成扁平的矩形板状,所述锂离子电池片1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所述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均包括与锂离子电池片1连接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平行于锂离子电池所在的扁平面,竖直段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弯折段,所述正极极耳2的弯折段和负极极耳3的弯折段分别朝向锂离子电池片1的扁平面的两侧。
29.参见图2,弯折段的末端设置成平齿状,形成平齿接头4。
30.参见图3,顺次将各个锂离子电池片1的正极极耳2与负极极耳3连接,实现电池增容;顺次将各个正极极耳2与正极极耳2连接,负极极耳3与负极极耳3连接,实现电池增压;使用时,根据电池的输出电压和预期电容,将对应数量的锂离子电池片1串并联;串并联后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1之间的正极极耳2或负极极耳3的弯折段对接,通过电焊将其连接固定,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1的竖直段之间形成矩形通道。
31.实施例2
32.参加图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竖直段位于各自的弯折段的中间,弯折段的两端均设置呈平齿状。
33.本实施例使用时更加方便,不分前后,焊接时候,焊缝位于极耳的竖直段的间隔中
间。
34.实施例3
35.参加图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保护盖,保护盖包括插在正/负极极耳3之间形成的矩形通道中的插杆5,所述插杆5呈矩形体形状,所述插杆5插入矩形通道后,插杆5的底部搭在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1的顶部,朝向弯折段的一面设置有卡槽6,所述卡槽6沿着锂离子电池片1极耳拼接方向延伸,所述卡槽6中设置有卡槽杆8。卡槽杆8能够有效防止保护盖脱落。
36.插杆5的一端设置有将所有插杆5连接的挡边7,挡边7高于插杆5的高度,部分抵挡在弯折段。
37.挡边7能够将所有的插杆5连接一体,起到插接方便的效果。
38.实施例4
39.参加图6,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挡边7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顶板9,所述顶板9位于弯折段上方,与弯折段平行。
40.顶板9挡在极耳上方,将极耳包包围住,起到保护作用。
41.实施例5
42.参加图7,在实施例4或5的基础上,插杆5靠近挡边7一侧也设置有卡槽6,卡槽6与挡边7平行。
43.卡槽6中设置有卡槽杆8,卡槽杆8四周包覆有环氧树脂层,起到抗震缓冲的效果。
44.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并排摆放的锂离子电池片,所述锂离子电池片成扁平的矩形板状,所述锂离子电池片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包括与锂离子电池片连接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平行于锂离子电池所在的扁平面,竖直段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弯折段,所述正极极耳的弯折段和负极极耳的弯折段分别朝向锂离子电池片的扁平面的两侧;所述锂离子电池片串并联时,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的正/负极极耳相连,中间形成一个矩形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位于各自的弯折段的中间或者一端,当竖直段位于各自的弯折段的中间时,弯折段的两端均设置成平齿状,形成平齿接头,当竖直段位于各自的弯折段的一端时,所述弯折段的末端设置成平齿状,形成平齿接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弯折极耳及其保护盖,包括若干个并排摆放的锂离子电池片,锂离子电池片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包括与锂离子电池片连接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平行于锂离子电池所在的扁平面,竖直段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弯折段,所述正极极耳的弯折段和负极极耳的弯折段分别朝向锂离子电池片的扁平面的两侧;所述锂离子电池片串并联时,相邻的锂离子电池片的正/负极极耳相连,中间形成一个矩形通道,所述保护盖包括插杆,所述插杆插在相邻锂离子电池片极耳之间的矩形通道中,所述插杆的表面粘贴覆盖有环氧树脂层。本实用新型极耳连接方便,平齿接头增加焊接的拼接面,焊接稳固。固。固。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亿新能源扬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1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