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多功能转运床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94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用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运床。


背景技术:

2.转运、护理患者是医院里的一项繁重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对术后患者的转运,目前大多数医院内还是采用轮式平板床推送到病房,再通过护士和家属多人协同,抬升搬运患者对其进行移床,不仅体力消耗大,且可能对患者造成意外损伤或创口移位等不可控状况;此外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为避免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和褥疮问题,需要经常翻身护理等,并且在患者术后康复中后期,患者需要进行自主坐起运动或维持坐姿状态等简单动作,同样需要三段式座椅设备,因此亟需一款集转运、移床、侧向翻身、座椅变换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机械设备,以减轻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压力,也使患者得到更舒适安全的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帮助患者移床、翻身、辅助患者坐起于一体的多功能转运床椅,充分考虑患者术后移出手术室再到病房的日常康复护理全过程,通过对称丝杠与平动螺纹框的配合实现床体的整体抬高,利用曲柄连杆与拨叉的配合实现床体的分离与闭合,为患者提供移床功能;利用软轴驱动螺栓实现床体的侧倾,为患者提供翻身功能;通过皮带传动,驱动变径螺旋槽,实现从平面床体到三段式座椅功能转换,为患者提供坐起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转运床,包括升降机构1、动力箱2、张合机构3、托架机构4、绕线机构5、床板机构6、底部支撑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1固连在底部支撑机构7一侧,托架机构4上侧后端与升降机构1卡接配合,托架机构4下侧与床板机构6铰接支撑,确保床板机构6可在托架机构4下方支撑旋转,张合机构3下端固连在升降机构1上方,绕线机构5上端分别放置于托架机构4的上下端与床板机构6固连,动力箱2固连在托架机构4外侧。
6.所述的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电机101、第一锥齿轮102、第一支撑箱103、滚轮104、滚动轴105、平动螺纹框106、对称丝杠107、第一盖板108、支撑杆109、支撑轴110、升降模块111、凹槽筒112,所述第一电机101固连在第一支撑箱103外侧,第一锥齿轮102固连在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上,放置于第一支撑箱103内部底面支座上的对称丝杠107可实现转动,其中部销接固定另外一个所述的第一锥齿轮102,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102啮合装配实现传动,两个所述的平动螺纹框106单侧开内螺纹孔,并左右对称地螺纹装配在对称丝杠107的两端外螺纹上,两个所述平动螺纹框106另一侧均开光滑通孔,通过滚动轴105铰接支撑杆109下端和平动螺纹框106光滑通孔端,之后在滚动轴105两端铰接两个所述滚轮104并整体放置在第一支撑箱103底侧轨道内实现自由滚动,支撑轴110穿过升降模块111下端与支撑杆109上端铰接装配,第一盖板108内侧与升降模块111外侧面卡接配合后再覆盖在第一支撑箱103外侧,通过边沿接触固定,以确保升降模块111平稳上升,凹槽筒112固连在升降模
块111上端。
7.所述的动力箱2包括张紧滑移筒201、弹簧202、张紧滑移杆203、第二支撑箱204、卡位杆205、第一皮带206、第一齿轮207、第二齿轮208、第三齿轮209、第二盖板210、软轴211、第二电机212、第二锥齿轮213、第二皮带214,四个所述的卡位杆205外端分别穿过第二支撑箱204两侧壁上四处所对应的π型通槽,同时通过中间所开盲孔套接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四角位置的每个相应凸轴上可实现定轴转动,四个所述的卡位杆205另一端设计凸轴,对应的分别铰接安装第一齿轮207和第三齿轮209,第二齿轮208安装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中间凸轴上,并与第一齿轮207、第三齿轮209啮合,第二电机212固定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第二锥齿轮213固连在第二电机212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二齿轮208的锥齿啮合,两组所述的张紧滑移杆203下端固连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方形凹槽内,弹簧202套在张紧滑移杆203上,弹簧202下端与张紧滑移杆203固连,张紧滑移筒201套在张紧滑移杆203上,弹簧202上端与张紧滑移筒201固连,第一皮带206与第二皮带214下端分别穿过第二盖板210上侧面所开方孔后套在所对应的第一齿轮207上,再通过张紧滑移筒201保持实时张紧状态,第一皮带206与第二皮带214的上端向上为托架机构4提供动力,两条所述软轴211上端分别穿过第二盖板210侧壁开孔后固连在所对应侧的第三齿轮209外端,接受转动驱动后向下传动,为托架机构4提供动力,第二盖板210最后封装在第二支撑箱204上。
8.所述的张合机构3包括拨叉301、连杆302、第四齿轮303、第五齿轮304、第六齿轮305、第三电机306、第三锥齿轮307、第三盖板308、第三支撑箱309,所述第五齿轮304、第六齿轮305和左右两个所述第四齿轮303相邻啮合并对应套接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的四处相应凸轴上,第三电机306固定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相应位置,第三锥齿轮307销接固定在第三电机306的输出轴上,并与第六齿轮305的锥齿啮合,左右两个所述拨叉301中间孔铰接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另外两个凸轴上可实现定轴转动,两个所述连杆302对向放置,其开孔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四齿轮303凸轴上,其凸轴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拨叉301下端孔后铰接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长圆形通槽内,组成滑移副,左右两个所述拨叉301在向上穿过第三盖板308上侧面的方孔铰接到托架机构4中,最后第三支撑箱309与第三盖板308封装固定。
9.所述的托架机构4包括第一齿轮轴401、皮带轮402、第二齿轮轴403、卡扣404、l型支撑架405、螺栓406、第一齿带407、齿带轮408、支撑梁409、第二齿带410、凸条柱411,两个所述凸条柱411长轴分别与对应的凹槽筒112卡接配合并对向放置,凸条柱411短轴与支撑梁409卡接固定,两个所述的第一齿轮轴401分别穿过支撑梁409对应孔位,作为转轴把齿带轮408铰接固定在支撑梁409开槽内定轴转动,两个所述的第二齿轮轴403也分别穿过支撑梁409对应孔位,也作为转轴把对应的齿带轮408铰接固定在支撑梁409开槽内定轴转动,再次,两个所述的皮带轮402分别销接固定在对应的第二齿轮轴403外端,用于套接第一皮带206和第二皮带214接受传动,第一齿带407、第二齿带410分别绕过两个所述的齿带轮408并啮合张紧后,端头汇合并固定于承力框506两侧,两条所述的l型支撑架405向上固定在支撑梁409下表面,螺栓406向上螺纹连接在l型支撑架405底部所开螺纹孔内,两个所述的卡扣404间隙配合于支撑梁409对应的孔位中,需限制齿带轮408转动时,将卡扣404向支撑梁409内侧滑移,限制齿带轮408转动。
10.所述的绕线机构5包括第七齿轮501、导线框502、绕线503、变径螺旋槽504、第三齿轮轴505、承力框506,所述的第三齿轮轴505穿过承力框506与变径螺旋槽504,其中变径螺
旋槽504销固在第三齿轮轴505中部,两个所述的第七齿轮501销固在第三齿轮轴505两端,导线框502上端固定在承力框506一侧,绕线503一端固定在变径螺旋槽504一侧,其他部分绕过变径螺旋槽504,穿过导线框502下端圆孔与床板机构6固连。
11.所述的床板机构6包括第一床板601、限位片602、第二床板603、第三床板604、第四床板605、第五床板606、第六床板607,所述的第一床板601与第二床板603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二床板603与第三床板604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四床板605与第五床板606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五床板606与第六床板607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二床板603、第五床板606分别水平固定在l型支撑架405上,限位片602仅用于抬升功能与侧翻功能,可嵌套在相邻床板的外侧,限制邻板间的相对转动。
12.所述的底部支撑机构7包括车轮轴701、车轮702、轮叉703、支架704、螺母705,四个所述车轮轴701分别穿过对应的轮叉703开孔固定车轮702,使车轮702实现绕水平轴滚动,轮叉703向上穿过支架704相应开孔位置后通过螺母705固定,可实现绕竖直轴转动。
13.所述的一种转运床共有三种功能,第一转运功能,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一床板601、第二床板603和第三床板604为一组,再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四床板605、第五床板606和第六床板607成为一组,可通过启动第三电机306,驱动第三锥齿轮307,啮合第六齿轮305,第六齿轮305分别啮合两侧的第四齿轮303与第五齿轮304,第四齿轮303外侧凸轴驱动连杆302,连杆302拨动拨叉301下端,拨叉301中部围绕第三支撑箱309内壁凸轴转动,拨叉301上端驱动凸条柱411在凹槽筒112内滑移,凸条柱411带动托架机构4与床板机构6张开与闭合,用户另可启动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驱动第一锥齿轮102,第一锥齿轮102与另一个所述的第一锥齿轮102啮合,驱动对称丝杠107转动,对称丝杠107通过螺纹驱动对称放置的平动螺纹框106对向或者反向平动,平动螺纹框106通过滚轮104与滚动轴105驱动支撑杆109下端平动,支撑杆109上端驱动升降模块111沿第一支撑箱103与第一盖板108内壁凹槽上升,升降模块111上端固连凹槽筒112,凹槽筒112通过凸条柱411带动托架机构4与床板机构6抬升与下降,实现夹取、承载、搬运、放置、转移患者等功能;第二侧翻功能,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一床板601、第二床板603和第三床板604为一组,在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四床板605、第五床板606和第六床板607成为一组,转动卡位杆205至工作挡位,启动第二电机212驱动第二锥齿轮213,第二锥齿轮213啮合第二齿轮208,第二齿轮208啮合第三齿轮209,第三齿轮209外端固连软轴211,软轴211驱动螺栓406,螺栓406在l型支撑架405下端的螺纹内旋转升高,螺栓406上端顶床板机构6围绕l型支撑架405下端与第二床板603、第五床板606铰接处旋转,完成侧翻,下降反之驱动;第三坐起功能,拆除限位片602,旋转卡位杆205至工作挡位,启动第二电机212驱动第二锥齿轮213,第二锥齿轮213啮合第二齿轮208,第二齿轮208啮合第一齿轮207,第一皮带206与第二皮带214绕过第一齿轮207外侧与皮带轮402连接,皮带轮402通过第二齿轮轴403带动齿带轮408,齿带轮408带动第一齿带407与第二齿带410平动,第一齿带407与第二齿带410驱动承力框506平动,承力框506拖动第七齿轮501在支撑梁409上侧齿条上旋转移动,第七齿轮501通过齿轮轴505一体带动变径螺旋槽504旋转移动,变径螺旋槽504缠绕收起或放开绕线503,绕线503下端带动第一床板601、第六床板607上翻或第三床板604、第四床板605下翻,上翻动作与下翻动作不同时进行,先进行上翻动作,第一床板601、第六床板607到达位置后,卡扣404卡住齿带轮408,然后第二电机212反转,进行下翻动作,第三床板604、第四床板605到达位置后,另一个所述的卡扣404卡住另一
个所述的齿带轮408,最终实现辅助坐起功能,变为平躺功能时反向驱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了一种兼具帮助患者移床、翻身、辅助患者坐起等功能的一体化、自动化床椅,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利用齿轮与卡位杆配合将动力源多项输出,可同时驱动床板侧翻和驱动床板转动成换成三段式座椅,实现了一机多用,最终实现帮助患者,同时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帮助患者术后转床、帮助患者侧翻与辅助患者坐起等,可极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降低了医护用床的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6.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运床的轴测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运床的侧翻功能轴测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运床的座椅功能轴测图
19.图4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20.图5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箱的结构爆炸图
21.图6本实用新型的张合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22.图7本实用新型的托架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23.图8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24.图9本实用新型的床板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25.图10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撑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26.图11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见图1、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运床,包括升降机构1、动力箱2、张合机构3、托架机构4、绕线机构5、床板机构6、底部支撑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1固连在底部支撑机构7一侧,托架机构4上侧后端与升降机构1卡接配合,托架机构4下侧与床板机构6铰接支撑,确保床板机构6可在托架机构4下方支撑旋转,张合机构3下端固连在升降机构1上方,绕线机构5上端分别放置于托架机构4的上下端与床板机构6固连,动力箱2固连在托架机构4外侧。
29.参见图4,所述的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电机101、第一锥齿轮102、第一支撑箱103、滚轮104、滚动轴105、平动螺纹框106、对称丝杠107、第一盖板108、支撑杆109、支撑轴110、升降模块111、凹槽筒112,所述第一电机101固连在第一支撑箱103外侧,第一锥齿轮102固连在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上,放置于第一支撑箱103内部底面支座上的对称丝杠107可实现转动,其中部销接固定另外一个所述的第一锥齿轮102,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102啮合装配实现传动,两个所述的平动螺纹框106单侧开内螺纹孔,并左右对称地螺纹装配在对称丝杠107的两端外螺纹上,两个所述平动螺纹框106另一侧均开光滑通孔,通过滚动轴105铰接支
撑杆109下端和平动螺纹框106光滑通孔端,之后在滚动轴105两端铰接两个所述滚轮104并整体放置在第一支撑箱103底侧轨道内实现自由滚动,支撑轴110穿过升降模块111下端与支撑杆109上端铰接装配,第一盖板108内侧与升降模块111外侧面卡接配合后再覆盖在第一支撑箱103外侧,通过边沿接触固定,以确保升降模块111平稳上升,凹槽筒112固连在升降模块111上端。
30.参见图5,所述的动力箱2包括张紧滑移筒201、弹簧202、张紧滑移杆203、第二支撑箱204、卡位杆205、第一皮带206、第一齿轮207、第二齿轮208、第三齿轮209、第二盖板210、软轴211、第二电机212、第二锥齿轮213、第二皮带214,四个所述的卡位杆205外端分别穿过第二支撑箱204两侧壁上四处所对应的π型通槽,同时通过中间所开盲孔套接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四角位置的每个相应凸轴上可实现定轴转动,四个所述的卡位杆205另一端设计凸轴,对应的分别铰接安装第一齿轮207和第三齿轮209,第二齿轮208安装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中间凸轴上,并与第一齿轮207、第三齿轮209啮合,第二电机212固定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第二锥齿轮213固连在第二电机212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二齿轮208的锥齿啮合,两组所述的张紧滑移杆203下端固连在第二支撑箱204内壁方形凹槽内,弹簧202套在张紧滑移杆203上,弹簧202下端与张紧滑移杆203固连,张紧滑移筒201套在张紧滑移杆203上,弹簧202上端与张紧滑移筒201固连,第一皮带206与第二皮带214下端分别穿过第二盖板210上侧面所开方孔后套在所对应的第一齿轮207上,再通过张紧滑移筒201保持实时张紧状态,第一皮带206与第二皮带214的上端向上为托架机构4提供动力,两条所述软轴211上端分别穿过第二盖板210侧壁开孔后固连在所对应侧的第三齿轮209外端,接受转动驱动后向下传动,为托架机构4提供动力,第二盖板210最后封装在第二支撑箱204上。
31.参见图6,所述的张合机构3包括拨叉301、连杆302、第四齿轮303、第五齿轮304、第六齿轮305、第三电机306、第三锥齿轮307、第三盖板308、第三支撑箱309,所述第五齿轮304、第六齿轮305和左右两个所述第四齿轮303相邻啮合并对应套接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的四处相应凸轴上,第三电机306固定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相应位置,第三锥齿轮307销接固定在第三电机306的输出轴上,并与第六齿轮305的锥齿啮合,左右两个所述拨叉301中间孔铰接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另外两个凸轴上可实现定轴转动,两个所述连杆302对向放置,其开孔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四齿轮303凸轴上,其凸轴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拨叉301下端孔后铰接在第三支撑箱309内壁长圆形通槽内,组成滑移副,左右两个所述拨叉301在向上穿过第三盖板308上侧面的方孔铰接到托架机构4中,最后第三支撑箱309与第三盖板308封装固定。
32.参见图7,所述的托架机构4包括第一齿轮轴401、皮带轮402、第二齿轮轴403、卡扣404、l型支撑架405、螺栓406、第一齿带407、齿带轮408、支撑梁409、第二齿带410、凸条柱411,两个所述凸条柱411长轴分别与对应的凹槽筒112卡接配合并对向放置,凸条柱411短轴与支撑梁409卡接固定,两个所述的第一齿轮轴401分别穿过支撑梁409对应孔位,作为转轴把齿带轮408铰接固定在支撑梁409开槽内定轴转动,两个所述的第二齿轮轴403也分别穿过支撑梁409对应孔位,也作为转轴把对应的齿带轮408铰接固定在支撑梁409开槽内定轴转动,再次,两个所述的皮带轮402分别销接固定在对应的第二齿轮轴403外端,用于套接第一皮带206和第二皮带214接受传动,第一齿带407、第二齿带410分别绕过两个所述的齿带轮408并啮合张紧后,端头汇合并固定于承力框506两侧,两条所述的l型支撑架405向上
固定在支撑梁409下表面,螺栓406向上螺纹连接在l型支撑架405底部所开螺纹孔内,两个所述的卡扣404间隙配合于支撑梁409对应的孔位中,需限制齿带轮408转动时,将卡扣404向支撑梁409内侧滑移,限制齿带轮408转动。
33.参见图8,所述的绕线机构5包括第七齿轮501、导线框502、绕线503、变径螺旋槽504、第三齿轮轴505、承力框506,所述的第三齿轮轴505穿过承力框506与变径螺旋槽504,其中变径螺旋槽504销固在第三齿轮轴505中部,两个所述的第七齿轮501销固在第三齿轮轴505两端,导线框502上端固定在承力框506一侧,绕线503一端固定在变径螺旋槽504一侧,其他部分绕过变径螺旋槽504,穿过导线框502下端圆孔与床板机构6固连。
34.参见图9,所述的床板机构6包括第一床板601、限位片602、第二床板603、第三床板604、第四床板605、第五床板606、第六床板607,所述的第一床板601与第二床板603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二床板603与第三床板604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四床板605与第五床板606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五床板606与第六床板607邻边铰接可相对转动,第二床板603、第五床板606分别水平固定在l型支撑架405上,限位片602仅用于抬升功能与侧翻功能,可嵌套在相邻床板的外侧,限制邻板间的相对转动。
35.参见图10,所述的底部支撑机构7包括车轮轴701、车轮702、轮叉703、支架704、螺母705,四个所述车轮轴701分别穿过对应的轮叉703开孔固定车轮702,使车轮702实现绕水平轴滚动,轮叉703向上穿过支架704相应开孔位置后通过螺母705固定,可实现绕竖直轴转动。
36.参见图11,所述的一种转运床共有三种功能,第一转运功能,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一床板601、第二床板603和第三床板604为一组,再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四床板605、第五床板606和第六床板607成为一组,可通过启动第三电机306,驱动第三锥齿轮307,啮合第六齿轮305,第六齿轮305分别啮合两侧的第四齿轮303与第五齿轮304,第四齿轮303外侧凸轴驱动连杆302,连杆302拨动拨叉301下端,拨叉301中部围绕第三支撑箱309内壁凸轴转动,拨叉301上端驱动凸条柱411在凹槽筒112内滑移,凸条柱411带动托架机构4与床板机构6张开与闭合,用户另可启动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驱动第一锥齿轮102,第一锥齿轮102与另一个所述的第一锥齿轮102啮合,驱动对称丝杠107转动,对称丝杠107通过螺纹驱动对称放置的平动螺纹框106对向或者反向平动,平动螺纹框106通过滚轮104与滚动轴105驱动支撑杆109下端平动,支撑杆109上端驱动升降模块111沿第一支撑箱103与第一盖板108内壁凹槽上升,升降模块111上端固连凹槽筒112,凹槽筒112通过凸条柱411带动托架机构4与床板机构6抬升与下降,实现夹取、承载、搬运、放置、转移患者等功能;第二侧翻功能,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一床板601、第二床板603和第三床板604为一组,在通过限位片602固定第四床板605、第五床板606和第六床板607成为一组,转动卡位杆205至工作挡位,启动第二电机212驱动第二锥齿轮213,第二锥齿轮213啮合第二齿轮208,第二齿轮208啮合第三齿轮209,第三齿轮209外端固连软轴211,软轴211驱动螺栓406,螺栓406在l型支撑架405下端的螺纹内旋转升高,螺栓406上端顶床板机构6围绕l型支撑架405下端与第二床板603、第五床板606铰接处旋转,完成侧翻,下降反之驱动;第三坐起功能,拆除限位片602,旋转卡位杆205至工作挡位,启动第二电机212驱动第二锥齿轮213,第二锥齿轮213啮合第二齿轮208,第二齿轮208啮合第一齿轮207,第一皮带206与第二皮带214绕过第一齿轮207外侧与皮带轮402连接,皮带轮402通过第二齿轮轴403带动齿带轮408,齿带轮408带动第一齿带407与
第二齿带410平动,第一齿带407与第二齿带410驱动承力框506平动,承力框506拖动第七齿轮501在支撑梁409上侧齿条上旋转移动,第七齿轮501通过齿轮轴505一体带动变径螺旋槽504旋转移动,变径螺旋槽504缠绕收起或放开绕线503,绕线503下端带动第一床板601、第六床板607上翻或第三床板604、第四床板605下翻,上翻动作与下翻动作不同时进行,先进行上翻动作,第一床板601、第六床板607到达位置后,卡扣404卡住齿带轮408,然后第二电机212反转,进行下翻动作,第三床板604、第四床板605到达位置后,另一个所述的卡扣404卡住另一个所述的齿带轮408,最终实现辅助坐起功能,变为平躺功能时反向驱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