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专利查询19天前  25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是液晶显示装置不可缺少的部分。
3.现有显示模组背光为直下式设计时,因led的光学特性的局限性,会出现一系列的出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6.基板;
7.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胶框结构的限定区域内,且所述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
8.所述反射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所述胶框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
9.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10.提供基板;
11.在所述基板一侧制备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胶框结构的限定区域内,且所述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反射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所述胶框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
12.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
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通过将反射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反射结构阻断相邻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之间的串扰,改善出光亮度对比度低的问题;通过将发光元件和反射结构均位于胶框结构限定的区域,反射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胶框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通过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对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进行调节和反射,调节不同区域的出光量,保证不同区域的出光均一性良好,改善出光均一性较差的问题;同时通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对光线进行反射,可以增加光线的光程延长
混光距离,可以实现薄型化的背光模组,改善背光模组厚度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虽然是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器件结构,驱动方法和制造方法的基本概念,拓展和延伸到其它的结构和附图,毋庸置疑这些都应该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15.图1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沿剖线cc’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18.图4是图3中a1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19.图5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20.图6是图3中a2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23.图9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24.图10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25.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26.图12是图11中沿剖线ee’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27.图13是图11中沿剖线ff’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28.图14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29.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30.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基本概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图1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01包括背光板010和发光元件020。因发光元件020的光学特性具有局限性,为了提高背光模组01的出光亮度的对比度和出光均一性,目前相关技术中有通过减小发光元件020之间的间距来实现的,但该方式会造成制备成本的大大增加,不适合产业化,并且还会造成相邻发光元件020之间的光串扰,影响出光对比度。为了控制发光元件020的成本,相关技术中还有通过提升混光距离来实现提高出光亮度的对比度和出光均一性,但会造成背光模组01的厚度增加。
34.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一侧的
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发光元件和反射结构位于胶框结构的限定区域内,且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反射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胶框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
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将反射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反射结构阻断相邻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之间的串扰,改善出光亮度对比度低的问题;通过将发光元件和反射结构均位于胶框结构限定的区域,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对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进行调节和反射,调节不同区域的出光量,保证不同区域的出光均一性良好,改善出光均一性较差的问题;同时由于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均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反射面,出光光线在反射面与其上方膜层之件多次反射增加混光距离,保证适当混光距离的前提下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小,也可以改善背光模组厚度较大的问题。
36.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剖线cc’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包括:基板100;位于基板100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110、反射结构120和胶框结构130,发光元件110和反射结构120位于胶框结构130的限定区域内,且反射结构120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10之间;反射结构120包括靠近发光元件110一侧的第一反射面a,胶框结构130包括靠近发光元件110一侧的第二反射面b。
38.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包括基板100、发光元件110、反射结构120和胶框结构130。基板100作为发光元件110的承载基板,可以在基板100上方、下方或内部设置与发光元件110电连接的驱动电路,用于向发光元件110提供发光驱动信号。
39.发光元件110包括发光二极管,可以为mini led、micro led等电子元件,并作为背光模组10的出光光源。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颜色丰富多彩、能耗低等特点,应用广泛。由于mini led或者micro led等电子元件体积小巧,通过设置发光元件110包括mini led或者micro led,可以在相同尺寸的背光模组10中设置更多发光元件110,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10的精细化出光控制。进一步的,发光元件110具有较大的发光角度,例如大于120
°
;或者发光元件11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面,例如顶面和侧面均为发光面,如此发光元件110的出光光线可以出光至反射结构120和胶框结构130,通过反射结构120和胶框结构130调整背光模组10的出光光线。
40.反射结构120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10之间,反射结构120包括靠近发光元件110一侧的第一反射面a,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面a进行反射,一方面可以调节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例如将更多的光线反射后向着背光模组10发光亮度低的地方出射,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匀性;另一方面反射结构120可以阻挡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10之间的光线串扰,有利于提供背光模组10的出光对比度。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对反射结构12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反射结构120可以是分开设置的,即反射结构120为独立结构,每个反射结构120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10之间。或者,反射结构120也可以是一体设置的网状结构,即多个反射结构120形成的网状结构围绕发光元件110设
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只需保证反射结构120包括靠近发光元件110一侧的第一反射面a,保证可以对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即可。
41.胶框结构130限定发光元件110和反射结构120的设置区域,即胶框结构130位于背光模组10的边缘区域。进一步的,胶框结构130包括靠近发光元件110一侧的第二反射面b,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反射面b进行反射,调节背光模组10边缘区域的出光方向,例如将更多的光线反射后向着背光模组10边缘区域出射,有利于提升背光模组10边缘区域的发光亮度,实现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匀性。具体的,第二反射面b可以通过在胶框结构130靠近发光元件110的一侧贴附反射片或者反光膜的方式实现,保证第二反射面b的设置方式简单。
42.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结构130为独立于反射结构120的独立结构,胶框结构130的设置不受反射结构120的设置限定,设置自由度较高。并且由于胶框结构130用于粘结基板100以及基板100上方的膜层,为发光元件110留出设置空间,因此胶框结构130为背光模组中必不可少的结构。相比于在背光模组的边缘设置反光杯,例如在背光模组的边缘区域以及非边缘区域设置一体结构的反射杯的方案,由于边缘区域的反射杯和胶框结构均占据一定边缘空间,容易造成背光模组边缘过宽的问题,不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背光模组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直接在胶框结构130靠近发光元件110的一侧贴附反射片或者反光膜的方式设置第二反射面b,实现边缘出光调节的基础上,还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窄边框设计。
43.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结构130为独立于基板100的独立结构,胶框结构130的设置不受基板100的设置限定,设置自由度较高。相比于背光模组的底板直接向侧边弯折形成包边的方案,如果底板为胶类结构,那么底面侧面一体的胶类结构会造成背光模组的散热性能较差,缩短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如果底板为金属结构,那么在侧边与发光元件之间必然存在胶框结构,即使底板上涂覆有反射油墨,那么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首先经过胶框结构到达反射油墨,经反射油墨反射后再次经胶框结构出射,那么大大缩减反射模块对光线的调节能力,影响边缘出光效果。
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设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并将反射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反射结构阻断相邻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之间的串扰,改善出光亮度、对比度低的问题;通过将发光元件和反射结构均位于胶框结构限定的区域,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对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进行调节和反射,调节不同区域的出光量,保证不同区域的出光均一性良好,改善出光均一性较差的问题;同时由于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均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反射面,出光光线在反射面与其上方膜层之间多次反射增加混光距离,保证适当混光距离的前提下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小,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可以减小为4mm,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6-7mm的混光距离来说,可以改善背光模组厚度较大的问题。
45.继续参考图2所示,多个发光元件11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排布,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且均与基板100所在平面平行;反射结构12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子反射结构121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子反射结构122,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交叉设置,限定出发光元件110设置区域的至少部分边缘。
46.具体的,多个发光元件11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排布,反射结构120可以
为一体设置的网状结构,例如反射结构120包括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第一子反射结构12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子反射结构12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交叉设置,限定出发光元件110设置区域的至少部分边缘。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子反射结构121结构相同,多个第二子反射结构122结构相同,降低反射结构120的实现复杂度。进一步的,以图2中每个发光元件110的设置区域为矩形为例,至少部分边缘可以理解为至少两个设置边缘,对于不同位置处的发光元件110,反射结构120对其设置区域的限定不同,但无论什么位置处的发光元件110,反射结构120均可以限定至少部分边缘,第一反射面a均可以对发光元件110的出光进行调整,保证背光模组10的整体出光效果。
47.继续参考图2所示,多个发光元件110包括第一类发光元件111和第二类发光元件112;第一类发光元件111位于背光模组10的边缘位置,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限定第一类发光元件111设置区域的部分边缘,胶框结构130限定第一类发光元件111设置区域的其余部分边缘;第二类发光元件112位于背光模组10的非边缘位置,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限定第二类发光元件112设置区域的全部边缘。
48.具体的,发光元件110包括第一类发光元件111和第二类发光元件112,第一类发光元件111位于背光模组10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以及胶框结构130限定第一类发光元件111的位置。第二类发光元件112位于背光模组10的非边缘位置,通过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限定第二类发光元件112的位置。
49.示例性的,如图2中的120a区域所示,第一类发光元件111的位置可以由胶框结构130、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限定,即对于边角位置处的第一类发光元件111,反射结构120限定该第一类发光元件111的两个设置边缘,胶框结构130限定该第一类发光元件111的两个设置边缘;如图2中的120b区域所示,第一类发光元件111的位置可以由胶框结构130、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限定,即对于边缘位置且非边角位置处的第一类发光元件111,反射结构120限定该第一类发光元件111的三个设置边缘,胶框结构130限定该第一类发光元件111的一个设置边缘;如图2中的120c区域所示,第二类发光元件112的位置可以由第一子反射结构121和第二子反射结构122限定,即对于非边缘位置的第二类发光元件112,反射结构120限定该第二类发光元件112的全部设置边缘。通过反射结构120和胶框结构130对第一类发光元件111和第二类发光元件112的位置进行限定,一方面,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反射面a和第二反射面b位置处发生漫反射,通过漫反射将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打散,提出背光模组的出光均一性;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第一反射面a和第二反射面b的面型,调节第一反射面a和第二反射面b发射后光线的出光方向,例如调节更多的光线向着出光量少的区域出光,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均一性,保证在背光模组10不同位置处的发光元件110的出光均可以得到调节,实现背光模组10各个区域出光均一性的提升。
5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接下来对反射结构120和胶框结构130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51.首先对反射结构130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52.图4是图3中a1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反射面a包括斜面,斜面包括平面或者曲面;沿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s,反射结构120的宽度d1逐渐减小。
53.具体的,第一反射面a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图3和图4仅以第一反射面a为曲面为例进行说明。
54.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反射结构120沿着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s,反射结构120的宽度d1逐渐减小,即反射结构120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可以满足在第一反射面a接收到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向上反射,即实现将发光元件110的出光光线向着远离基板100的一侧反射,实现对背光模组10的出光调节。相比于上宽下窄的反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结构120可以将出光光线向着基板100一侧反射,可以实现出光亮度调节,改善出光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55.参考图4所示,第一反射面a包括曲面;第一反射面a包括第一反射位置a1和第二反射位置a2,第一反射位置a1位于第二反射位置a2靠近基板100的一侧,且第一反射位置a1位于第二反射位置a2靠近发光元件110的一侧;第一反射位置a1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第二反射位置a2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β,其中,0
°
《α《β≤90
°

56.具体的,第一反射面a包括第一反射位置a1和第二反射位置a2,第一反射位置a1相比于第二反射位置a2更加靠近基板100以及更靠近发光元件110。进一步的,第一反射位置a1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α以及第二反射位置a2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β满足0
°
《α《β≤90
°
,即形成如图4中示出的反射结构120,相比于α大于β而形成抛物线形的反射结构(图中未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将更多的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从反射结构120附近出射,增加反射结构120附近的出光量,减小发光元件110正上方的出光量,进一步提升出光均一性,改善背光模组出光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57.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设置反射结构120的形状,可以保证经反射结构120反射后的光线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出光,并且保证更多的光线从反射结构120附近出射,增加反射结构120附近的出光量,减小发光元件110正上方的出光量,进一步提升出光均一性。
58.接下来对胶框结构130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59.图5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背光模组10还包括位于反射结构120和胶框结构130远离基板100一侧的光学膜片200。
60.具体的,光学膜片200可以包括扩散片210、扩散膜220和增亮膜230等,本发明实施例对光学膜片200包括的膜层不做具体的限定。其中,扩散片210和扩散膜220用于对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在光学膜片200上进行扩散,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一性;增亮膜230用于将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在光学膜片200上进行提亮,提升背光模组10的出光效果。进一步的,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在光学膜层200和反射结构之间120以及光学膜层200和胶框结构130之间反复反射,可以增加光线的光程延长混光距离,可以实现薄型化的背光模组10,改善背光模组10厚度较大的问题。
61.继续参考图5所示,光学膜片200的厚度l1满足1mm≤l1≤2mm。
62.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中的光学模片200的厚度l1满足1mm≤l1≤2mm。示例性的,光学模片200的厚度l1可以是1mm,光学模片200的厚度l1也可以是2mm,光学模片200的厚度l1也可以是1mm与2mm之间任一数值。通过合理设置光学膜片200的厚度,一方面降低背光模组1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10的薄型化设计。
63.图6是图3中a2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二反射面b与光学膜片200在接触点d接触,接触点d位于第二反
射面b;光学膜片200朝向基板100一侧的表面与接触点d位置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γ满足0
°
《γ≤90
°

64.示例性的,如图6和图7所示,光学模块200与胶框结构130在接触点d接触,胶框结构130一方面可以支撑光学模块200,一方面可以将光学膜片200与基板100粘贴,保证背光模组整体稳定性良好。进一步的,光学膜片200朝向基板100一侧的表面与接触点d位置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90
°
并且大于0
°
,一方面保证胶框结构130制备工艺简单,另一方面胶框结构130可以将发光元件110的出光光线向着靠近光学膜层200的一侧反射,可以提升背光模组的边缘出光量,提升出光均一性。
65.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二反射面b包括斜面,斜面包括平面或者曲面;沿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s,胶框结构130的宽度d2逐渐减小。
66.具体的,第二反射面b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图6和图7所示仅以第二反射面b为曲面为例进行说明。
67.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胶框结构130沿着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s,胶框结构130的宽度d2逐渐减小,即胶框结构130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可以满足在第二反射面b接收到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向上反射,即实现将发光元件110的出光光线向着远离基板100的一侧反射,实现对背光模组的出光调节。相比于上宽下窄的胶框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结构130可以将出光光线向着基板100一侧反射,可以实现出光亮度调节,改善出光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68.参考图7所示,第二反射面b包括曲面;第二反射面b包括第三反射位置b1和第四反射位置b2,第三反射位置b1位于第四反射位置b2靠近基板100的一侧且第三反射位置b1位于第四反射位置b2靠近发光元件110的一侧;第三反射位置b1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δ,第四反射位置b2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ε,其中,0
°
《δ《ε≤90
°

69.具体的,第二反射面b包括第三反射位置b1和第四反射位置b2,第三反射位置b1比第四反射位置b2更加靠近基板100以及更靠近发光元件110。进一步的,第三反射位置b1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δ以及第四反射位置b2处的切线与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ε满足0
°
《δ《ε≤90
°
,即形成如图7中示出的胶框结构130,相比于δ大于ε而形成抛物线形的胶框结构(图中未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将更多的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从胶框结构130附近出射,增加胶框结构130附近的出光量,解决背光模组边缘区域出光量少,进一步提升出光均一性,改善背光模组出光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70.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设置胶框结构130的形状,可以保证经胶框结构130反射后的光线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出光,并且保证更多的光线从胶框结构130附近出射,增加胶框结构130附近的出光量,即增加背光模组边缘区域的出光量,进一步提升出光均一性。
71.图8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光学膜片200表面设置有多个匀光单元140,匀光单元140与发光元件110一一对应,且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匀光单元140与发光元件110至少部分交叠。
72.示例性的,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光单元140位于光学膜片200表面,用于将达到光学膜片200的出光光线进行扩散,提高出光的均匀性。具体的,匀光单元140与发光元件110一一对应,匀光单元140可以降低发光元件110所在区域的亮度,可以提高发光元件110之间间隙区域的亮度,减小背光模组10出光区域的亮度差异,进而改善亮暗不均问题,
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匀性。
73.图9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0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8至图10所示,光学膜片200表面设置有多个匀光单元140,匀光单元140包括靠近基板100一侧的第一匀光单元141和/或远离基板一侧的第二匀光单元142;匀光单元140包括远离光学膜片200一侧的凸面;和/或,匀光单元140包括多个底面为正四边形、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结构,在垂直基板100的方向上,沿发光元件110投影的中心n1指向发光元件110投影的边缘n2的方向,棱镜结构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
74.具体的,光学膜片200表面设置有多个匀光单元140,其中,匀光单元140包括第一匀光单元141和/或第二匀光单元142,第一匀光单元141位于光学膜片200靠近基板100一侧,第二匀光单元142位于光学膜片200远离基板100一侧。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背光模组10中的光学模片200可以仅设置第一匀光单元141。背光模组10中的光学模片200可以仅设置第二匀光单元142(图中未示出)。如图9和图10所示,背光模组10中的光学模片200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匀光单元141和第二匀光单元142。通过在光学膜片200表面设置有多个匀光单元140,可以有效减小背光模组10出光区域的亮度差异,进而改善亮暗不均问题,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匀性。
75.其中,如图8和图9所示,匀光单元140可以包括远离光学膜片200一侧的凸面,例如第一匀光单元141可以朝向基板一侧凸起,第二匀光单元142可以背离基板一侧凸起,如此调整光线的出光方向,减小背光模组10出光区域的亮度差异。
76.如图10所示,匀光单元140可以包括多个底面为正四边形、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结构,图10中仅示出了截面形状。其中,匀光单元140的底面为与光学膜层200完全接触的面;匀光单元140的截面为与发光元件110出光方向s平行的面。在垂直基板100的方向上即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如图10所示,沿发光元件110投影的中心n1指向发光元件110投影的边缘n2的方向,棱镜结构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设计的匀光单元140在对应发光元件110的结构上,通过满足棱镜结构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更精细的实现减小背光模组10出光区域的亮度差异,进而改善亮暗不均问题,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匀性。
77.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沿剖线ee’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沿剖线ff’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1至图13所示,多个发光元件11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排布,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且均与基板100所在平面平行;沿第一方向x或者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10之间的距离为l2;胶框结构13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胶框结构131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胶框结构132,第一胶框结构131包括第二甲反射面131b,第二胶框结构132包括第二乙反射面132b;第二甲反射面131b在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为l3,第二乙反射面132b在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为l4;其中,l3≤l2,l4≤l2。
78.具体的,如图11所示,胶框结构130包括第一胶框结构131和第二胶框结构132,第一胶框结构13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胶框结构132沿第二方向y延伸。发光元件110和反射结构120位于第一胶框结构131和第二胶框结构132限定的区域内。第一胶框结构131包括第二甲反射面131b,第二胶框结构132包括第二乙反射面132b。通过设置第二甲反射面131b和第二乙反射面132b,保证可以调节背光模组10的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边缘区域的出
光量,改善出光均一性的问题。
79.进一步的,参考图11至图13所示,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10之间距离为l2,其中,第一甲反射面131b和第二乙反射面132b在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均小于或者等于相邻发光元件110之间的距离,保证胶框结构130仅可以将发光元件110的发光的光反射至背光模组10的边缘区域而不会反射至背光模组10的中心区域,如此可以增加边缘区域的出光量,调整背光模组10的出光均匀性。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甲反射面131b和第二乙反射面132b在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均小于或者等于相邻发光元件110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保证背光模组10具备较大的出光区域,实现背光模组10较大的出光开口率。
80.图14是图2中沿剖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4所示,背光模组10还包括支撑钣金150,支撑钣金15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钣金分部151和第二钣金分部152,第一钣金分部151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设置且第一钣金分部151位于胶框结构130远离发光元件110的一侧,第二钣金部分152与基板100所在平面平行且第二钣金分部152位于基板100远离发光元件110的一侧;胶框结构130通过粘合胶与第一钣金分部151和/或第二钣金分部152连接。
81.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支撑钣金150用于对背光模组10进行支撑保护,保证背光模组10的稳定性。具体的,支撑钣金15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钣金分部151和第二钣金分部152,第一钣金分部151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设置且第一钣金分部151位于胶框结构130远离发光元件110的一侧,用于从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对背光模组10进行支撑保护。第二钣金部分152与基板100所在平面平行且第二钣金分部152位于基板100远离发光元件110的一侧,用于从背光模组10的侧面对背光模组10进行支撑保护。
82.进一步的,胶框结构130通过粘合胶与第一钣金分部151连接,或者胶框结构130通过粘合胶与第二钣金分部152连接,或者,胶框结构130通过粘合胶同时与第一钣金分部151与第二钣金分部152连接。具体的,胶框结构130与支撑钣金150可以通过液态胶、固态胶及透明胶等进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胶框结构130与支撑钣金150具体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通过第一钣金分部151和第二钣金分部152保证胶框结构130的固定,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10的稳定性。
83.继续参考图14所示,背光模块10还包括框架160,框架16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分部161和第二框架分部162,第一框架分部161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设置且第一框架分部161位于第一钣金分部161远离胶框结构130的一侧,第二框架分部162与基板100所在平面平行且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第二框架分部162覆盖第一钣金分部151和胶框结构130。
84.具体的,如图14所示,框架16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分部161和第二框架分部162,第一框架分部161位于第一钣金分部151的外侧,即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s,第一框架分部161位于第一钣金分部151远离胶框结构130的一侧,作为第一钣金分部151的保护框架;第二框架分部162与基板100所在平面平行,同时如图14中虚线p所示,第二框架分部162覆盖第一钣金分部151和胶框结构130,保证胶框结构130不可见。进一步的,在第二框架分部162远离基板100的一侧可以设置泡棉结构,通过较柔软的泡棉结构承载位于泡棉结构上的其他元件,避免对其上的其余元件以及框架160造成损伤。进一步的,第二框架分部162还
可以作为光学模片200的限定结构,避免光学膜片200在机械测试过程中翘脱,保证背光模组结构稳定。
85.参考图2或者图11所示,胶框结构130一体设置。
86.具体的,如图2或者图11所示,胶框结构130可以为一体设置的一体结构,如此胶框结构130设置方式简单,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效率较高。
87.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参考图15所示,胶框结构130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133,多个子胶框结构133沿背光模组10的边缘依次设置。
88.具体的,胶框结构130可以是分体结构,例如胶框结构130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133。多个子胶框结构133依次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边缘区域。进一步的,当胶框结构130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133,相邻两个子胶框结构133之间可以存在间隙,如此当胶框结构130因热膨胀时,相邻两个子胶框结构133之间额间隙为子胶框结构133的膨胀预留膨胀空间,不会造成胶框结构130因受热膨胀而装不进钣金内的情况,通过设置分体的胶框结构130降低背光模组10的组装难度。并且,胶框结构130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133可以应用在较高的装配温度下,降低背光模组10在装配时的温度要求,适应不同的装配环境,
89.继续参考图14所示,基板100靠近发光元件11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反射层170;反射层170包括反射油墨。
90.具体的,在基板100靠近发光元件110一侧设置反射层170,设置反射层170可以保证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传输至基板100一侧可以继续反射至背光模组10的出光面一侧,提升背光模组10的出光量,提升背光模组10的出光亮度,提升发光元件发光的光线的利用率。进一步的,发光元件110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反射结构120、胶框结构130、反射层170以及光学膜层之间多次往返反射,提升混光距离,有利于实现薄型化的背光模组10设计,改善背光模组10厚度较大的问题。进一步的,反射层170可以包括发射油墨,例如白色油墨。本发明实施例对反射层的具体设置方式不进行限定。
9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背光模组10包括多个背光分区(未在图中示出),存在两个背光分区的发光亮度不同。
92.具体的,背光模组10可以设置多个背光分区,不同背光分区之间可以显示不同的亮度。通过设置不同的背光分区,不同背光分区中的出光亮度可以不同,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用了该背光模组10的显示装置可以达到高动态范围的屏幕效果,使画面更为细腻。
9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94.s110、提供基板。
95.示例性的,提供的基板可以是刚性基板,例如玻璃等。
96.s120、在基板一侧制备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发光元件和反射结构位于胶框结构的限定区域内,且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反射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胶框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
97.示例性的,在基板一侧制备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其中,发光元件可以
为发光二极管,例如可以为micro led或mini led等电子元件。制备的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胶框结构包括第二反射面。发光元件可以包括多个发光面,例如顶面和侧面均为发光面,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进行不断的反射,减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进而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并且提升背光模组出光的均一性。
98.进一步的,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可以阻断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传播至相邻发光元件的出光区域,消除相邻发光元件之间的光线串扰,进一步改善出光亮度对比度低的问题。
99.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基板一侧制备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进一步在反射结构靠近发光元件的一侧制备第一反射面,在胶框结构靠近发光元件的一侧制备第二反射面,如此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进行不断的反射,减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进而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改善背光模组厚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反射结构阻断相邻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之间的串扰,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对比度;同,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对发光元件的出光光线进行调节和反射,可以提升背光模组出光的均一性。
100.可选的,胶框结构一体设置。
101.具体的,在基板一侧制备胶框结构,包括:
102.在预设温度下,在基板一侧制备胶框结构;预设温度t满足-20℃≤t≤25℃。
103.示例性的,胶框结构可以一体化设置,减少制备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具体的,胶框结构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的预设温度t满足-20℃≤t≤25℃。示例性的,预设温度t可以是-20℃,预设温度t还可以是25℃,预设温度t还可以是-20℃至25℃任一温度,例如,0℃、5℃、10℃、15℃或者20℃。通过在预设温度t下制备的胶框结构不会产生过大的体积膨胀,保证胶框结构可以装入支撑钣金,保证装备工艺简单。
104.可选的,基板一侧制备胶框结构,包括:
105.在基板一侧制备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多个子胶框结构沿背光模组的边缘依次设置。
106.示例性的,胶框结构可以多体化设置,即胶框结构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多个子胶框结构沿着背光模组的边缘依次设置,保证背光模组边缘区域的出光亮度。相邻两个子胶框结构之间存在间隙,如此当胶框结构因热膨胀时,相邻两个子胶框结构之间额间隙为子胶框结构的膨胀预留膨胀空间,不会造成胶框结构因受热膨胀而装不进钣金内的情况,通过设置分体的胶框结构降低背光模组的组装难度。
10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由于该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任一种背光模组10,因而该显示装置1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108.继续参考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可以为不具备自发光功能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控制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的偏转实现背光光学透过,显示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10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手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
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110.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组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胶框结构的限定区域内,且所述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反射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所述胶框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均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反射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反射结构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子反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反射结构交叉设置,限定出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区域的至少部分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类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发光元件;所述第一类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子反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反射结构限定所述第一类发光元件设置区域的部分边缘,所述胶框结构限定所述第一类发光元件设置区域的其余部分边缘;所述第二类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非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子反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反射结构限定所述第二类发光元件设置区域的全部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包括斜面,所述斜面包括平面或者曲面;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反射结构的宽度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包括曲面;第一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位置和第二反射位置,所述第一反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反射位置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反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反射位置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反射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β,其中,0
°
<α<β≤9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结构和所述胶框结构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光学膜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光学膜片在接触点接触,所述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光学膜片朝向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接触点位置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γ满足0
°
<γ≤90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面包括斜面,所述斜面包括平面或者曲面;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胶框结构的宽度逐渐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面包括曲面;第二反射面包括第三反射位置和第四反射位置,所述第三反射位置位于所述第四反射位置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反射位置位于所述第四反射位置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
所述第三反射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δ,所述第四反射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ε,其中,0
°
<δ<ε≤90
°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表面设置有多个匀光单元,所述匀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匀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表面设置有多个匀光单元,所述匀光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一匀光单元和/或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二匀光单元;所述匀光单元包括远离所述光学膜片一侧的凸面;和/或,所述匀光单元包括多个底面为正四边形、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结构;在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沿所述发光元件投影的中心指向所述发光元件投影的边缘的方向,所述棱镜结构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厚度l1满足1mm≤l1≤2mm。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均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平行;沿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胶框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胶框结构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胶框结构,所述第一胶框结构包括第二甲反射面,所述第二胶框结构包括第二乙反射面;所述第二甲反射面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为l3,所述第二乙反射面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l4;其中,l3≤l2,l4≤l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钣金,所述支撑钣金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钣金分部和第二钣金分部,所述第一钣金分部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钣金分部位于所述胶框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钣金部分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二钣金分部位于所述基板结构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胶框结构通过粘合胶与所述第一钣金分部和/或所述第二钣金分部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分部和第二框架分部,所述第一框架分部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框架分部位于所述第一钣金分部远离所述胶框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框架分部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平行,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框架分部覆盖所述第一钣金分部和胶框结构。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结构一体设置。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结构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多个所述子胶框结构沿所述背光模组的边缘依次设置。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反射油墨。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分区,存
在两个所述背光分区的发光亮度不同。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21.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一侧制备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胶框结构的限定区域内,且所述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反射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所述胶框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结构一体设置;在所述基板一侧制备胶框结构,包括:在预设温度下,在所述基板一侧制备胶框结构;所述预设温度t满足-20℃≤t≤25℃。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一侧制备胶框结构,包括:在所述基板一侧制备多个独立的子胶框结构,多个所述子胶框结构沿所述背光模组的边缘依次设置。2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发光元件和反射结构位于胶框结构的限定区域内,且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反射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一反射面,胶框结构包括靠近发光元件一侧的第二反射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反射结构和胶框结构将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进行调节,调节光线出射方向进而调节不同区域的出光亮度,提升出光的均一性;同时发出的光线进行多次反射,提升混光距离,改善背光模组的厚度。将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可以消除相邻发光元件之间的光线串扰,改善出光亮度对比度低等问题。亮度对比度低等问题。亮度对比度低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栋芸 楚艳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