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198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2.在日常加工中,根据市场上部分客户的需求,部分镶嵌好玻璃的金属门窗需要粘贴上遮光膜,常见的贴膜方式是工作人员手持挤压板对遮光膜进行挤压,从而排出遮光膜与玻璃之间的气泡,对于粘贴较大面积的遮光膜这种传统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工作人员对于玻璃位置较高的地方不便于粘贴,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能够解决传统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工作人员对于玻璃位置较高的地方不便于粘贴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包括操作架和辅助机构,所述操作架内设置有固定机构,操作架上设置有辅助机构,固定机构上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橡皮垫;
5.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挤压组件,驱动组件可驱动挤压组件相对于操作架左右移动,挤压组件位于固定机构的上方,驱动组件分布于操作架的前后两侧。
6.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形固定板、挡板、放置板、电动滑轨、连接块和夹持板,操作架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l形固定板,操作架的另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板,l形固定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顶部和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滑轨,电动滑轨的前侧滑动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
7.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导向杆、螺纹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电机,操作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贯穿支撑板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挤压组件包括连接杆、固定板和挤压板,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卡接连接有连接杆。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位于夹持板的前侧,挤压板的后侧可与挡板和夹持板的前侧接触。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杆、固定板和挤压板的中心点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通过操作架、固定机构、辅助机构、驱动组件、支
撑板、导向杆、螺纹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电机和挤压组件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传统式的挤压方式,一方面该装置可以对较大面积的遮光膜进行挤压同时因为受力力度一致,可以更快的完成贴膜,另一方面由于挤压组件与驱动组件卡接设置,挤压组件可以从驱动组件上脱离,当挤压板出现损耗时,只需要对挤压组件进行替换即可,避免了资源上的浪费,节约了维修成本。
13.(2)、该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通过操作架、固定机构、l形固定板、挡板、放置板、电动滑轨、连接块、夹持板、挤压组件、减震弹簧和橡皮垫的配合使用,可以将不同尺寸的金属门窗进行固定,减少在贴膜过程中由于挤压组件与玻璃表面接触导致门窗产生位移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由于位置导致遮光膜粘贴失败的情况出现,同时也避免门窗来回移动导致其内镶嵌的玻璃撞碎,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轨主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19.附图标记:操作架1、固定机构2、l形固定板201、挡板202、放置板203、电动滑轨204、连接块205、夹持板206、辅助机构3、驱动组件31、支撑板311、导向杆312、螺纹杆313、第一连接板314、第二连接板315、电机316、挤压组件32、连接杆321、固定板322、挤压板323、减震弹簧4、橡皮垫5。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1.实施例一: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门窗加工用辅助工具,包括操作架1和辅助机构3,操作架1内设置有固定机构2,操作架1上设置有辅助机构3,固定机构2上设置有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橡皮垫5,辅助机构3包括驱动组件31和挤压组件32,驱动组件31可驱动挤压组件32相对于操作架1左右移动,挤压组件32位于固定机构2的上方,驱动组件31分布于操作架1的前后两侧。
23.实施例二:
24.请参阅图1-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固定机构2包括l形固定板201、挡板202、放置板203、电动滑轨204、连接块205和夹持板206,操作架1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l形固定板201,操作架1的另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板202,l形固定板2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03,放置板203的顶部和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滑轨204,电动滑轨204的前侧滑动安装有连接块205,连接块2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06,使用时,将镶嵌好玻璃的金属门窗放置于放
置板203上,控制电动滑轨204启动,电动滑轨204控制连接块205向左移动,连接块205带动夹持板206向左移动,夹持板206带动金属门窗向左移动,金属门窗的一侧与橡皮垫5接触从而完成固定,通过操作架1、固定机构2、l形固定板201、挡板202、放置板203、电动滑轨204、连接块205、夹持板206、挤压组件32、减震弹簧4和橡皮垫5的配合使用,可以将不同尺寸的金属门窗进行固定,减少在贴膜过程中由于挤压组件32与玻璃表面接触导致门窗产生位移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由于位置导致遮光膜粘贴失败的情况出现,同时也避免门窗来回移动导致其内镶嵌的玻璃撞碎,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5.进一步的,驱动组件31包括支撑板311、导向杆312、螺纹杆313、第一连接板314、第二连接板315和电机316,操作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11,支撑板3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12,支撑板3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13,螺纹杆31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14,第一连接板3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15,支撑板31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16,电机3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贯穿支撑板311与螺纹杆313固定连接,挤压组件32包括连接杆321、固定板322和挤压板323,第二连接板315上设置有连接杆321,连接杆3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22,固定板322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固定连接有挤压板323,将连接杆321卡接于第二连接板315上,将遮光膜的一侧粘附于玻璃上,控制电机316启动,电机316反转带动螺纹杆313转动,螺纹杆313反转带动第一连接板314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板314带动第二连接板315向左移动,第二连接板315带动连接杆321、固定板322和挤压板323向左移动,挤压板323的底部与玻璃上的遮光膜接触,挤压板323向左移动对遮光膜进行挤压完成贴膜,通过操作架1、固定机构2、辅助机构3、驱动组件31、支撑板311、导向杆312、螺纹杆313、第一连接板314、第二连接板315、电机316和挤压组件3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传统式的挤压方式,一方面该装置可以对较大面积的遮光膜进行挤压同时因为受力力度一致,可以更快的完成贴膜,另一方面由于挤压组件32与驱动组件31卡接设置,挤压组件32可以从驱动组件31上脱离,当挤压板323出现损耗时,只需要对挤压组件32进行替换即可,避免了资源上的浪费,节约了维修成本。
26.更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板315上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卡接连接有连接杆321,固定板322位于夹持板206的前侧,挤压板323的后侧可与挡板202和夹持板206的前侧接触,第一连接板314、第二连接板315、连接杆321、固定板322和挤压板323的中心点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27.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镶嵌好玻璃的金属门窗放置于放置板203上,控制电动滑轨204启动,电动滑轨204控制连接块205向左移动,连接块205带动夹持板206向左移动,夹持板206带动金属门窗向左移动,金属门窗的一侧与橡皮垫5接触从而完成固定,将连接杆321卡接于第二连接板315上,将遮光膜的一侧粘附于玻璃上,控制电机316启动,电机316反转带动螺纹杆313转动,螺纹杆313反转带动第一连接板314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板314带动第二连接板315向左移动,第二连接板315带动连接杆321、固定板322和挤压板323向左移动,挤压板323的底部与玻璃上的遮光膜接触,挤压板323向左移动对遮光膜进行挤压完成贴膜。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