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作业用的托盘结构,具体是一种货物承载面板、以及包含该货物承载面板的载货托盘。
背景技术:
2.托盘是仓储、物流等作业中应用广泛的载货工具,其主要由盘体、及以矩形阵列方式规则排布于盘体作业面上的多个承载单元组成。托盘的每个承载单元具有承载货物的承载面板。
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名称为“一种货物承载面板及包含该面板的托盘”(公开号:cn 208007516,公开日:2018年10月26日)的技术,该技术所披露的承载面板虽然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但其结构强度较低,易于碰撞变形。这是因为:
[0004]-该技术的承载面板在其板面部的两侧处,分别以向下弯折延伸结构形成底部具有内折边的裙边部,该裙边部在竖向上为单层薄板结构,无背衬;
[0005]-在叉取作业中,叉齿需要处在承载面板下方的托盘叉取通道内、或承载面板外侧的货物装卸通道内进行叉动作业;过程中,叉齿会从承载面板下方空间内、或外侧空间内(尤其是在下方空间内)对裙边部产生碰撞动作,在所承载货物的遮挡影响之下,该碰撞动作是难以避免的、且频繁发生的;基于承载面板裙边部的单层、无背衬结构,在叉齿频繁碰撞之下裙边部容易发生向外翻出(或凸起)、或向内凹陷等形变,这直接影响了叉齿的后续叉取作业,以及容易对所承载货物进行刮扯等、使其破损,从而影响了使用性能,增大了维修频率及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防碰撞、经久耐用的货物承载面板、以及包含该承载面板的载货托盘。
[0007]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托盘用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具有用作承载货物的板面部,所述板面部的至少一条侧边上具有向下成型的裙边外壁,所述裙边外壁的内侧和/或外侧处具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用作阻挡伸入所述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所述裙边外壁的直接碰撞、或者对所述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所述裙边外壁的碰撞进行背衬支撑。
[0008]
上述技术措施形成以裙边外壁和防撞结构相结合的高强度裙边部,其既可以有效地增强承载面板的承载结构强度、提升有效载荷,这也包括承受顺着承载面板宽度方向(即与承载面板长度方向基本呈垂直交叉方向)进叉(配合顺着承载面板长度方向的进叉,形成四向进叉)的托盘叉取力。又可以通过防撞结构对裙边外壁可靠地形成高结构强度的背衬,可靠地增强裙边部的竖向结构强度,在叉取作业中能够有效抵抗叉齿对裙边部的向外或向内撞击、特别是向外撞击,延长承载面板的使用寿命,减小维修频率及维护成本。此外,该技术措施同样能够形成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的结构,其成型结构简单,外表面无毛刺或锋口,成
型用料少,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减少其所应用托盘的制造成本,经济性好。
[0009]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防撞结构为所述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向内且向上弯折回绕的结构,弯折回绕结构与所述裙边外壁之间构成中空结构。该技术措施通过裙边外壁向内弯折回绕所形成的中空防撞结构,一方面,有利于一体化的滚压/冲压等弯折成型,成型效率高,经济性好;二方面,成型质量轻,有利于降低所应用托盘的自重;三方面,回绕形成的中空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变形,这样既能够以吸能缓冲的方式可靠地抵抗叉齿对裙边部的向外碰撞,又能够通过裙边内壁的形变而有效阻挡叉齿向外对裙边外壁的撞击,大幅延长裙边外壁的结构保持,防碰撞效果优异;四方面,回绕形成的中空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变形,这样能够以吸能缓冲的方式可靠地抵抗叉齿对裙边外壁的向内直接撞击,大幅提高裙边外壁的抗碰撞性能,延长裙边外壁的结构保持,防碰撞效果优异。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回绕结构中的向上边为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斜面结构,由裙边外壁和弯折回绕的防撞结构所构成的整个裙边部的截面呈中空的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该技术措施在具备如上所述的对应防撞击性能的同时,还对向外撞击的叉齿形成良好的“打滑”疏导效果,这尤其是在裙边外壁向内弯折回绕所形成的中空防撞结构上最为凸显,即回绕中空的弹性可变形性能结合回绕裙边内壁的斜面导向性能,对向外撞击的叉齿形成良好的疏导,使碰撞在裙边内壁上的叉齿一方面被弹性吸能、另一方面被“打滑”蹿位,大幅降低对外碰撞的影响。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回绕结构的尾端部固定连接在裙边外壁内侧处的板面部底部处;该技术措施通过弯折回绕所形成的防撞结构与板面部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使弯折回绕的防撞结构对裙边外壁内侧处的板面部起到支撑作用,特别是弯折回绕结构的向上边为倾斜结构更能起到斜撑效果。再进一步的,所述裙边外壁内侧处的板面部具有向底部方向凸起成型的加强筋,所述弯折回绕结构的尾端部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加强筋上。该技术措施通过弯折回绕的防撞结构与加强筋之间的配合,对加强筋起到了支撑结构强化效果,从而使板面部的结构强度被进一步可靠提高。
[0012]
作为一种对上述向内弯折回绕防撞结构的可能替代方案,所述防撞结构为所述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向外且向上弯折回绕的结构,弯折回绕结构与所述裙边外壁之间构成中空结构,且所述弯折回绕结构的尾端部固定连接在裙边外壁或板面部上,连接处为合缝的平滑过渡结构。该技术措施主要起到增强裙边部结构强度之效果,即用作对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的碰撞进行背衬支撑,除此之外其虽然对板面部的结构强度提升有一定作用但相对有限;在该技术措施中,弯折回绕结构的尾端部应与裙边外壁/板面部形成无间隙的合缝配合,且合缝处应平整、无刮扯结构,以防所承载货物在此处被刮伤或破包损伤。
[0013]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裙边部的防撞结构为连接在所述裙边外壁内侧处的中空背衬结构。该技术措施通过所连接的中空背衬结构形成防撞结构,一方面,成型质量轻,有利于降低所应用托盘的自重;二方面,能够通过中空背衬的形变而有效阻挡叉齿向外对裙边外壁的直接撞击,大幅延长裙边外壁的结构保持,防碰撞效果好;三方面,能够通过中空背衬有效增强裙边外壁的横向受力结构强度,从而抵抗叉齿向内对裙边外壁的直接撞击。
[0014]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背衬结构的顶面与裙边外壁内侧处的板面部底面以面接触配合。该技术措施通过中空背衬结构的顶面与板面部的底面之间的面接触配合,对裙边外壁内侧处的板面部起到支撑作用。
[0015]
作为一种对上述中空背衬结构防撞结构的可能替代方案,所述防撞结构为连接在所述裙边外壁外侧处的中空背衬结构。该技术措施主要起到增强裙边部结构强度之效果,即用作对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的碰撞进行背衬支撑,除此之外其虽然对板面部的结构强度提升有一定作用但相对有限;在该技术措施中,中空背衬结构的顶部应与裙边外壁/板面部形成无间隙的合缝配合,且合缝处应平整、无刮扯结构,以防所承载货物在此处被刮伤或破包损伤。
[0016]
一种包含上述承载面板的载货托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作业面上以矩形阵列方式布置有多个承载单元;每个承载单元主要由支撑架和承载面板组成,所述承载面板的板面部至少一条侧边上具有向下成型、且能够覆盖支撑架对应端部的裙边外壁,所述裙边外壁的内侧和/或外侧处具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用作阻挡伸入所述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所述裙边外壁的直接碰撞、或者对所述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所述裙边外壁的碰撞进行背衬支撑。
[0017]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支撑架主要由柱段部和梁段部构成倒l型结构,所述梁段部的顶部区域沿着所述承载面板的宽度方向连接承载面板,所述梁段部的底部区域具有翻边结构的承力挡边,所述柱段部的内侧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一,所述柱段部的外侧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二,以倒l型结构的支撑架所组成的每个承载单元与盘体之间形成开放式的托盘叉取通道,且相邻承载单元之间形成货物装卸通道,所述托盘叉取通道与相邻的、对应一侧的货物装卸通道相贯通。或者,所述支撑架主要由柱段部和梁段部构成t型结构,所述梁段部的顶部区域沿着所述承载面板的宽度方向连接承载面板,所述梁段部的两侧底部区域分别具有翻边结构的承力挡边,所述柱段部的两侧分别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以t型结构的支撑架所组成的每个承载单元与盘体之间形成开放式的托盘叉取通道,且相邻承载单元之间形成货物装卸通道,所述托盘叉取通道与相邻的、对应一侧的货物装卸通道相贯通。
[0018]
上述技术措施的载货托盘具备上述承载面板所具备的技术效果,即承载结构强度高,承载面板的防碰撞性能好,经久耐用;同时,具备公开号cn 208007516技术的组合结构承载单元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即结构简单、强度高、重量轻等。此外,上述技术措施所采用的支撑架,通过柱段部内、外两侧的翻边结构抗撞挡边,具有高结构强度的支撑性能,提升承载强度;通过柱段部内、外两侧的翻边结构抗撞挡边,以及梁段部底部的翻边结构承力挡边,具有优异的防碰撞性能。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托盘叉取通道开放式载货托盘的特殊性,形成以裙边外壁和防撞结构相结合的高强度裙边部,其既可以有效地增强承载面板的承载结构强度、提升有效载荷;又可以通过防撞结构对裙边外壁可靠地形成高结构强度的背衬,可靠地增强裙边部的竖向结构强度,在叉取作业中能够有效抵抗叉齿对裙边部的向外或向内撞击、特别是向外撞击,延长承载面板的使用寿命,减小维修频率及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承载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承载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承载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承载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承载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载货托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图6中的局部a处放大图。
[0027]
图8是图6和图7中的支撑架立体图。
[0028]
图中代号含义:1—承载面板;11—板面部;111—加强筋;12—裙边部;121—裙边外壁;122—裙边内壁;123—中空背衬;2—盘体;3—承载单元;4—支撑架;5—托盘叉取通道;6—货物装卸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作业用的托盘结构,具体是一种货物承载面板、以及包含该货物承载面板的载货托盘。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并结合对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0030]
实施例1
[003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1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11和板面部11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12组成,整个承载面板1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32]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11的纵向上设置有两条内凹成型的加强筋111,每一条加强筋111以内凹肋槽结构成型,在其板面部11的底部呈向下外凸。这两条加强筋11以板面部11的纵向中线为中心,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分布在板面部11的两条侧边靠近边缘附近。此外,两侧加强筋111之间的板面部11上基本以等距排布方式,设置有多个腰型槽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减重孔,减重孔的边缘可以考虑设置为内沉倒角结构。
[0033]
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承载强度及防碰撞,裙边部12主要由在板面部11对应侧边向下弯折成型的裙边外壁121、在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以横向向内弯折的底边、在底边的外延区域以斜向向上弯折的裙边内壁122构成,底边和裙边内壁122在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构成了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裙边内壁122的上端斜向向上延伸并靠近所在侧的加强筋111,使得裙边内壁122形成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斜面结构。也就是说,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与裙边外壁121之间构成了底窄、顶宽的基本呈直角梯形的中空结构,构成了能够有效阻挡伸入板面部11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121直接碰撞的防撞结构,即裙边内壁122、底边和中空区域均是构成防撞结构的一部分;当然,它们在起到防撞作用的同时还对板面部11的承载能力起到强化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是指整个承载面板1在横向拉直状态之下的相对位置。
[0034]
上述板面部11与裙边部12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的,裙边部12的裙边外壁121、底边、裙边内壁122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0035]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1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36]
上述承载面板最好是采用包括金属和塑料在内的合成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金属的
冲压成型或塑料的浇注成型等。
[0037]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仅使裙边内壁122的上端部(即弯折回绕结构的尾端部)延伸至对应的加强筋111处,也可以将裙边内壁的上端部焊接(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包括铆接等在内的可替代)在对应的加强筋上、形成固定连接,非固定连接的弹性可变形性能好,固定连接的支撑强度高。
[0038]
实施例2
[0039]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1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11和板面部11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12组成,整个承载面板1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40]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11的纵向上设置有两条内凹成型的加强筋111,每一条加强筋111以内凹肋槽结构成型,在其板面部11的底部呈向下外凸。这两条加强筋11以板面部11的纵向中线为中心,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分布在板面部11的两条侧边靠近边缘附近。此外,两侧加强筋111之间的板面部11上基本以等距排布方式,设置有多个腰型槽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减重孔,减重孔的边缘可以考虑设置为内沉倒角结构。
[0041]
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承载强度及防碰撞,裙边部12主要由在板面部11对应侧边向下弯折成型的裙边外壁121、在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以斜向向上弯折的裙边内壁122构成,裙边内壁122在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构成了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裙边内壁122的上端斜向向上延伸并靠近所在侧的加强筋111,使得裙边内壁122形成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斜面结构。也就是说,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与裙边外壁121之间构成了底窄、顶宽的基本呈直角三角形的中空结构,构成了能够有效阻挡伸入板面部11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121直接碰撞的防撞结构,即裙边内壁122中空区域均是构成防撞结构的一部分;当然,它们在起到防撞作用的同时还对板面部11的承载能力起到强化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是指整个承载面板1在横向拉直状态之下的相对位置。
[0042]
上述板面部11与裙边部12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的,裙边部12的裙边外壁121、裙边内壁122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0043]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1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44]
上述承载面板最好是采用包括金属和塑料在内的合成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金属的冲压成型或塑料的浇注成型等。
[0045]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仅使裙边内壁122的上端部延伸至对应的加强筋111处,也可以将裙边内壁的上端部焊接在对应的加强筋上、形成固定连接,非固定连接的弹性可变形性能好,固定连接的支撑强度高。
[0046]
实施例3
[0047]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1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11和板面部11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12组成,整个承载面板1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48]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11的纵向上设置有两条内凹成
型的加强筋111,每一条加强筋111以内凹肋槽结构成型,在其板面部11的底部呈向下外凸。这两条加强筋11以板面部11的纵向中线为中心,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分布在板面部11的两条侧边靠近边缘附近。此外,两侧加强筋111之间的板面部11上基本以等距排布方式,设置有多个腰型槽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减重孔,减重孔的边缘可以考虑设置为内沉倒角结构。
[0049]
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承载强度及防碰撞,裙边部12主要由在板面部11对应侧边向下弯折成型的裙边外壁121、在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以横向向内弯折的底边、在底边的外延区域以竖向向上弯折的裙边内壁122构成,底边和裙边内壁122在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构成了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裙边内壁122的上端竖向向上延伸并靠近所在侧的加强筋111,使得裙边内壁122形成竖向排布的立面结构。也就是说,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与裙边外壁121之间构成了基本呈矩形的中空结构,构成了能够有效阻挡伸入板面部11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121直接碰撞的防撞结构,即裙边内壁122、底边和中空区域均是构成防撞结构的一部分;当然,它们在起到防撞作用的同时还对板面部11的承载能力起到强化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是指整个承载面板1在横向拉直状态之下的相对位置。
[0050]
上述板面部11与裙边部12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的,裙边部12的裙边外壁121、底边、裙边内壁122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0051]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1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52]
上述承载面板最好是采用包括金属和塑料在内的合成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金属的冲压成型或塑料的浇注成型等。
[0053]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仅使裙边内壁122的上端部延伸至对应的加强筋111处,也可以将裙边内壁的上端部焊接在对应的加强筋上、形成固定连接,非固定连接的弹性可变形性能好,固定连接的支撑强度高。
[0054]
实施例4
[0055]
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1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11和板面部11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12组成,整个承载面板1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56]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11的纵向上设置有两条内凹成型的加强筋111,每一条加强筋111以内凹肋槽结构成型,在其板面部11的底部呈向下外凸。这两条加强筋11以板面部11的纵向中线为中心,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分布在板面部11的两条侧边靠近边缘附近。此外,两侧加强筋111之间的板面部11上基本以等距排布方式,设置有多个腰型槽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减重孔,减重孔的边缘可以考虑设置为内沉倒角结构。
[0057]
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承载强度及防碰撞,裙边部12主要由在板面部11对应侧边向下弯折成型的裙边外壁121,以及连接在裙边外壁121内侧处的、截面呈矩形状的中空背衬结构123组成。裙边外壁121为滚压/冲压方式在板面部11对应侧边向下弯折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中空背衬结构123为矩形结构的中空管,其以焊接等固定方式连接在裙边外壁121的内侧处,且中空背衬结构123的顶面,与裙边外壁121和对应加强筋111之间的板面部11底
面形成面接触配合,从而构成了能够有效阻挡伸入板面部11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121直接碰撞的防撞结构,即中空背衬结构123为防撞结构;当然,它在起到防撞作用的同时还对板面部11的承载能力起到强化作用。
[0058]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1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59]
实施例5
[0060]
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1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11和板面部11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12组成,整个承载面板1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61]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11的纵向上设置有两条内凹成型的加强筋111,每一条加强筋111以内凹肋槽结构成型,在其板面部11的底部呈向下外凸。这两条加强筋11以板面部11的纵向中线为中心,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分布在板面部11的两条侧边靠近边缘附近。此外,两侧加强筋111之间的板面部11上基本以等距排布方式,设置有多个腰型槽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减重孔,减重孔的边缘可以考虑设置为内沉倒角结构。
[0062]
为了提高板面部11的承载强度及防碰撞,裙边部12主要由在板面部11对应侧边向下弯折成型的裙边外壁121、在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以横向向内弯折的底边,以及连接在裙边外壁121内侧处的、截面呈圆形状的中空背衬结构123组成。裙边外壁121为滚压/冲压方式在板面部11对应侧边向下弯折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的,底边为裙边外壁121的外延区域以滚压/冲压方式向内弯折成型的回绕结构。中空背衬结构123为圆形结构的中空管,其以焊接等固定方式连接在裙边外壁121的内侧处,基本与裙边外壁121、裙边外壁121顶侧的板面部11、裙边外壁121底侧的底边以相切方式连接,对裙边外壁121内侧处的板面部11起到拱顶斜撑效果,构成了能够有效阻挡伸入板面部11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121直接碰撞的防撞结构,即中空背衬结构123为防撞结构;当然,它在起到防撞作用的同时还对板面部11的承载能力起到强化作用。
[0063]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1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64]
实施例6
[0065]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和板面部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组成,整个承载面板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66]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的纵向上设置有三条内凹成型的加强筋,每一条加强筋以内凹肋槽结构成型,在其板面部的底部呈向下外凸。此外,相邻加强筋之间的板面部上基本以等距排布方式,设置有多个腰型槽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减重孔,减重孔的边缘可以考虑设置为内沉倒角结构。
[0067]
为了提高裙边部的防碰撞性能,裙边部主要由在板面部对应侧边向下弯折成型的裙边外壁、在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以横向向外弯折的底边、在底边的外延区域以竖向向上弯折的竖边、在竖边顶部向内回折的顶边构成,底边、竖边和顶边在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构成了向外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顶边的内端部(即弯折回绕结构的尾端部)在裙边外壁的
顶部处基本与板面部齐平,顶边的内端部焊接固定在裙边外壁的顶部处,且焊缝处无间隙、并以平滑结构过渡。也就是说,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向外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与裙边外壁之间构成了基本呈矩形的中空结构,构成了能够对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碰撞进行背衬支撑的防撞结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是指整个承载面板在横向拉直状态之下的相对位置。
[0068]
上述板面部与裙边部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的,裙边部的裙边外壁、底边、竖边、顶边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0069]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70]
上述承载面板最好是采用包括金属和塑料在内的合成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金属的冲压成型或塑料的浇注成型等。
[0071]
实施例7
[0072]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和板面部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组成,整个承载面板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73]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的纵向上设置有两条加强筋,每一条加强筋为钢筋在板面部底部处的焊接结构,在板面部的底部呈向下外凸。这两条加强筋以板面部的纵向中线为中心,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分布在板面部的两条侧边靠近边缘附近。
[0074]
为了提高裙边部的防碰撞性能,裙边部主要由在板面部对应侧边向下弯折成型的裙边外壁,以及连接在裙边外壁外侧处的、截面呈矩形状的中空背衬结构组成。裙边外壁为滚压/冲压方式在板面部对应侧边向下弯折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中空背衬结构为矩形结构的中空管,其以焊接等固定方式连接在裙边外壁的外侧处,中空背衬结构的高度基本与裙边外壁的高度对应,如此中空背衬结构的顶面与所在裙边外壁处的板面部基本齐平,中空背衬结构与对应裙边外壁之间的焊缝处无间隙、并以平滑结构过渡。
[0075]
也就是说,裙边外壁的外侧处形成了基本呈矩形的、中空的防撞结构,能够对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碰撞进行背衬支撑。
[0076]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77]
实施例8
[0078]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面板用于组成载货托盘的承载单元,在其宽度方向上,主要由中部的板面部和板面部两条侧边上分别向下成型的裙边部组成,整个承载面板的横截面呈秃宝盖状结构。
[0079]
具体的,为了提高板面部的结构强度,在板面部的纵向上设置有两条内凹成型的加强筋,每一条加强筋以内凹肋槽结构成型,在其板面部的底部呈向下外凸。这两条加强筋以板面部的纵向中线为中心,基本呈左右对称结构分布在板面部的两条侧边靠近边缘附近。此外,两侧加强筋之间的板面部上基本以等距排布方式,设置有多个腰型槽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减重孔,减重孔的边缘可以考虑设置为内沉倒角结构。
[0080]
为了提高板面部的承载强度及防碰撞,裙边部主要由在板面部对应侧边向下弯折
成型的裙边外壁、在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以横向向内弯折的底边、在底边的外延区域以斜向向上弯折的裙边内壁构成,底边和裙边内壁在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构成了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底边向内弯折的延伸长度略大于所在裙边外壁与最近加强筋之间的距离,裙边内壁的上端斜向向上延伸并靠近所在侧的加强筋,使得裙边内壁形成上端向外、下端向内的斜面结构。也就是说,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向内且向上的弯折回绕结构,与裙边外壁之间构成了底宽、顶窄的基本呈直角梯形的中空结构,构成了能够有效阻挡伸入板面部下方处的叉齿对裙边外壁直接碰撞的防撞结构,即裙边内壁、底边和中空区域均是构成防撞结构的一部分;当然,它们在起到防撞作用的同时还对板面部的承载能力起到强化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裙边外壁的外延区域是指整个承载面板在横向拉直状态之下的相对位置。
[0081]
上述板面部与裙边部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的,裙边部的裙边外壁、底边、裙边内壁为滚压/冲压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0082]
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上述承载面板外表面上的各个阳角的凸棱分别以倒圆角结构平滑过渡成型。
[0083]
上述承载面板最好是采用包括金属和塑料在内的合成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金属的冲压成型或塑料的浇注成型等。
[0084]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仅使裙边内壁的上端部延伸至对应的加强筋处,也可以将裙边内壁的上端部焊接在对应的加强筋上、形成固定连接,非固定连接的弹性可变形性能好,固定连接的支撑强度高。
[0085]
实施例9
[0086]
参见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载货托盘包括盘体2和六个承载单元3。
[0087]
其中,盘体2为多根方形钢管焊接组拼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盘体2具有相背的作业面和底面(即相较底面,作业面为顶面)。
[0088]
六个承载单元3在盘体2的作业面上以一行多列的矩形阵列方式布置,从而使每一承载单元3为连续的长条状结构。
[0089]
每个承载单元3主要由多个倒l型的支撑架4和一块如实施例1所述结构的承载面板1构成。这些支撑架4以焊接组合(或者为螺栓连接、铆接等现有固定连接方式)的连接方式间隔布置在盘体2作业面的各钢管上,当然,同一承载单元3的这些支撑架4基本是处在同一条线上的,而且,各承载单元3的支撑架4的倒l型开口朝向一致(即统一朝向一个方向);焊接固定在盘体2上的支撑架4类似于“7”字状。
[0090]
具体的,上述支撑架4主要由柱段部和梁段部构成倒l型结构。
[0091]
其中,支撑架4的梁段部顶部轮廓匹配于实施例1所述承载面板1的秃宝盖内部轮廓,即梁段部的顶部轮廓匹配于承载面板1的宽幅,且具有匹配承载面板1上的加强筋111、裙边内壁122等的吻合结构。支撑架4的梁段部顶部区域沿着承载面板1的宽度方向连接承载面板1,梁段部的底部区域中心处具有呈向上弧形内凹的拱形槽-即叉齿定位槽43,以便作业时叉车的叉齿能够稳定的施力。此外,为了增大承力,支撑架4的梁段部底部区域具有沿着其轮廓的翻边结构-即承力挡边42,梁段部的竖向截面呈倒t型状。
[0092]
支撑架4的柱段部内侧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一41,柱段部外侧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二44,柱段部的横向截面呈h型状。
[0093]
承载面板1为长条状结构。承载面板1以端部与对应支撑架4嵌装对接、中部与对应支撑架4滑动穿装的方式对应罩扣在同一承载单元3的各支撑架4的顶面,即同一承载单元3的各支撑架4罩扣在同一承载面板1下,当然,为了提高承载单元3的组合稳固性,装配到位的承载面板1与对应的支撑架4之间可以采用粘接、焊接、铆接、螺栓连接、销接等现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的组合连接。
[0094]
通过上述结构,盘体2上的每个承载单元3以倒l型结构的支撑架4在盘体2上形成了开放式的托盘叉取通道5,且相邻承载单元3之间在盘体2上形成了货物装卸通道6,而盘体2上的托盘叉取通道5与相邻的、对应一侧的货物装卸通道6相贯通。
[0095]
上述盘体2上的承载单元3数量仅为对应附图的举例说明,不代表对本实用新型托盘承载单元成型数量的限定。
[0096]
上述盘体的结构不局限于框架结构,还可以是板状结构等。
[0097]
当然,在临盘体2边缘的托盘叉取通道5所朝边缘处的盘体2上,设置有一列挡齿结构,挡齿结构与对应承载单元3之间的距离匹配于其它货物装卸通道6。
[0098]
在上述结构中,同一承载单元的相邻支撑架之间的空间配合承载面板,构成了另一方向的进叉通道,该进叉通道仅作为托盘叉取通道之用。
[0099]
实施例10
[0100]
本实用新型的载货托盘包括盘体和十二个承载单元。
[0101]
其中,盘体为多根方形钢管焊接组拼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盘体具有相背的作业面和底面(即相较底面,作业面为顶面)。
[0102]
十二个承载单元在盘体的作业面上以两行多列的矩形阵列方式布置,从而使每一承载单元为连续的长条状结构。
[0103]
每个承载单元主要由多个倒l型的支撑架和一块如实施例1所述结构的承载面板构成。这些支撑架以焊接组合(或者为螺栓连接、铆接等现有固定连接方式)的连接方式间隔布置在盘体作业面的各钢管上,当然,同一承载单元的这些支撑架基本是处在同一条线上的,而且,各承载单元的支撑架的倒l型开口朝向一致(即统一朝向一个方向);焊接固定在盘体上的支撑架类似于“7”字状。
[0104]
具体的,上述支撑架主要由柱段部和梁段部构成倒l型结构。
[0105]
其中,支撑架的梁段部顶部轮廓匹配于实施例1所述承载面板的秃宝盖内部轮廓,即梁段部的顶部轮廓匹配于承载面板的宽幅,且具有匹配承载面板上的加强筋、裙边内壁等的吻合结构。支撑架的梁段部顶部区域沿着承载面板的宽度方向连接承载面板,梁段部的底部区域中心处具有呈向上弧形内凹的拱形槽-即叉齿定位槽,以便作业时叉车的叉齿能够稳定的施力。此外,为了增大承力,支撑架的梁段部底部区域具有沿着其轮廓的翻边结构-即承力挡边,梁段部的竖向截面呈倒t型状。
[0106]
支撑架的柱段部内侧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一,柱段部外侧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二,柱段部的横向截面呈h型状。
[0107]
承载面板为长条状结构。承载面板以端部与对应支撑架嵌装对接、中部与对应支撑架滑动穿装的方式对应罩扣在同一承载单元的各支撑架的顶面,即同一承载单元的各支撑架罩扣在同一承载面板下,当然,为了提高承载单元的组合稳固性,装配到位的承载面板与对应的支撑架之间可以采用粘接、焊接、铆接、螺栓连接、销接等现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
的组合连接。
[0108]
通过上述结构,盘体上的每个承载单元以倒l型结构的支撑架在盘体上形成了开放式的托盘叉取通道,且相邻承载单元之间在盘体上形成了货物装卸通道,而盘体上的托盘叉取通道与相邻的、对应一侧的货物装卸通道相贯通。
[0109]
上述盘体上的承载单元数量仅为对应附图的举例说明,不代表对本实用新型托盘承载单元成型数量的限定。
[0110]
上述盘体的结构不局限于框架结构,还可以是板状结构等。
[0111]
当然,在临盘体边缘的托盘叉取通道所朝边缘处的盘体上,设置有一列挡齿结构,挡齿结构与对应承载单元之间的距离匹配于其它货物装卸通道。
[0112]
实施例11
[0113]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6或7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承载单元的支撑架为t型结构,也就是说,支撑架主要由柱段部和梁段部构成t型结构,如此,梁段部的两侧底部区域分别具有翻边结构的承力挡边,柱段部的两侧分别具有翻边结构的抗撞挡边;以t型结构的支撑架所组成的每个承载单元与盘体之间形成开放式的托盘叉取通道,且相邻承载单元之间形成货物装卸通道,托盘叉取通道与相邻的、对应一侧的货物装卸通道相贯通。
[0114]
当然,在临盘体边缘的托盘叉取通道所朝边缘处的盘体上,设置有一列挡齿结构,挡齿结构与对应承载单元之间的距离匹配于其它货物装卸通道。
[0115]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
[0116]
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