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打孔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草莓育苗穴盘基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2.草莓育苗穴盘在盛装基质(营养土壤)后,需要进行对穴盘中的基质进行打孔,然后播种草莓籽进行育苗工作。在对穴盘中基质进行打孔时,通常采用打孔机工作,依次对各个穴盘中的基质进行打孔工作。
3.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存下技术问题:打孔机在对穴盘中基质进行打孔时,由于打孔速度较快,经常会因为打孔端的速度变化过快而在打孔结束后脱离穴盘时带起基质,从而堵塞刚打好的孔,刚打好的孔也容易因为周围基质压力变化过快向孔位置积聚从而使得刚打好的孔直径变小甚至被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孔草莓育苗穴盘基质打孔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孔端的速度变化过快而在打孔结束后打孔端脱离穴盘时带起基质,穴盘上刚打好的孔容易因为孔的附近基质的压力变化太快而变小甚至被堵塞的问题,使打孔装置在穴盘的基质上打出的孔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草莓育苗穴盘基质打孔装置,包括支架、气缸与安装板,所述支架呈凹形且凹形的开口向下,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内部的上端面,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打孔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直杆、弹簧、圆筒与锥体,所述直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直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套设在所述弹簧上,所述圆筒的内部底面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锥体的端面与所述圆筒的外部底面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打孔机构还包括压环,所述压环套设在所述圆筒上,且所述压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筒的外壁上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位置。
7.进一步的,所述打孔机构还包括松土组件,所述松土组件包括多个细杆,所述细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细杆围绕所述圆筒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细杆均靠近所述压环。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多个所述打孔机构,多个所述打孔机构在所述安装板上阵列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打孔机构的下端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安装有多个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一致,多个所述限位条沿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间隔布置。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1.1、由于打孔机构中锥体先进入基质中,与锥体固定连接的圆筒随着弹簧的伸长或
者压缩在插入或者拔离基质的过程中会速度得到缓冲,锥体的形状使得打孔机构在进入基质的过程中孔的开口大小是一个渐渐增大的过程,比较省力且孔周围的基质有更长的时间适应压力的变化,有效解决了打孔端的速度变化过快而在打孔结束后打孔端脱离穴盘时带起基质,打孔机构在进入和拔离基质的过程中使得孔周围的基质的压力变化太快而压缩孔甚至堵塞孔的问题,使打孔机构打出的孔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12.2、由于圆筒的外壁安装有压环,压环的附近安装有松土组件,打孔机构随着安装板向下运动,松土组件上的细杆插入孔附近的基质中,压环对孔口附近的基质进行压实,使得打孔机构在拔离孔后孔口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影响孔的质量,当打孔机构完全拔离孔后,松土组件在孔的周围打出的缝可以有效帮助释放孔周围基质的压力,减小孔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13.3、由于传送带沿运动方向安装了多个限位条,相邻两个限位条之间的距离等于穴盘的长度,多个穴盘依次放在相邻两个限位条之间,穴盘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被限制,当打孔机构工作时,限位条使得穴盘容易被定位,使穴盘更准确地放置在打孔机构的正下端,穴盘也能保持稳定,打孔机构的工作可以更稳定与准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打孔机构与安装板的配合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打孔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17.图中:1、支架;2、气缸;3、安装板;4、打孔机构;41、直杆;42、弹簧;43、圆筒;44、锥体;45、压环;46、松土组件;461、细杆;5、传送带;51、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草莓育苗穴盘基质打孔装置,打孔机构4在基质上打孔时在插入基质和拔离基质的过程中的速度得到减缓,从而使得孔周围的基质有更长的时间适应压力的变化,解决了打孔端的速度变化过快而在打孔结束后打孔端脱离穴盘时带起基质,打孔装置在打孔后孔易发生被挤压甚至堵塞的问题,使打孔装置打出的孔的质量得到保证。
19.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0.在图1中,一种多孔草莓育苗穴盘基质打孔装置,包括支架1、气缸2与安装板3,支架1呈凹形且凹形的开口向下,安装板3与气缸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气缸2固定安装在支架1内部的上端面以控制安装板3的上下运动,安装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多个打孔机构4,多个打孔机构4在安装板3上阵列分布以同时对穴盘上各个位置进行打孔工作。打孔机构4的下端安装有传送带5以将多个穴盘依次连续的运往打孔机构4的下端进行打孔工作,传送带5上安装有多个限位条51,限位条51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5的宽度方向一致,多个限位条51沿传送带5的运动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限位条51之间的距离等于穴盘的长度以使得穴盘在打孔时不会发生偏移,保证打孔工作的稳定进行。
21.在图2与图3中,打孔机构4包括直杆41、弹簧42、圆筒43、锥体44、压环45与松土组
件46,直杆41的一端与安装板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弹簧42套设在直杆41上,圆筒43套设在弹簧42上,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3的下端面以及圆筒43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圆筒43可以沿着直杆41的长度方向压缩或者拉长弹簧42,使得直杆41插入圆筒43内的长度发生变化,当圆筒43受压或者受拉时可以借助弹簧42的拉力得到缓冲。锥体44的端面与圆筒43的外部底面固定连接,锥体44远离圆筒43的一端尖锐,当安装板3向下运动时,锥体44尖锐的一端先插入基质中,比较省力,且由于弹簧42被压缩,锥体44插入基质中的速度减缓,打出的孔的周围基质有更长的时间适应压力的变化,不易因为基质压力变化太快而使得孔的周围的基质翘起,从而使得基质的表面不平整,不利于后续播种工作的进行。压环45套设在圆筒43上,且压环45固定连接在圆筒43的外壁上靠近安装板3的位置,当锥体44完全没入基质中后,圆筒43开始进入基质中,孔的深度得到进一步增加,远离孔底的部分的形状也由圆筒43的形状确定,当圆筒43快要接近没入孔中时,压环45与基质接触,对孔口周围的基质进行压实,从而使得打孔机构4在撤离的过程中孔口不会崩塌从而破坏孔,当安装板3向上运动时,圆筒43从基质中拔出,由于弹簧42的弹力作用,锥体44在撤离孔的过程速度比安装板3的速度慢,使得打孔机构4在拔出基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拔出速度过快而对孔周围的基质产生大的影响,从而使得孔的周围的基质有较长的时间适应压力的变化,不易发生因为压力变化过快而压缩孔的直径或者堵塞孔的情况,松土组件46包括多个细杆461,细杆461的一端与安装板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多个细杆461围绕圆筒43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细杆461均靠近压环45,随着打孔机构4对基质进行打孔,细杆461也随着打孔机构4的插入基质中,当打孔机构4从孔中拔出时,细杆461在基质中打出的缝可以帮助释放孔周围基质的压力,从而使得孔由于挤压造成直径减小甚至被堵塞的可能性降低。
22.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多个穴盘依次放置在传送带5输入端的相邻两个限位条51之间,随着传送带5的间歇运动依次被传送到打孔机构4的正下方,然后打孔机构4通过气缸2的伸长与压缩对穴盘上的基质进行打孔工作,打孔工作完成后,随着传送带5的运动靠近传送带5的输出端,后续的穴盘依次进行打孔工作,操作人员在传送带5的输出端进行穴盘的收取即可。
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