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消音结构的滚筒输送机。
背景技术:
2.食品加工,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而滚筒输送机属于食品加工用设备,用于进行食品输送处理,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滚筒输送机,一般直接通过伺服电机以带动滚筒滚动,实现对食品的输送,而工作中的伺服电机噪音过大,影响生产环境;
4.2、现有的滚筒输送机,一般在进行食品的输送中,若食品体积较小,可通过滚筒连接支架内侧壁间其隔离防坠处理,而食品体积较大时,则极易发生坠落现象。
5.因此,现有的带有消音结构的滚筒输送机,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消音结构的滚筒输送机,通过设置隔音组件和防坠组件,解决了现有滚筒输送机,一般直接通过伺服电机以带动滚筒滚动,实现对食品的输送,而工作中的伺服电机噪音过大,影响生产环境,同时,现有的滚筒输送机,一般在进行食品的输送中,若食品体积较小,可通过滚筒连接支架内侧壁间其隔离防坠处理,而食品体积较大时,则极易发生坠落现象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消音结构的滚筒输送机,包括输送组件、隔音组件和防坠组件,所述隔音组件包括横向隔音板、竖向隔音板和u型隔音架,且输送组件前端两侧中部的竖向隔音板正表面连接有横向隔音板,并在其上下端中部连接有u型隔音架,所述u型隔音架内侧面连接有隔音毡;
9.所述防坠组件包括第一上开口框架、第二上开口框架和隔板,且输送组件上前后端中部的第一上开口框架上端通过第二上开口框架阻尼连接有隔板。
10.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横杆、竖杆、伺服电机和滚筒,且横杆内侧端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内侧中部等距离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一端与横杆后端中部等距离设置的轴承座间连接,且滚筒另一端与横杆前端中部中央位置的轴承座间连接,横杆前端中部两侧的伺服电机与滚筒一端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竖杆端部阻尼连接于横杆内两侧中部焊接的侧开口框架内部,且侧开口框架中部贯穿连接有竖向螺柱,竖向螺柱端部连接有竖向螺母。
12.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底前端两侧连接有一组支腿,且支腿内侧中部连接有加强组
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横向加强杆和竖向加强杆,且支腿内侧下中部的竖向加强杆内侧中段连接有横向加强杆。
13.进一步地,所述支腿上端与支板底两侧中部的下开口框架间阻尼连接,且下开口框架中部贯穿连接的横向螺柱端部连接有横向螺母,支板连接于竖杆底前端中部。
14.进一步地,所述支腿通过内侧下中部的套管与竖向加强杆端部的套杆间套接连接,所述竖向隔音板通过上下端中部的固定架与u型隔音架间连接,且竖向隔音板通过两侧后中部的固定块与横杆间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音组件,具有有效降低食品加工中产生的噪音,提高生产环境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滚筒输送机,一般直接通过伺服电机以带动滚筒滚动,实现对食品的输送,而工作中的伺服电机噪音过大,影响生产环境的问题,隔音组件包括有横向隔音板、竖向隔音板以及u型隔音架,其内侧之间形成的隔音空间用于对伺服电机进行外隔音处理,通过其内侧面的隔音毡进行二次隔音处理,以降低伺服电机作业中产生的噪音。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坠组件,具有有效避免大体积食品发生输送坠落现象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滚筒输送机,一般在进行食品的输送中,若食品体积较小,可通过滚筒连接支架内侧壁间其隔离防坠处理,而食品体积较大时,则极易发生坠落现象的问题,防坠组件包括的第一上开口框架通过其上端的第二上开口框架进行隔板结构的连接,而第二上开口框架可在第一上开口框架内部进行伸缩,隔板可在第二上开口框架内部进行伸缩,以满足不同高度食品的输送防坠需求。
18.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杆、竖杆结构连接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腿、支板以及加强组件结构连接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音组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隔音组件;101、横向隔音板;102、竖向隔音板;103、u型隔音架;104、隔音毡;2、防坠组件;201、第一上开口框架;202、第二上开口框架;203、隔板;3、输送组件;301、横杆;302、竖杆;303、滚筒;304、轴承座;305、伺服电机;306、支腿;4、加强组件;401、竖向加强杆;402、横向加强杆;403、套管;404、套杆;5、侧开口框架;6、竖向螺柱;7、竖向螺母;8、固定块;9、支板;10、下开口框架;11、横向螺柱;12、横向螺母;13、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消音结构的滚筒输送机,包括输送组件3、隔音组件1和防坠组件2,隔音组件1包括横向隔音板101、竖向隔音板102和u型隔音架103,且输送组件3前端两侧中部的竖向隔音板102正表面连接有横向隔音板101,并在其上下端中部连接有u型隔音架103,u型隔音架103内侧面连接有隔音毡104;
28.防坠组件2包括第一上开口框架201、第二上开口框架202和隔板203,且输送组件3上前后端中部的第一上开口框架201上端通过第二上开口框架202阻尼连接有隔板203,进行该装置的具体使用时;
29.首先,对外螺栓施加拧紧作业,使其贯穿固定块8与横杆301前端连接,并对u型隔音架103施加向内的力,使其内端阻尼连接于固定架13内部,进行该隔音组件1结构的连接,使得伺服电机305处于其内部即可;
30.接着,对竖向螺柱6施加拧紧的力,使其贯穿侧开口框架5中部,并对其端部进行竖向螺母7的连接,对横杆301、竖杆302间进行连接,并对支腿306施加向上的力,使其上端连接于下开口框架10内部,以及进行横向螺柱11的拧紧,使其贯穿下开口框架10中部,并在其端部进行横向螺母12的连接;
31.然后,对竖向加强杆401端部依次施加向外的力,使得其端部的套杆404均与套管403间套接连接;
32.其次,根据使用需求,对防坠组件2进行相适应的高度调节,通过对隔板203或第二上开口框架202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使其分别进行在第一上开口框架201以及第二上开口框架202内部相适应的伸缩即可;
33.最后,在外控制端的作用下,通过伺服电机305带动滚筒303进行滚动作业,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对其上端放置的食品进行输送即可。
34.其中如图1-4所示,输送组件3包括横杆301、竖杆302、伺服电机305和滚筒303,且横杆301内侧端部连接有竖杆302,竖杆302内侧中部等距离连接有滚筒303,滚筒303一端与横杆301后端中部等距离设置的轴承座304间连接,且滚筒303另一端与横杆301前端中部中央位置的轴承座304间连接,横杆301前端中部两侧的伺服电机305与滚筒303一端连接,在外界控制端的作用下,由伺服电机305提供滚筒303滚动的力,以通过滚动的滚筒303对其上端放置的食品进行输送,而通过横杆301以及竖杆302进行该输送组件3其余结构以及隔音组件1、防坠组件2结构的连接,而通过轴承座304用于降低滚筒303滚动中产生的摩擦力;
35.竖杆302端部阻尼连接于横杆301内两侧中部焊接的侧开口框架5内部,且侧开口框架5中部贯穿连接有竖向螺柱6,竖向螺柱6端部连接有竖向螺母7,由侧开口框架5进行竖杆302结构的初步连接,而将竖向螺柱6贯穿其中部设置,并在竖向螺柱6端部进行竖向螺母7的连接,进行竖杆302结构的二次连接;
36.横杆301底前端两侧连接有一组支腿306,且支腿306内侧中部连接有加强组件4,加强组件4包括横向加强杆402和竖向加强杆401,且支腿306内侧下中部的竖向加强杆401内侧中段连接有横向加强杆402,通过支腿306进行该装置的一个结构支撑定位,而通过横向加强杆402以及竖向加强杆401进行该支腿306结构的强化,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强该装置的结构稳定;
37.支腿306上端与支板9底两侧中部的下开口框架10间阻尼连接,且下开口框架10中
部贯穿连接的横向螺柱11端部连接有横向螺母12,支板9连接于竖杆302底前端中部,在阻尼的作用下,通过下开口框架10进行支腿306结构的初步连接,而将横向螺柱11贯穿下开口框架10中部设置,以及在其端部进行横向螺母12的连接,进行支腿306结构的二次连接,而通过支板9进行下开口框架10结构的连接;
38.支腿306通过内侧下中部的套管403与竖向加强杆401端部的套杆404间套接连接,竖向隔音板102通过上下端中部的固定架13与u型隔音架103间连接,且竖向隔音板102通过两侧后中部的固定块8与横杆301间连接,由套管403、套杆404间结构的套接连接,进行竖向加强杆401结构的连接,而通过固定架13进行u型隔音架103结构的连接,以及通过固定块8进行隔音组件1整体结构的连接固定。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