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板材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不管是室内的用电设备或者是室外的用电设备,既需要考虑固定方式,又需要考虑电源线布线,即供电和支撑需要分别配置相应的部件来实现,例如配置支撑块或者支撑板来实现固定,配置明线或者暗线实现供电,在一些布置要求较高的场合,用电设备分别配置供电和支撑部件会显得杂乱无章,不美观,布局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板材及电子设备,能够兼具支撑作用和供电作用,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板材,包括:
5.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板材、中间透明绝缘材料和第二透明板材,所述第一透明板材靠近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的侧面电镀有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二透明板材靠近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的侧面电镀有第二导电膜;
6.第一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穿设于所述第一透明板材,所述第一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所述第一透明板材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
7.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二导电线穿设于所述第一透明板材和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所述第二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所述第一透明板材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板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第一透明板材、中间透明绝缘材料和第二透明板材构成透明基板作为用电设备的承载体,第一透明板材电镀有第一导电膜,第二透明板材和第二导电膜,使得无需在透明基板的表面或者内部进行电线布线也能够供电给用电设备,用电设备通过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从而获取电能,第一透明板材上的用电设备正好能够遮挡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使得整个产品都不会看到导电线的布线,能够兼具支撑作用和供电作用,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9.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所述第一透明板材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电线穿设的第一通孔和用于供所述第二导电线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导电线穿设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10.第一透明板材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间透明绝缘材料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导电线穿设在第一通孔中以实现用电设备和第一导电膜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导电线穿设在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以实现用电设备和第二导电膜之间的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用电设备固定在第一透明板材上时,正好能够遮挡第一透明板材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时也能够遮挡住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使得整个产品都不会看到导电线的布
线,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11.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所述第一透明板材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穿设的第四通孔,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导电线穿设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
12.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在第一透明板材上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方案,本实施例在第一透明板材上仅设置第四通孔,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均穿设在第四通孔中,可以减少在第一透明板材上的开孔数量,简化生产工艺。
13.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还包括第三导电线和第四导电线,所述第三导电线穿设于所述第二透明板材,所述第三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所述第二透明板材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所述第四导电线穿设于所述第二透明板材和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所述第四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所述第二透明板材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
14.除了可以在第一透明板材设置用电设备,也可以在第二透明板材上设置用电设备,即在透明基板的两侧均设置用电设备,形成双面供电的效果。
15.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所述第一透明板材和所述第二透明板材为玻璃、亚克力、聚碳酸酯板或者pet塑料。
16.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为亚克力、聚碳酸酯板或者pet塑料。
17.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所述第一透明板材、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和所述第二透明板材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或者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
18.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透明板材与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之间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膜的第一电源线和从所述第二透明板材与所述中间透明绝缘材料之间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膜的第二电源线。
19.第一电源线从第一透明板材与中间透明绝缘材料之间的位置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膜,第二电源线从第二透明板材与中间透明绝缘材料之间的位置电连接至第二导电膜,从而通过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供电给用电设备。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电设备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透明导电板材,所述用电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板材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电连接。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第一透明板材、中间透明绝缘材料和第二透明板材构成透明基板作为用电设备的承载体,第一透明板材电镀有第一导电膜,第二透明板材和第二导电膜,使得无需在透明基板的表面或者内部进行电线布线也能够供电给用电设备,用电设备通过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从而获取电能,第一透明板材上的用电设备正好能够遮挡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使得整个产品都不会看到导电线的布线,能够兼具支撑作用和供电作用,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透明导电板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透明导电板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透明导电板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透明导电板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板材及电子设备,能够兼具支撑作用和供电作用,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3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板材,包括透明基板100、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其中:
35.透明基板100包括第一透明板材110、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第一透明板材110靠近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的侧面电镀有第一导电膜111,第二透明板材130靠近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的侧面电镀有第二导电膜131;
36.第一导电线310穿设于第一透明板材110,第一导电线310的一端与第一导电膜111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第一透明板材110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200;
37.第二导电线320穿设于第一透明板材110和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第二导电线320的一端与第二导电膜131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第一透明板材110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200。
38.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图1是为了展示透明基板100的结构,从而将第一透明板材110、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分隔开,实际最终的透明基板100应该如图4所示,第一透明板材110、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是紧贴在一起的。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板材,通过采用第一透明板材110、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构成透明基板100作为用电设备200的承载体,第一透明
板材110电镀有第一导电膜111,第二透明板材130和第二导电膜131,使得无需在透明基板100的表面或者内部进行电线布线也能够供电给用电设备200,用电设备200通过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膜111和第二导电膜131,从而获取电能,第一透明板材110上的用电设备200正好能够遮挡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使得整个产品都不会看到导电线的布线,能够兼具支撑作用和供电作用,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40.可以理解的是,用电设备200可以采用粘贴、扣合等方式固定在第一透明板材110上。
41.参照图1,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第一透明板材110设置有用于供第一导电线310穿设的第一通孔112和用于供第二导电线320穿设的第二通孔113,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设置有用于供第二导电线320穿设的第三通孔121,第三通孔121与第二通孔113对应。
42.第一透明板材1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3,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21,第一导电线310穿设在第一通孔112中以实现用电设备200和第一导电膜111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导电线320穿设在第二通孔113和第三通孔121中以实现用电设备200和第二导电膜131之间的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用电设备200固定在第一透明板材110上时,正好能够遮挡第一透明板材110上的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3,同时也能够遮挡住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使得整个产品都不会看到导电线的布线,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43.参照图2,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第一透明板材110设置有用于供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穿设的第四通孔114,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设置有用于供第二导电线320穿设的第五通孔122,第五通孔122与第四通孔114对应。
44.区别于上述图1实施例在第一透明板材110上分别设置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3的方案,本实施例在第一透明板材110上仅设置第四通孔114,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均穿设在第四通孔114中,可以减少在第一透明板材110上的开孔数量,简化生产工艺。
45.参照图3,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还包括第三导电线510和第四导电线520,第三导电线510穿设于第二透明板材130,第三导电线510的一端与第二导电膜131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第二透明板材130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400;第四导电线520穿设于第二透明板材130和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第四导电线520的一端与第一导电膜111电连接,另一端伸设至第二透明板材130的表面以供电给用电设备400。
46.除了可以在第一透明板材110设置用电设备200,也可以在第二透明板材130上设置用电设备400,即在透明基板100的两侧均设置用电设备,形成双面供电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用电设备400可以采用粘贴、扣合等方式固定在第二透明板材130上。
47.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第一透明板材11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为玻璃、亚克力、聚碳酸酯板或者pet塑料。
48.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为亚克力、聚碳酸酯板或者pet塑料。
49.可以理解的是,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可以是预先采用绝缘原材料制定成板材,然后安装时放置在第一透明板材11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之间;也可以是直接采用绝缘原材料放置在第一透明板材11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之间,并加热使绝缘原材料熔化,然后降温后
凝固成绝缘层,同时起到绝缘和粘接的作用。
50.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第一透明板材110、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或者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
51.参照图4,在上述的透明导电板材中,还包括从第一透明板材110与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之间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膜111的第一电源线610和从第二透明板材130与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之间电连接至第二导电膜131的第二电源线620。
52.第一电源线610从第一透明板材110与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之间的位置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膜111,第二电源线620从第二透明板材130与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之间的位置电连接至第二导电膜131,从而通过第一导电膜111和第二导电膜131供电给用电设备200。
5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电设备200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透明导电板材,用电设备200设置在第一透明板材110上并与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电连接。
5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第一透明板材110、中间透明绝缘材料120和第二透明板材130构成透明基板100作为用电设备200的承载体,第一透明板材110电镀有第一导电膜111,第二透明板材130和第二导电膜131,使得无需在透明基板100的表面或者内部进行电线布线也能够供电给用电设备200,用电设备200通过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膜111和第二导电膜131,从而获取电能,第一透明板材110上的用电设备200正好能够遮挡第一导电线310和第二导电线320,使得整个产品都不会看到导电线的布线,能够兼具支撑作用和供电作用,具有较好的布局效果。
5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