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路基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路基按其填挖高度和所处地形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横断面,路基设计主要包括路基本体工程设计、路基防护和加固工程设计、路基支挡工程设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现有的公路常修建在地势复杂的底端,其气候状况难以把控,常常因为大量降雨降水不能及时排出或者引流至暗渠或者地下水中,导致公路路基坍塌损坏,影响公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解决方案:包括路基层、路肩、路面下水口、下水引导管、支撑柱、隔离层、隔离导流板、引流沟、侧沟挡板;所述路肩位于路基层的左右两边;所述路面下水口在路基层上,位于路肩内侧;所述下水引导管在路面下水口下侧;所述支撑柱在路基层下,贯穿隔离层、隔离层导流板;所述隔离层位于路基层下方;所述隔离导流板位于隔离层下方;所述引流沟位于隔离导流板外侧,其上表面与隔离导流板上表面共面;所述侧沟挡板位于引流沟外侧,从引流沟底向上延伸至路肩。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水引导管材质为混凝土,其高度与隔离层高度相同,可以将路面大量积水从下水引导管直接排放至引流沟内,避免积水对道路进行浸泡。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离层 为无纺长丝土工布,多层重复铺设,将从路基层渗透下来的雨水进行过滤,同时将路基层与下侧泥土层隔离,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增加承载能力。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离导流板上有引流槽,引流槽口与引流沟相连,从隔离层渗透下来的水通过引流槽流至引流沟内,避免雨水进一步向下,减少对基底泥土层的浸泡。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引流沟为三段梯形,其最上层开有引流口,与导流板上的引流槽相连,多段引流增加引流效果,减少积水。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隔离层与引流板,分离了路基层与下方基底层,保证了路基层和基底层的整体结构,与支撑杆一起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通过引流沟以及导流板将路面的积水以及渗入泥土层的积水导出,避免路基的基底层塌陷,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水装置示意图;
13.图中:1-路基层、2-路肩、3-路面下水口、4-下水引导管、5-支撑柱、6-隔离层、7-隔离导流板、8-引流沟、9-侧沟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1
[0015] 如图1至图3所示,路基层1上方为混凝土路面,引流沟8内侧,隔离导流板7内侧与下侧均为基底泥土层,支撑柱5深入至基底泥土层底。当出现较大降水时,大量雨水可以从混凝土路面的雨水井口,经路面下水口3.下水引导管4流入引流沟8内,避免大量雨水积累在路面上。由于采用沟渠排水,避免了管路堵塞,减轻了路面积水的情况。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雨水从混凝土路面向下渗入,经路基层1继续向下,隔离层6在潮湿环境下可以较好地隔离路基层1与下侧的基底泥土层,保证二者相对结构完整,增加路基层的承载能力。同时渗透下来的雨水可以经由隔离导流板7上的导流槽,向两端引流沟8流动,避免积水长时间存留在基底泥土层中,使得基底泥土层与路基层1接触面变形坍塌,导致路面塌陷,影响公路使用寿命。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根据两侧山体以及基底泥土层情况,调整引流沟8的段数,同时在引流沟表面铺设一层混凝土,增加引流沟8的受冲击能力,避免大量雨水落入,长时间受到冲击导致排水不畅,导致部分路段积水。
[0018]
文中所述路基层1为天然图、石块填筑的路堑;所述引流沟8为开挖而成,连通至地势较低的河流或者管路;所述侧沟挡板9为人工修筑具体形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或者山体进行改变。
[0019]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0020]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层(1)、路肩(2)、路面下水口(3)、下水引导管(4)、支撑柱(5)、隔离层(6)、隔离导流板(7)、引流沟(8)、侧沟挡板(9);所述路肩(2)位于路基层(1)的左右两边;所述路面下水口(3)在路基层(1)上,位于路肩(2)内侧;所述下水引导管(4)在路面下水口(3)下侧;所述支撑柱(5)在路基层(1)下,贯穿隔离层(6)、隔离层导流板(7);所述隔离层(6)位于路基层(1)下方;所述隔离导流板(7)位于隔离层(6)下方;所述引流沟(8)位于隔离导流板(7)外侧,其上表面与隔离导流板(7)上表面共面;所述侧沟挡板(9)位于引流沟(8)外侧,从引流沟(8)底向上延伸至路肩(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引导管(4)材质为混凝土,其高度与隔离层(6)高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 (6)为无纺长丝土工布,多层重复铺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导流板(7)上有引流槽,引流槽口与引流沟(8)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路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沟(8)为三段梯形,其最上层开有引流口,与导流板(7)上的引流槽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基防水结构,包括路基层、路肩、路面下水口、下水引导管、支撑柱、隔离层、隔离导流板、引流沟、侧沟挡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隔离层与引流板,分离了路基层与下方基底层,保证了路基层和基底层的整体结构,与支撑杆一起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通过引流沟以及导流板将路面的积水以及渗入泥土层的积水导出,避免路基的基底层塌陷,增加使用寿命。增加使用寿命。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曾乾 刘晓雨 曹阳阳 赵熬臣 邓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豫通盛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