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自动化控制柜的减震支座

专利查询2022-5-17  208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自动化控制柜的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2.机械自动化,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
3.在机械自动化控制柜安装完成的时候,在使用时,有时会因颠簸晃动对控制柜造成破坏,因此,需要一种减震支座,而传统的减震支座大多没有较好的散热装置,在使用时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自动化控制柜的减震支座,解决了传统的减震支座大多没有较好的散热装置,在使用时不太方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械自动化控制柜的减震支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倚靠板,所述倚靠板的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风凹槽,所述底座表面的两端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移动滑槽的顶部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内部开设有存油室,所述夹持块的表面设置有减震块,所述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注油口。
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端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一端延伸至移动滑的内部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的表面通过滑块与夹持块连接。
7.优选的,所述存油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减震块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内部连接有按压板。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一端与底座连。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减震板的表面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通风凹槽,所述第一通风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通风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在使用时,对控制箱进行散热时,可使用第二散热风扇对控制箱的背部进行吹风散热,从而方便控制箱进行工作,有效的延长控制箱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通风凹槽可使第二散热风扇与控制箱隔离开,方便进行散热,通过第二通风凹槽内部的第一散热风扇可对控制箱的底部进行散热,从而加深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立体结构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块的立体结构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立体结构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内部结构图。
20.图中:1底座;2转动把手;3螺柱;4夹持块;5倚靠板;6第一通风凹槽;7第二通风凹槽;8移动滑槽;9减震块;10第一散热风扇;11固定架;12固定板;13减震板;14连接板;15注油口;16第二散热风扇;17第一减震弹簧;18缓冲板;19存油室;20按压板;21第二减震弹簧;22第三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械自动化控制柜的减震支座,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倚靠板5,倚靠板5的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风凹槽7,底座1表面的两端开设有移动滑槽8,移动滑槽8的顶部设置有夹持块4,夹持块4的内部开设有存油室19,夹持块4的表面设置有减震块9,夹持块4的一侧设置有注油口15,在使用时,通过将控制箱放置在夹持块4的表面,通过移动滑槽8可移动夹持块4,方便通过夹持块4对控制箱进行夹持固定。
23.具体的,底座1的两端设置有转动把手2,转动把手2的一端延伸至移动滑8的内部设置有螺柱3,螺柱3的表面通过滑块与夹持块4连接,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2可带动螺柱3进行转动,通过螺柱3可带动夹持块4进行转动,从而方便通过夹持块4对控制箱进行夹持固定。
24.具体的,存油室1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17,第一减震弹簧17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板18,减震块9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连接有按压板20,在将控制箱放置在夹持板4的表面时,控制箱将按压减震块9与按压板20进行向下移动,按压板20将挤压存油箱19内部的液压油,液压油将向存油室19的顶部移动,将推动缓冲板18,第一减震弹簧17将对缓冲板18进行减震,从而可对控制箱进行减震。
25.具体的,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22,第三减震弹簧22的一端连接有减震板13,减震板13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在使用时,通过第三减震弹簧22可对减震板13进行减震,通过减震板13可对底座1与控制箱进行减震。
26.具体的,固定板1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1,第二减震弹簧2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一端与减震板13的表面连接,在使
用时,通过第二减震弹簧21与连接板14可对减震板13与控制箱进行减震,方便进行使用。
27.具体的,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通风凹槽6,第一通风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16,第二通风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10,在使用时,对控制箱进行散热时,可使用第二散热风扇16可对控制箱的背部进行吹风散热,从而方便控制箱进行工作,有效的延长控制箱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通风凹槽6可使第二散热风扇16与控制箱隔离开,方便进行散热,通过第二通风凹槽7内部的第一散热风扇10可对控制箱的底布进行散热,从而加深散热的效果。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底座1、夹持块4、螺柱3、转动把手2、移动滑槽8、减震块9、注油口15、缓冲板18、第一减震弹簧17、存油室19、按压板20可对控制箱进行固定,固定板12、第三减震弹簧22、减震板13、固定架11、第二减震弹21、连接板14可对控制箱进行减震,倚靠板5、第二散热风扇16、第一通风凹槽6、第二通风凹槽7、第一散热风扇10可对控制箱进行散热,本装置中所有用电设备均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