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19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货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


背景技术:

2.发货平台一般为固定高度的水泥台面,因货车底盘的高低不同,在装货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车厢与平台本体的落差;只要车厢的高度不等于平台本体的高度,在装货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能一件一件的从平台本体与车厢之间进行人工搬运,费事费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现在这种体力型的人员越来越少,费用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解决现有发货台高度固定,人工装卸货物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包括转动平台和固定平台,所述转动平台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平台的上方,所述固定平台的底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平台后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固定平台的上面呈环形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转动平台的底面接触,所述固定平台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转动平台的右侧铰接有升降台板,所述升降台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升降台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安装有升降油缸,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所述万向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电机和所述升降油缸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护栏。
7.再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板的上面设置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表面设置有摩擦凸点。
8.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对称布置在所述固定平台底面的四角。
9.再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油缸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六个所述升降油缸分成两组,两组所述升降油缸前后并列布置,同一组的三个所述升降油缸分别支撑在所述升降台板的左右两端和中间位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包括转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转动平台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平台的上方,固定平台的底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平台后与转轴连接,固定平台的上面呈环形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座,支座上设置有滚轮,滚轮与转动平台的底面接触,固定平台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转动平台的右侧铰接有升降台板,升降台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升降台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升降油缸,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多个万向轮;还包括plc控制器,电机和升降油缸
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升降油缸调节升降台板的高度,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根据货车底盘的高度进行调节,适应性强,固定平台上方设置转动平台,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升降台板的位置,提高发货效率,支撑柱和底板的底面均设置有万向轮,便于移动发货平台。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俯视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转动平台;2、固定平台;3、转轴;4、电机;5、滚轮;6、支撑柱;7、万向轮;8、升降台板;9、底板;10、升降油缸;11、护栏;12、防滑板;13、摩擦凸点;14、原发货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包括转动平台1和固定平台2,所述转动平台1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平台2的上方,所述固定平台2的底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平台2后与所述转轴3连接,所述固定平台2的上面呈环形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滚轮5,所述滚轮5与所述转动平台1的底面接触,所述固定平台2的下方焊接有多个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底面安装有万向轮7,所述转动平台1的右侧铰接有升降台板8,所述升降台板8的下方设置有底板9,所述升降台板8和所述底板9之间安装有升降油缸10,所述底板9的底面安装有六个所述万向轮7;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电机4和所述升降油缸10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具体的,固定平台2上设置有轴承,转轴3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转轴3与转动平台1固定连接,电机4带动转轴3旋转,进而带动转动平台1沿着滚轮5旋转;支座对滚轮5形成稳定的支撑作用,转动平台1与滚轮5的接触面积小,移动稳定快速,可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升降油缸10调节升降台板8的高度,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根据货车底盘的高度进行调节,适应性强,固定平台2上方设置转动平台1,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升降台板8的位置,提高发货效率,支撑柱6和底板9的底面均设置有万向轮7,便于移动发货平台。
17.所述升降台板8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护栏11,防止运送货物时,货物从侧面倾倒。
18.所述升降台板8的上面通过螺栓连接有防滑板12,所述防滑板12的表面设置有摩擦凸点13,增加摩擦力,防止打滑。
19.所述支撑柱6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6对称布置在所述固定平台2底面的四角,提高固定平台2的稳定性;由于原发货平台14的高度固定,根据原发货平台14的高度确定支撑柱6的高度,使得转动平台1的上表面与原发货平台14的表面位于同一高度,便于装卸货物。
20.所述升降油缸10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六个所述升降油缸10分成两组,两组所述升降油缸10前后并列布置,同一组的三个所述升降油缸10分别支撑在所述升降台板8的左右两端和中间位置,提高升降台板8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22.首先,将发货平台移动至原发货平台14的一侧,plc控制器启动升降油缸10,升降油缸10工作调节升降台板8的高度,使得升降台板8的高度与货车车厢的高度匹配,然后向车厢内运送货物;当车厢装满后,plc控制器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转轴3旋转,进而带动转动平台1沿着滚轮5旋转,升降台板8随着转动平台1一起旋转,将升降台板8转动至另一辆货车的车厢处,继续装货,提高发货效率。
23.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转轴、电机、滚轮、支撑柱、万向轮、升降油缸、护栏、防滑板等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2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平台和固定平台,所述转动平台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平台的上方,所述固定平台的底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平台后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固定平台的上面呈环形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转动平台的底面接触,所述固定平台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转动平台的右侧铰接有升降台板,所述升降台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升降台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安装有升降油缸,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所述万向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电机和所述升降油缸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护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板的上面设置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表面设置有摩擦凸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对称布置在所述固定平台底面的四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油缸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六个所述升降油缸分成两组,两组所述升降油缸前后并列布置,同一组的三个所述升降油缸分别支撑在所述升降台板的左右两端和中间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式发货平台,包括转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转动平台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平台的上方,固定平台的底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固定平台的上面呈环形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座,支座上设置有滚轮,固定平台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转动平台的右侧铰接有升降台板,升降台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升降台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升降油缸,底板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还包括PLC控制器,电机和升降油缸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升降油缸调节升降台板的高度,操作简便,适应性强,固定平台上方设置转动平台,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升降台板的位置,提高发货效率,通过设置万向轮,便于移动。于移动。于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能 刘志建 肖芙蓉 蔡月龙 尚建伟 袁灵芝 罗栋梁 黄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新希望南山液态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