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绘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测绘就是测量和绘图。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测绘是由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的仪器测量得到数据并绘制成图的工作过程,在测绘工作中,测绘仪的使用必不可少,测绘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安装在定位装置上,目前的定位装置通常是三脚架;
3.由于测绘仪上的水平调节机构调节范围有限,所以需要不断的调试三脚架来减小水平误差,随后再通过水平调节机构来微调,达到水平定位的效果,但是现有的三脚架的长度不便于进行微调,使得三脚架需要反复调节长度才能接近水平效果,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三脚架的长度不便于进行微调,使得三脚架需要反复调节长度才能接近水平效果,较为费时费力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三个伸缩支脚机构,伸缩支脚机构包括有支腿,支腿的顶部与安装平台的底部转动连接;
7.支腿上连接有矩形限位框,且支腿内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连接有插脚,伸缩杆滑动设置于矩形限位框内,支腿上设置有伸缩调节结构,伸缩调节机构与伸缩杆相配合。
8.优选的,所述伸缩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限位套筒,两个限位套筒均滑动套设于支腿上,且两个限位套筒上连接有同一个限位横杆,限位横杆上设置有螺纹杆,伸缩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杆的底端螺纹安装于螺纹槽内,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轮,螺纹杆可以通过螺纹槽带动伸缩杆位移,达到微调的目的。
9.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上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滑动安装有按压块,支腿内开设有空腔,支腿上开设有与空腔相接通的滑道,滑道内滑动安装有滑杆,滑杆的一端延伸至弹簧槽内并与按压块固定连接,挤压按压块可以带动滑杆位移。
10.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按压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可以带动滑杆复位。
11.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对称设置有卡齿,空腔的一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卡齿条,卡齿条与卡齿相配合,卡齿条可以通过与
卡齿嵌合达到将限位板锁止固定的目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本方案通过卡齿与卡齿条相配合,按压块和滑杆与复位弹簧相配合,在使用时可以先将挤压按压块,使得限位板带动卡齿与卡齿条分离,从而使得限位套筒可以自由的位移,从而可以通过限位横杆和螺纹杆带动伸缩杆位移,使得整个伸缩支脚机构展开,随后松开按压块,使得卡齿与卡齿条嵌合,从而使得支腿与伸缩杆固定住;
14.2、本方案通过限位横杆与限位套筒相配合,螺纹杆通过螺纹槽与伸缩杆相配合,使得伸缩支脚机构在展开后,可以通过转动手轮来微调各个伸缩杆的长度,从而达到快速使得三脚架接近水平状态,随后可以通过测绘仪上的水平调节机构调节到水平状态;
1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便于对三脚架的高度进行微调,使得三脚架可以简单且便捷的接近水平效果,省时省力,便于操作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的限位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安装平台、2支腿、3矩形限位框、4伸缩杆、5限位套筒、6限位横杆、7螺纹杆、8插脚、9手轮、10按压块、11空腔、12滑道、13滑杆、14复位弹簧、15限位板、16卡齿、17卡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实施例一
23.参照图1-4,一种测绘工程用调节式测绘仪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安装平台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三个伸缩支脚机构,伸缩支脚机构包括有支腿2,支腿2的顶部与安装平台1的底部转动连接;
24.支腿2上连接有矩形限位框3,且支腿2内设置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底端连接有插脚8,伸缩杆4滑动设置于矩形限位框3内,支腿2上设置有伸缩调节结构,伸缩调节机构与伸缩杆4相配合。
25.本实施例中,伸缩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限位套筒5,两个限位套筒5均滑动套设于支腿2上,且两个限位套筒5上连接有同一个限位横杆6,限位横杆6上设置有螺纹杆7,伸缩杆4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杆7的底端螺纹安装于螺纹槽内,螺纹杆7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手轮9,螺纹杆7可以通过螺纹槽带动伸缩杆4位移,达到微调的目的。
26.本实施例中,限位套筒5上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滑动安装有按压块10,支腿2内
开设有空腔11,支腿2上开设有与空腔11相接通的滑道12,滑道12内滑动安装有滑杆13,滑杆13的一端延伸至弹簧槽内并与按压块1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挤压按压块10可以带动滑杆13位移。
27.本实施例中,滑杆13的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一端与按压块10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4的另一端与弹簧槽的一侧内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4可以带动滑杆13复位。
28.本实施例中,滑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11内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上对称设置有卡齿16,空腔11的一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卡齿条17,卡齿条17与卡齿16相配合,卡齿条17可以通过与卡齿16嵌合达到将限位板15锁止固定的目的。
29.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伸缩杆4从支腿2上释放出来,此时可以一只手握住两个限位套筒5,并且对限位套筒5上的按压块10挤压,使得按压块10带动滑杆13位移并使得复位弹簧14形变,滑杆13位移时带动限位板15位移,限位板15带动卡齿16位移,使得卡齿16与卡齿条17分离,此时可以使得限位套筒5通过限位横杆6和螺纹杆7带动伸缩杆4位移,使得伸缩杆4展开,直至安装平台1的高度便于使用人员操作,然后使得插脚8与地面相抵提升稳定性,然后松开限位套筒5,此时复位弹簧14形变恢复带动滑杆13、按压块10和限位板15复位,限位板15带动卡齿16复位,使得卡齿16再次与卡齿条17嵌合,从而使得伸缩杆4被锁止固定住,此时还需要对三个伸缩杆4的长度进行微调,使得安装平台1的顶部接近水平状态,便于后期的测绘仪水平调节,此时可以转动手轮9,手轮9带动螺纹杆7转动,螺纹杆7通过螺纹槽带动伸缩杆4位移,从而达到对伸缩杆4进行微调的目的,直至安装平台1的顶部接近水平状态,从而便于测绘仪在安装平台1上调节水平。
30.实施例二
31.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安装平台1,安装平台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三个伸缩支脚机构,伸缩支脚机构包括有支腿2,支腿2的顶部与安装平台1的底部转动连接;支腿2上连接有矩形限位框3,且支腿2内设置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底端连接有插脚8,伸缩杆4滑动设置于矩形限位框3内,支腿2上设置有伸缩调节结构,伸缩调节机构与伸缩杆4相配合,支腿2上设置有绑带。
3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伸缩杆4从支腿2上释放出来,此时可以一只手握住两个限位套筒5,并且对限位套筒5上的按压块10挤压,使得按压块10带动滑杆13位移并使得复位弹簧14形变,滑杆13位移时带动限位板15位移,限位板15带动卡齿16位移,使得卡齿16与卡齿条17分离,此时可以使得限位套筒5通过限位横杆6和螺纹杆7带动伸缩杆4位移,使得伸缩杆4展开,直至安装平台1的高度便于使用人员操作,然后使得插脚8与地面相抵提升稳定性,然后松开限位套筒5,此时复位弹簧14形变恢复带动滑杆13、按压块10和限位板15复位,限位板15带动卡齿16复位,使得卡齿16再次与卡齿条17嵌合,从而使得伸缩杆4被锁止固定住,此时还需要对三个伸缩杆4的长度进行微调,使得安装平台1的顶部接近水平状态,便于后期的测绘仪水平调节,此时可以转动手轮9,手轮9带动螺纹杆7转动,螺纹杆7通过螺纹槽带动伸缩杆4位移,从而达到对伸缩杆4进行微调的目的,直至安装平台1的顶部接近水平状态,从而便于测绘仪在安装平台1上调节水平,当使用完毕后,再握住限位套筒5,使得伸缩杆4复位即可,然后通过绑带将三个支脚捆绑到一起,便于携带转移。
33.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