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19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器,具体而言是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


背景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转化率按目前市场的应用情况来看,光电转换率没有超过20%的实际应用案例;太阳能光热应用吸收比,蓝膜、黒铬等都已超过90%。太阳能光热在家居生活以及公共热水系统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为太阳能的可再生利用做出了极为有益的贡献。但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在采暖和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极为缓慢,因为转换效率、使用便捷、安全合理、投资的经济性可靠性、抗冻性能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应用范围。
3.作为太阳能集热器基础的框架,通常由型材拼接而成。现有的型材,其结构限制了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不利于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成为提高热效率的瓶颈。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有利于实现分隔热仓式结构设计的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有利于实现分隔热仓式结构设计的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包括型材本体和玻璃压条,型材本体包括肋板、玻璃放置面、压条支撑结构、第一角码固定槽、第二角码固定槽和滑槽,其特征是型材本体上还设置有集热板放置面和底板固定槽,集热板放置面与玻璃放置面平行,集热板放置面与玻璃放置面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第一角码固定槽的下平面与第二角码固定槽的上平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60mm,底板固定槽包括上牙板和下牙板,所述上牙板为加宽型牙板,集热板放置面、底板固定槽同型材本体一次成型,第一角码固定槽和第二角码固定槽分别与角码配合实现型材本体之间的拼接,滑槽与用来固定太阳能集热器的紧固件配合,玻璃在玻璃放置面上安装到位后通过玻璃压条与压条支撑结构的配合压紧。
7.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板放置面的宽度为20mm-30mm。
8.进一步地,所述上牙板的宽度为15mm-20mm。
9.进一步地,所述肋板上开设有1个以上的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板放置面的底部与第一角码固定槽的底部在同一个平面上。
11.本实用新型增设集热板放置面,用来固定集热板,使其不至于在气压下松脱,进而变形漏气,同时有利于实现分隔热仓式结构设计,提高了效率。本实用新型加宽了底板固定槽的上牙板,有利于生产压合底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的左视图;
14.图3是用本实用新型拼接成的太阳能集热器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用本实用新型拼接成的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型材本体;1.1-肋板;1.1.1-通孔;1.2-玻璃放置面;1.3-压条支撑结构;1.4.1-第一角码固定槽;1.4.2-第二角码固定槽;1.5-滑槽;2-玻璃压条;3-集热板放置面;4-底板固定槽;4.1-上牙板;4.2-下牙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如图所示的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包括型材本体1和玻璃压条2,型材本体1包括肋板1.1、玻璃放置面1.2、压条支撑结构1.3、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第二角码固定槽1.4.2和滑槽1.5,型材本体1上还设置有集热板放置面3和底板固定槽4,集热板放置面3与玻璃放置面1.2平行,集热板放置面3与玻璃放置面1.2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的下平面与第二角码固定槽1.4.2的上平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60mm,底板固定槽4包括上牙板4.1和下牙板4.2,所述上牙板4.1为加宽型牙板,集热板放置面3、底板固定槽4同型材本体1一次成型,第一角码固定槽1.4.1和第二角码固定槽1.4.2分别与角码配合实现型材本体1之间的拼接,滑槽1.5与用来固定太阳能集热器的紧固件配合,玻璃在玻璃放置面1.2上安装到位后通过玻璃压条2与压条支撑结构1.3的配合压紧。
19.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集热板放置面3的宽度为20mm-30mm。
20.所述上牙板4.1的宽度为15mm-20mm。
21.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肋板1.1上开设有1个以上的通孔1.1.1。
22.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集热板放置面3的底部与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的底部在同一个平面上。
23.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包括型材本体(1)和玻璃压条(2),型材本体(1)包括肋板(1.1)、玻璃放置面(1.2)、压条支撑结构(1.3)、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第二角码固定槽(1.4.2)和滑槽(1.5),其特征在于:型材本体(1)上还设置有集热板放置面(3)和底板固定槽(4),集热板放置面(3)与玻璃放置面(1.2)平行,集热板放置面(3)与玻璃放置面(1.2)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的下平面与第二角码固定槽(1.4.2)的上平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60mm,底板固定槽(4)包括上牙板(4.1)和下牙板(4.2),所述上牙板(4.1)为加宽型牙板,集热板放置面(3)、底板固定槽(4)同型材本体(1)一次成型,第一角码固定槽(1.4.1)和第二角码固定槽(1.4.2)分别与角码配合实现型材本体(1)之间的拼接,滑槽(1.5)与用来固定太阳能集热器的紧固件配合,玻璃在玻璃放置面(1.2)上安装到位后通过玻璃压条(2)与压条支撑结构(1.3)的配合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放置面(3)的宽度为20mm-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板(4.1)的宽度为15mm-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1)上开设有1个以上的通孔(1.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1)上开设有1个以上的通孔(1.1.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热型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放置面(3)的底部与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的底部在同一个平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热型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放置面(3)的底部与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的底部在同一个平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热型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放置面(3)的底部与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的底部在同一个平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热型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放置面(3)的底部与第一角码固定槽(1.4.1)的底部在同一个平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太阳能集热器框架的型材,包括型材本体和玻璃压条,型材本体包括肋板、玻璃放置面、压条支撑结构、第一、第二角码固定槽和滑槽,其特征是型材本体上还设置有集热板放置面和底板固定槽,集热板放置面与玻璃放置面平行,集热板放置面与玻璃放置面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第一、第二角码固定槽之间的距离为45mm-60mm,底板固定槽的上牙板为加宽型牙板,集热板放置面、底板固定槽同型材本体一次成型,第一、第二角码固定槽分别与角码配合实现型材本体之间的拼接,滑槽与用来固定太阳能集热器的紧固件配合,玻璃压条与压条支撑结构配合。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有利于实现分隔热仓式结构设计。使用方便并且有利于实现分隔热仓式结构设计。使用方便并且有利于实现分隔热仓式结构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邓天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赛尔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