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旋转刀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20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发修剪工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旋转剃须刀或修毛器上使用的整体式旋转刀头。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旋转式剃须刀或修毛器的刀头为分体式,即静刀网片安装在刀头壳体上与刀头壳体为一体,动刀安装在动刀座上形成一体,使用过程中需先将动刀座机身上的输出轴上,然后再将刀头壳体与机身连接固定,从而使动刀与静刀网片相接触。采用这种分体式结构,虽然方便旋转剃须刀或剃毛器的清洁和更换易损件。
3.但正由于分体式的静刀网片和动刀座的易于拆卸的安装结构,在拆卸后受外部因素影响或保管不当相应的使静刀网片破损和动刀片刀刃损坏,受单个部件单价较低或无法独立包装以及为了保证静刀网片与动刀片的贴合度,销售商在销售配件时大多是按刀头整体在销售。即,旋转刀头其中一个部件损坏后,其余部件一并更换。更换配件的成本并没有降低,因此,采用分体式旋转刀头结构反而弊端更多,在拆卸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在拆卸静刀网片时,存在误触机身开关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动刀座瞬间飞贱使动刀片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的旋转刀头在保证易于清洁的同时,还可避免因拆卸而导致静刀网片和动刀易受损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旋转刀头,该旋转刀头不仅可避免因拆卸而使静刀网片的动刀片受损或消除拆卸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优化动刀结构使动刀与静刀网片之间形成线接触,提高旋转刀头的剃须或修毛效率,有效降低刀头温升,提升使用舒适度。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整体式旋转刀头,包括有静刀网片和动刀,静刀网片固定在壳体上,动刀与动刀座相连且动刀与静刀网片相贴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动刀座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呈螺旋上升的加强筋及多个卡扣,该卡扣可使动刀座沿壳体径向旋转的同时还可限定动刀座轴向限位的固定于壳体内。
6.优选的,所述的壳体包括有外壳体及内壳体,静刀网片的四周边缘置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且外壳体与内壳体粘接形成一体。
7.优选的,所述的卡扣设有至少三个,且分别呈环形匀布设置在动刀座外侧壁的同一水平位置处,且卡扣的长度大于加强筋的宽度。
8.优选的,在所述的内壳体内侧设有限位凸台,各卡扣分别置于限位凸台上使动刀座可径向旋转且轴向限位的固定于内壳体中。
9.优选的,所述的加强筋设有三条呈环形分布在动刀座的外周侧壁上。
10.优选的,所述的各卡扣设置在动刀座的外周侧壁的中间处,且分别位于各加强筋的中心使各加强筋一分为二分别形成螺纹上升状的下加强筋和上加强筋。
11.优选的,所述的动刀为陶瓷动刀,动刀的上端面为倾斜面具有一弧形刀刃,该刀刃的弧度与静刀网片的切割面弧度相匹配。
12.优选的,所述的动刀设有多把,且在动刀的底部设有顶压台阶和限位孔,各动刀插入设置在动刀座内的刀槽中底端置于动刀座外,在动刀座底部安装有弹片,且弹片上的限位弹舌片插入限位孔内,顶压弹舌片与顶压台阶相贴合使动刀的弧形刀刃与静刀网片的切割面形成线接触。
13.优选的,在所述的外壳体内周侧壁上设有限位方柱,在内壳体的外周侧壁上的相应位置处设有限位方槽,所述的限位方柱置于限位方槽中使内壳体与外壳体形成径向的限位连接;在内壳体的外周侧壁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机身的连接螺纹。
14.优选的,所述的静刀网片的外径≥25mm,厚度≤0.15mm,动刀厚度≥1m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其一,通过在动刀座的外侧壁上设置至少一条呈螺旋状上升的加强筋,可相应的提高动刀座的工作强度,减小动刀座的厚度来降低生产成本;
17.其二,在当驱动机构驱使动刀座旋转过程中,螺旋状的加强筋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就产生类似于叶片的效果来压缩空气,使壳体内形成吸风效应,剃须时就能更加快速的使碎胡须从静刀网片和动刀上脱离和收集,提高剃须效益。
18.其三,在需要对剃须刀进行清洁时,开启剃须刀,高速旋转的动刀座上的螺旋状加强筋就能使水产生旋涡,可以快速冲洗刀头内碎胡须,而且在旋涡的作用下,不存在清洁死角,刀头清洁更彻底。
19.其四,在动刀座的外侧壁上加设卡扣,利用卡扣使动刀座可沿壳体径向旋转的同时,轴向固定于壳体内,从而动刀座和静刀网片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频繁拆卸而导致静刀网片的破损或动刀刀刃的损坏,有效延长了刀头的使用寿命。还能避免在拆卸过程中误触开关而导致动刀座瞬间飞溅而出造成人体伤害。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式旋转刀头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刀座的立体结构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式旋转刀头的爆炸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整体式旋转刀头,包括有静刀网片 1和动刀2,静刀网片1固定在壳体3上,动刀2与动刀座4相连且动刀2与静刀网片1相贴合;在所述的动刀座4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呈螺旋上升的加强筋41及多个卡扣42,该卡扣42可使动刀座4 沿壳体3径向旋转的同时还可限定动刀座4轴向限位的固定于壳体3 内。通过在动刀座4的外侧壁上设置至少一条呈螺旋状上升的加强筋 41,可相应的提高动刀座4的工作强度,减小动刀座4的厚度来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在当驱动机构驱使动刀座4旋转过程中,螺旋状的加强筋41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就产生类似于叶片的效果来压缩空气,使壳体3内形成吸风效应,剃须时就能更加快速的使碎胡须从静刀网片1和动刀2上脱离,提高剃须效益。并且,在需要对剃
须刀进行清洁时,开启剃须刀,高速旋转的动刀座4上的螺旋状加强筋41就能使水产生旋涡,可以快速冲洗刀头内碎胡须,而且在旋涡的作用下,不存在清洁死角,刀头清洁更彻底。
25.而在动刀座4的外侧壁上加设卡扣42,利用卡扣42使动刀座4 可沿壳体3径向旋转的同时,轴向固定于壳体3内,从而动刀座4和静刀网片1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频繁拆卸而导致静刀网片1的破损或动刀2刀刃的损坏,有效延长了刀头的使用寿命。还能避免在拆卸过程中误触开关而导致动刀座4瞬间飞溅而出造成人体伤害。
26.为便于静刀网片1的固定及动刀座4与壳体3之间形成整体,所述的壳体3包括有外壳体31及内壳体32,静刀网片1的四周边缘置于外壳体31和内壳体32之间且外壳体31与内壳体32粘接形成一体。通过将壳体3一分为二形成独立的外壳体31和内壳体32,这样不仅方便静刀网片1的安装固定,同时,还可利用内壳体32与动刀座4 侧壁上的卡扣42配合,使动刀座4固定于内壳体32中,从而使刀头形成一个整体。当然,也可不使用分体式壳体3结构,比如在动刀座 4上设置多个弹性件,在壳体3内壁上设置卡槽,利用弹性件卡入卡槽中,同样可实动刀座4径向旋转轴向限位的固定于壳体3内。但由于动刀座4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高速旋转,如果采用弹性件与卡槽的结构,摩擦力较大,不仅增加刀头工作时的噪音,而且弹性件也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因此,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
27.为提高动刀座4轴向限位于内壳体32中的平稳性,防止在驱动机构带动动刀座4高速旋转过程中,发生倾斜、晃动或偏移,影响剃须或修毛效果,所述的卡扣42设有至少三个,且分别呈环形匀布设置在动刀座4外侧壁的同一水平位置处,且卡扣42的长度大于加强筋41的宽度。利用设置在动刀座4外侧壁上的至少三个卡扣42,利用三点支撑,可以有效保障动刀座4在高速旋转过程位于内壳体32 中的工作平稳性,保证剃须或修毛效果;而将卡扣42设置在动刀座 4外侧壁的同一水平位置处,在方便组装的同时,还能简化壳体3内的结构,便于内壳体32和动刀座4的生产加工。当然,也可多个卡扣42设置在不同高度上,这样只需在内壳体32的内侧壁的相应高度的位置处加设限位凸台321与卡扣42配合即可。但采用不同高度的卡扣42在工作时摩擦力和噪音较大及内壳体32的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将卡扣42设置在动刀座4外侧壁上的同一水平高度处为优选实施方式。而将卡扣42的长度设置大于加强筋41的宽度,主要是考虑到卡扣42是用于限定动刀座4与内壳体32之间的轴向限位的,卡扣42的长度则必须插入内壳体32的侧壁中,而螺旋上升的加强筋41 的作用是在工作时使内壳体32内产生吸风效应,便于碎胡须或毛发的收集和在清洁工作时使水流产生旋涡,提高清洁效益和不留清洁死角,提升清洁效果的作用,因此,加强筋41的外径小于内壳体32的内径是最优选择。
28.为便于动刀座4可径向旋转和轴向限位的固定于内壳体32中,在所述的内壳体32内侧设有限位凸台321,各卡扣42分别置于限位凸台321上使动刀座4可径向旋转且轴向限位的固定于内壳体32中。通过在内壳体32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凸台321,在安装时,只需将动刀座4外侧壁上的卡扣42放置在限位凸台321上,即可达到限定动刀座4沿内壳体32轴向向下位移的目的,由于动刀座4的上方是固定在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之间的静刀网片1,安装在动刀座4上的动刀2与静刀网片1相贴合,这样动刀座4没有轴向向上位移的空间,因此,将限位凸台321设置为开放式即可达到限定动刀座4轴向向下位移的技术目的。当然,也可在内壳体32上设置半开放式的限位滑槽结构,将卡扣42插入滑槽中,使动刀座4可沿内壳体32径向旋转的同时,还能限定动刀座4无法沿内壳体32的轴向上下位移来保护静刀网片1的
安全。具体采用限位凸台321或限位滑槽的结构,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而定,本实施例不作进一步限定,但由于开放式的限位凸台321利于生产加工和组装,因此,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
29.为保证刀头在工作过程和清洁过程中,能产生足够的吸风效应和旋涡能量,所述的加强筋41设有三条呈环形分布在动刀座4的外周侧壁上。在动刀座4的外周侧壁上设置三条呈螺旋状上升的加强筋 41,加强筋41的底端靠近动刀座4外侧壁的底部,顶端靠近动刀座4的外侧壁的顶部,在提高了动刀座4工作强度的同时,还能避免动刀座4的一侧重量产生偏重,旋转时产生偏转提高刀头的振动感。
30.为防止动刀座4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晃动或偏转,影响动刀 2的剃须或修毛效益,所述的各卡扣42设置在动刀座4的外周侧壁的中间处,且分别位于各加强筋41的中心使各加强筋41一分为二分别形成螺纹上升状的下加强筋41和上加强筋41。由于在动刀座4的外侧壁上加设了呈螺旋状的加强筋41,为保证其吸风效应和旋涡能量满足使用需求,动刀座4的高度需要进行一定量的增加。这样当卡扣42设置在动刀座4侧壁的顶部或底部都会使高速旋转的动刀座4 产生晃动和偏转,从而影响动刀2的剃须或修毛效益,因此,将卡扣 42设置在动刀座4外侧壁的中间处就能有效避免动刀座4重心偏离而在高速旋转时产生晃动或偏转,保证动刀2的剃须或修毛效益;而将卡扣42设置在螺纹状的加强筋41中间将加强筋41一分为二,不仅可便于模具的制造加工,而且在工作或清洁过程中,能产生不间断的吸风效应和旋涡,加快碎胡须或毛发的收集和清洁的效果。
31.常规的动刀2基本为钢材制成,且动刀2与静刀网片1的接触基本是通过刀刃,这样使用一段时间后,刀刃极易崩断。而为了提升动刀2的刀刃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动刀2为陶瓷材料通过注模、烧结和磨削等工艺加工而成(陶瓷的工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动刀2的上端面为倾斜面21具有一弧形刀刃22,该刀刃22的弧度与静刀网片1的切割面弧度相匹配。通过在动刀2的上端面设置一倾斜面21,使动刀2的一侧的形成刀刃22,利用刀刃22与静刀网片1的切割面相贴合形成线接触,减少了动刀2与静刀网片1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摩擦力,降低了刀头的温升,提升了刀头的使用舒性度。其次,利用动刀2上端的倾斜面21,就可最大程度的加大动刀2上端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从而能有效提升刀刃22的工作强度,避免刀刃22使用过程中的崩断,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动刀2的上端面与侧面之间夹角a为30
°
≤a≤85
°
,优选为55
°

32.为提升剃须或修毛效益,所述的动刀2设有多把,且在动刀2的底部设有顶压台阶23和限位孔24,各动刀2插入设置在动刀座4内的刀槽43中底端置于动刀座4外,在动刀座4底部安装有弹片5,且弹片5上的限位弹舌片51插入限位孔24内,顶压弹舌片52与顶压台阶23相贴合使动刀2的弧形刀刃与静刀网片1的切割面形成线接触。将动刀2设为三把并按圆形阵列分布在动刀座4的刀槽43内,在当动刀座4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三刀结构可以更加快捷的实现剃须或修毛,提升剃须或修毛效益。而在动刀2的底部设置顶压台阶23 和限位孔24,这样当动刀2安装在动刀座4内时就能利用设置在动刀座4底部的弹片5的顶压弹舌片52与顶压台阶23抵压配合,保证动刀2的刀刃始终与静刀网片1的切割面相贴合形成线接触。当静刀网片1在承受外力时,为防止动刀2的刀刃顶破静刀网片1,此时,顶压弹舌片52就可以向下收缩,使动刀2向下位移来保护静刀网片 1,避免静刀网片1受力破损。而为了防止动刀2与动刀座4脱离,在动刀2的底部加设有限位孔24,并且利用设置在弹片5上的限位弹舌
片51插入限位孔24内则可避免动刀2与动刀座4相脱离,保证动力的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
33.为保证内壳体32与外壳体31的粘接强度及便于安装,在所述的外壳体31内周侧壁上设有限位方柱311,在内壳体32的外周侧壁上的相应位置处设有限位方槽322,所述的限位方柱311置于限位方槽 322中使内壳体32与外壳体31形成径向的限位连接;在内壳体32 的外周侧壁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机身的连接螺纹323。通过在外壳体31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方柱311,在内壳体32外侧壁上设置限位方槽 322,在组装时,就可利用限位方柱311插入限位方槽322内形成过赢配合来限定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的联动性和连接强度,在实际生产生过程中,外壳体31和内壳体32的粘接可以是通过强性粘接液、超声波焊接或热熔、紧扣等方式连接为一体。而在内壳体32的底部加设连接螺纹323,这样可以方便刀头的整体安装和更换。
34.由于壳体3采用分体式的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结构,静刀网片 1的四周边沿置于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内从而实现静刀网片1的组装。利用这种紧固方式,可以控制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压合静刀网片1的四周边沿的距离来保证静刀网片1的连接强度,比如静刀网片 1的尺寸较大时,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压合的边沿也相应较大;而如果静刀网片1的尺寸较小时,则可减小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压合静刀网片1四周的距离,因此,采用这种装配结构,静刀网片1的外径可以做到相对更大,比如≥25mm,厚度≤0.15mm时,静刀网片1 的工作强度仍然能满足剃须或修毛的使用要求。而为保证动刀2刃的耐磨性和耐用性,动刀2厚度≥1mm,如动刀2的厚度较小,动刀2 的刀刃夹角就显得太尖锐,在剃须或修毛过程中刀刃就易发生崩断。而当陶瓷材料制的动刀2厚度达到或超过1mm时,动刀2的刀刃夹角角度就相对变大,使得刀刃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则会更长。
35.上述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