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竹抗侧框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建筑业越来越倡导可再生建材的利用。木材和竹材因其自然生长且可持续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房屋建筑。同时,竹木结构也具有较低的全寿命建筑能耗、优良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美观等优点。
3.然而,原竹构件本身较柔,在侧向力作用下易发生较大变形。在承受水平力作用时,原竹框架易发生错动变形,逐渐出现剪断、拔出等破坏现象,以致结构散失承载能力。对人们正常使用和居住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抗侧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根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
6.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与柱脚横板以及柱脚立板焊接。所述柱脚立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柱柱身内侧,柱脚横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梁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7.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框架柱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与原竹框架柱或原竹框架梁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梁和柱脚横板后旋入螺母。
8.所述两根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的端部与加劲板固定连接。
9.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组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
10.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之间设置有两块加劲板。所述两块加劲板间隔平行布置。所述加劲板与柱脚横板以及柱脚立板焊接。所述柱脚立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柱柱身内侧,柱脚横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梁梁身内侧。所
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11.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框架柱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与原竹框架柱或原竹框架梁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梁和柱脚横板后旋入螺母。
12.所述两组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每组撑杆包括两根间隔平行布置的撑杆。两根撑杆的端部分别与对应l型锚固板的一块加劲板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矩形支撑框架内还布置有竖向承重构件。所述竖向承重构件夹设在两根原竹框架梁之间。每组撑杆的两根撑杆分别位于竖向承重构件的两侧。
14.进一步,所述竖向承重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竖向原竹柱。各竖向原竹柱之间通过长螺栓、钢筋或铁丝连接。所述竖向原竹柱顶面和底面上铣有贴合于原竹框架梁外圆面的弧面槽。
15.进一步,所述撑杆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所述加劲板嵌入卡持槽口中。所述卡持槽口与加劲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6.进一步,所述原竹框架柱和原竹框架梁的端部竹节内灌有填充浆料。
17.进一步,所述贯穿螺栓的头部与原竹框架柱以及原竹框架梁的外圆面之间还具有垫片。
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结构整体侧移变形小;传力路径安全合理,充分利用了竹材强度,改善了竹框架的受力性能,避免构件的脆性破坏。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1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l型锚固板连接关系图;
21.图3为套箍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2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3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竖向承重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4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26.图中:套箍组件1、钢套箍101、弧形箍板1011、翼板1012、端头螺栓102、贯穿螺栓103、撑杆2、原竹框架柱30a、竖向承重构件30e、原竹框架梁300a、l型锚固板5、柱脚横板501、柱脚立板502、加劲板503。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
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8.实施例1:
29.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包括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
30.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加劲板503。所述加劲板503与柱脚横板501以及柱脚立板502焊接。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31.参见图3,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
32.参见图2,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所述撑杆2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201。所述加劲板503嵌入卡持槽口201中。所述卡持槽口201与加劲板5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3.实施例2:
34.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包括套箍组件1、两组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
3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两块加劲板503。所述两块加劲板503间隔平行布置。所述加劲板503与柱脚横板501以及柱脚立板502焊接。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36.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
37.所述两组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
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每组撑杆2包括两根间隔平行布置的撑杆2。两根撑杆2的端部分别与对应l型锚固板5的一块加劲板503固定连接。
38.实施例3:
39.参见图5,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2,其中,矩形支撑框架内还布置有竖向承重构件30e。所述竖向承重构件夹设在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之间。每组撑杆2的两根撑杆2分别位于竖向承重构件30e的两侧。参见图6,所述竖向承重构件30e包括3根并排设置的竖向原竹柱。所述竖向原竹柱顶面和底面上铣有贴合于原竹框架梁300a外圆面的弧面槽。竖向承重构件30e承受由原竹框架梁300a所传递的竖向荷载,使得原竹抗侧框架具有抗侧性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竖向承载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各竖向原竹柱之间通过长螺栓、钢筋或铁丝连接。
40.实施例4:
41.参见图7,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3,其中,竖向承重构件30e与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之间还填充有竖向原竹柱。通过铁丝将原竹框架柱30a、竖向原竹柱和竖向承重构件30e固定连接。
42.实施例5:
43.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或2,其中,所述原竹框架柱30a和原竹框架梁300a的端部竹节内灌有填充浆料。
44.实施例6:
45.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或2,其中,所述贯穿螺栓103的头部与原竹框架柱30a以及原竹框架梁300a的外圆面之间还具有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