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周围神经系统内,若干条神经纤维构成一神经纤维束,外包数层扁平上皮样细胞组成的神经束膜。数个神经纤维束集中形成神经。每条神经纤维外包以网状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神经内膜。神经将神经中枢、感觉器官和效应器连结在一起。由感觉传入纤维组成的神经称感觉神经;由传送冲动至效应器的传出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称为运动神经。大多数神经由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组成,而称为混合神经。
3.在神经外科手术过后,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基本上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按摩,耗费医护人员大量的精力,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效率较低,很难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现有技术中的按摩装置结构过于死板,无法针对性的对患者的疼痛穴位和部位进行按摩,无法准确高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因此急需一种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按摩效率低,工作量大和现有按摩装置无法针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按摩盘,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按摩盘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所述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按摩头,本体与按摩头既存在转动连接也存在滑动连接;按摩盘上设置有与按摩头相配合的槽孔;本体内设置与按摩头相配合的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相连接,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本体内设置有与控制开关相配合的电机,电机与第二控制机构相连接。
6.进一步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与电机转动轴同轴固接的第一连接齿轮,第一连接齿轮上设置有多边形转轴,本体内设置有与多边形转轴相配合的第一花键连接轴,第一花键连接轴同轴固接有圆柱凸轮,本体内固接有与圆柱凸轮相配合的限位块,圆柱凸轮同轴固接有按摩柱,按摩柱与按摩头固接。
7.进一步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与第一连接齿轮相啮合,第二连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齿轮和第一半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齿轮相啮合的第二调节齿轮,第二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半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相配合的第一平行齿轮,第一平行齿轮同轴固接有与第二半齿轮相配合的第二平行齿轮,第二平行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花键连接轴,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花键连接轴相啮合的第一主动传动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齿轮,第一从动传动齿轮与按摩盘同轴固接。
8.进一步地:第一从动传动齿轮中心设置有与按摩柱相配合的通孔。
9.进一步地:按摩盘上设置有多个与按摩头相配合的按摩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因体积小可对患者任意部位进行按摩,可有效代替患者双手,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在对患者穴位按摩的同时,也给患者周围部位进行了按摩,加快了患者的血液流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按摩效率低,工作量大和现有按摩装置无法针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制机构立体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控制机构立体图。
17.图中:1、本体,2、按摩盘,3、控制开关,4、按摩头,5、电机,6、第一从动传动齿轮,7、第一主动传动齿轮,8、按摩柱,9、第一连接齿轮,10、第二连接齿轮,11、第一调节齿轮,12、第一半齿轮,13、第二调节齿轮,14、第二半齿轮,15、第一平行齿轮,16,第二平行齿轮,17、第一花键连接轴,18、圆柱凸轮,1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一种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按摩盘2,本体1内设置有与按摩盘2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按摩头4,本体1与按摩头4既存在转动连接也存在滑动连接;按摩盘2上设置有与按摩头4相配合的槽孔;本体1内设置与按摩头4相配合的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相连接,本体1上设置有控制开关3,本体1内设置有与控制开关3相配合的电机5,电机5与第二控制机构相连接。
19.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通过控制开关3将本体1内电机5打开,电机5打开后通过第二控制机构带动按摩头4在本体1内进行运动,按摩头4在本体1内因为第二控制机构的原因进行转动和滑动;第二控制机构运动带动第一控制机构进行运动,第一控制机构运动带动按摩盘2在本体1上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按摩头4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按摩盘2上按摩块对穴位周边进行按摩,加快了患者的血液流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按摩效率低,工作量大和现有按摩装置无法针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20.第二控制机构包括与电机5转动轴同轴固接的第一连接齿轮9,第一连接齿轮9上设置有多边形转轴,本体1内设置有与多边形转轴相配合的第一花键连接轴17,第一花键连接轴17同轴固接有圆柱凸轮18,本体1内固接有与圆柱凸轮18相配合的限位块19,圆柱凸轮18同轴固接有按摩柱8,按摩柱8与按摩头4固接。
21.如图5所示:电机5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齿轮9进行转动,第一连接齿轮9转动通过第一花键连接轴17带动圆柱凸轮18进行转动,圆柱凸轮18在转动过程中会因为限位块19在本体1内进行滑动,第一花键连接轴17与多边形转轴的设置保证了圆柱凸轮18的滑动,圆柱
凸轮18的转动与滑动通过按摩柱8带动按摩头4的运动,有效实现了对患者穴位的按摩。
22.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本体1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齿轮10,第二连接齿轮10与第一连接齿轮9相啮合,第二连接齿轮10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齿轮11和第一半齿轮12,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齿轮11相啮合的第二调节齿轮13,第二调节齿轮13同轴固接有第二半齿轮14,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12相配合的第一平行齿轮15,第一平行齿轮15同轴固接有与第二半齿轮14相配合的第二平行齿轮16,第二平行齿轮16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传动齿轮7,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齿轮7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齿轮6,第一从动传动齿轮6与按摩盘2同轴固接。
23.如图4所示:当第一连接齿轮9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连接齿轮10进行转动,第二连接齿轮10的转动带动第一调节齿轮11和第一半齿轮12的转动,第一调节齿轮11的转动带动第二调节齿轮13和第二半齿轮14的转动,第一半齿轮12的转动在一定范围内可带动第一平行齿轮15的转动,第二半齿轮14的转动在一定范围内科带动第二平行齿轮16的转动,第一半齿轮12与第二半齿轮14运动方向相反,实现了第一平行齿轮15和第二平行齿轮16的往复运动,第二平行齿轮16的转动通过第一主动传动齿轮7带动第一从动传动齿轮6的转动,从而实现带动按摩盘2进行转动。
24.第一从动传动齿轮6中心设置有与按摩柱8相配合的通孔。
25.如图3所示:第一从动传动齿轮6上通孔的设置,保证了按摩柱8功能的完整性。
26.按摩盘2上设置有多个与按摩头4相配合的按摩块。
27.如图2所示:按摩块的设置实现了对患者穴位周围的按摩。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9.如图1、3、4和5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通过控制开关3将本体1内电机5打开,电机5打开后通过第二控制机构带动按摩头4在本体1内进行运动,按摩头4在本体1内因为第二控制机构的原因进行转动和滑动;电机5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齿轮9进行转动,第一连接齿轮9转动通过第一花键连接轴17带动圆柱凸轮18进行转动,圆柱凸轮18在转动过程中会因为限位块19在本体1内进行滑动,第一花键连接轴17与多边形转轴的设置保证了圆柱凸轮18的滑动,圆柱凸轮18的转动与滑动通过按摩柱8带动按摩头4的运动,有效实现了对患者穴位的按摩;第二控制机构运动带动第一控制机构进行运动,当第一连接齿轮9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连接齿轮10进行转动,第二连接齿轮10的转动带动第一调节齿轮11和第一半齿轮12的转动,第一调节齿轮11的转动带动第二调节齿轮13和第二半齿轮14的转动,第一半齿轮12的转动在一定范围内可带动第一平行齿轮15的转动,第二半齿轮14的转动在一定范围内科带动第二平行齿轮16的转动,第一半齿轮12与第二半齿轮14运动方向相反,实现了第一平行齿轮15和第二平行齿轮16的往复运动,第二平行齿轮16的转动通过第一主动传动齿轮7带动第一从动传动齿轮6的转动,从而实现带动按摩盘2进行转动;第一控制机构运动带动按摩盘2在本体1上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按摩头4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按摩盘2上按摩块对穴位周边进行按摩,加快了患者的血液流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按摩效率低,工作量大和现有按摩装置无法针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