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的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207


一种基于5g的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企业数字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的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2.企业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智能制造领域中主要是指具有信息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体体现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大体具有四大特征: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和以网通互联为支撑。
3.现有的生产制造业设备的类型繁多,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对其采集一些状态数据和生产数据等,但每一种设备的数据采集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整体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4.为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5g的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
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5g的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包括5g数据传输装置及视觉定位装置,还包括采集组件,该采集组件安装在一轨道输送机构上,由所述轨道输送机构驱动进行位移,所述采集组件包括直线驱动机构、浮动数据插头及配合插座,所述浮动数据插头设置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下端,由其驱动沿竖直方向进行运动,所述浮动数据插头包括一球形铰支座、限位壳及导向座,所述球形铰支座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相传动连接,所述导向座呈锥形状,其顶端与球形铰支座的球体之间通过一连杆进行连接,所述限位壳为筒状壳体,其罩设在球形铰支座的外侧,所述导向座位于限位壳的外侧,所述连杆由限位壳的下端穿出,并与限位壳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限位壳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配合插座包括一竖直设置的支撑杆,该支持杆的顶端凹设有与导向座对位配合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底面及导向座的底面分别安装有对位配合的数据连接母头和数据连接公头;所述数据连接母头用于跟生产设备相连,所述数据连接公头与5g数据传输装置相电性连接,所述视觉定位装置与一plc控制器相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轨道输送机构相电性连接。
7.上述方案中,所述采集终端还包括一数据传输组件,该数据传输组件结构与采集组件相一致,所述数据传输组件的下方也设置有与其对位配合的配合插座,该配合插座中的数据传输数据连接母头与生产设备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8.上述方案中,所述数据连接母头和数据连接公头为rs232、rs485、rs422、usb中的一种。
9.上述方案中,所述锥形槽的底面对应数据连接母头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数据连接母头外周。
10.上述方案中,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或电动丝杠直线模组中的一种。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终端主要包括5g数据传输装置、视觉定位装置及采集组件,其中采集组件安装在一轨道输送机构上,可由轨道输送机构及视觉定位装置自动定位移动至相应的生产设备处,通过直线驱动机构降下浮动数据插头与生产设备建立连接,采集数据并通过5g数据传输装置进行远程传输,整体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采集组件浮动数据插头包括一球形铰支座、限位壳及导向座,连接配合时,具有一定活动余量,可避免其与生产设备连接时刚性接触,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4.附图标记列表:100、轨道输送机构;101、直线驱动机构;102、球形铰支座;103、限位壳;104、导向座;105、支撑杆;106、锥形槽;107、连杆;108、数据连接公头;109、数据连接母头;200、视觉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6.实施例:参见图1-2,一种基于5g的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包括5g数据传输装置及视觉定位装置200,还包括采集组件,该采集组件安装在一轨道输送机构100上,由所述轨道输送机构100驱动进行位移,所述采集组件包括直线驱动机构101、浮动数据插头及配合插座,所述浮动数据插头设置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101的下端,由其驱动沿竖直方向进行运动,所述浮动数据插头包括一球形铰支座102、限位壳103及导向座104,所述球形铰支座102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101相传动连接,所述导向座104呈锥形状,其顶端与球形铰支座102的球体之间通过一连杆107进行连接,所述限位壳103为筒状壳体,其罩设在球形铰支座102的外侧,所述导向座104位于限位壳103的外侧,所述连杆107由限位壳103的下端穿出,并与限位壳103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限位壳103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配合插座包括一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05,该支持杆的顶端凹设有与导向座104对位配合的锥形槽106,所述锥形槽106的底面及导向座104的底面分别安装有对位配合的数据连接母头109和数据连接公头108;所述数据连接母头109用于跟生产设备相连,所述数据连接公头108与5g数据传输装置相电性连接,所述视觉定位装置200与一plc控制器相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轨道输送机构100相电性连接;通过视觉定位装置200控制轨道输送机构100运动至相应设备处,具体可在相应设备处设置用于识别的标记,在视觉定位装置200识别到标记后输出电信号至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轨道输送机构100停止运动;
17.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母头109和数据连接公头108为rs232、rs485、rs422、usb中的一种;5g数据传输装置及视觉定位装置200均为本领域现有装置;轨道输送机构100为现有单轨输送机;直线驱动机构101为电动丝杠直线模组或气缸;
18.上述采集组件安装在一轨道输送机构100上,可由轨道输送机构100及视觉定位装
置200自动定位移动至相应的生产设备处,通过直线驱动机构101降下浮动数据插头与生产设备建立连接,采集数据并通过5g数据传输装置进行远程传输,整体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采集组件浮动数据插头包括一球形铰支座102、限位壳103及导向座104,连接配合时,具有一定活动余量,可避免其与生产设备连接时刚性接触,造成损坏。
19.所述采集终端还包括一数据传输组件,该数据传输组件结构与采集组件相一致,所述数据传输组件的下方也设置有与其对位配合的配合插座,该配合插座中的数据传输数据连接母头109与生产设备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可才采集数据的同时进行数据的传输,如工作指令的传输。
20.所述锥形槽106的底面对应数据连接母头109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数据连接母头109外周,可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21.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