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2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


背景技术:

2.公交车是当前交通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份之一,大多数人的出行离不开公交车。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公交车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尤其是安全方面的设计。
3.在生活中或一些交通事故中,存在乘客干扰驾驶员开车,给公共安全带来危害的案例,由此可见,公交车的安全设计,不应该只考虑到乘客,也应该考虑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4.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能够将驾驶位围住的围挡,能够防止外部的乘客干扰驾驶员开车,不过,现有的围挡往往结构简单,不仅使用不便,驾驶员的视野角度还小,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包括固定挡板、开合门和衔接挡板;所述固定挡板的两侧分别是安装侧边和门框侧边。所述门框侧边的上部设有弧形或l型的缺口,下部与所述开合门的一侧铰接;所述开合门包括升降组件、玻璃板和升降辅助杆。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开合门内。所述玻璃板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上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带动在开合门的顶部升降往复移动。所述升降辅助杆竖直安装在开合门顶部,并贴近所述玻璃板靠近固定挡板的一侧边,且设有包覆所述玻璃板的侧边的导槽。所述衔接挡板设置在所述弧形或l型的缺口内,且靠近所述升降辅助杆的一侧设有竖直衔接边。当所述开合门为闭合状态,所述竖直衔接边与升降辅助杆靠近或贴合,能够防止外部的人将手伸入驾驶座内。
8.优选的,所述衔接挡板为透明板,能够增加驾驶员的可视角度。
9.优选的,所述开合门的顶部设有衔接所述弧形或l型的缺口的顶边,提高产品的一体形。
10.优选的,所述衔接挡板的竖直衔接边凸出所述固定挡板的门框侧边。所述开合门在靠近衔接挡板的顶角设有容纳竖直衔接边底部的内凹。当所述开合门为闭合状态,所述竖直衔接边的底部超过所述固定挡板的门框侧边并位于所述所述开合门顶角处的内凹中,当外部人员向内推或破坏开合门时,衔接挡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顶住开合门,提高开合门的安装强度,同时也能够防止开合门内翻,给驾驶员的使用带来不便。
11.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导杆、移动座和玻璃升降器。所述导杆有一对,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玻璃通过移动座移动安装在导杆上。所述玻璃升降器连接并带动所述移动座在导杆上升降往复移动。
12.优选的,所述玻璃升降器采用玻璃升降器,通过钢丝绳连接并带动移动座。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挡板和开合门之间设有气弹簧,能够在使用开合门时起到缓冲
作用,同时也能够在车辆行驶时减少开合门的晃动。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挡板包括背靠板和连接侧板,所述背靠板和连接侧板交叉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背靠板上设有后视窗口,供驾驶员查看车内后方状况。
16.优选的,所述背靠板的上半部以弧形外扩延伸方式向外扩展空间,不仅能够加强背靠板的强度,也能够扩大驾驶位的空间。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1、整体结构精简,重量轻且开合方便;
19.2、开合门的顶部结构简单,玻璃板接近于无边框,给驾驶员提供更大角度的视野;
20.3、采用透明的衔接挡板,进一步增加驾驶员的视野角度;
21.4、在固定挡板和开合门之间设有气弹簧,能够在使用开合门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也能够在车辆行驶时减少开合门的晃动。
附图说明
22.图1是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轴侧视图一;
23.图2是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轴侧视图二;(隐藏开合门内侧的盖板)
24.图3是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正视图;
25.图4是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后视图;
26.图5是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侧视图一;
27.图6是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侧视图二;
28.图7是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的俯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固定挡板1、安装侧边11、门框侧边12、缺口13、背靠板14、连接侧板15;
31.开合门2、升降组件21、导杆211、移动座212、玻璃升降器213、玻璃板22、升降辅助杆23;
32.衔接挡板3;
33.气弹簧4。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实施例
39.请参阅图1到图7,带升降玻璃机构的客车司机包围,包括固定挡板1、开合门2和衔接挡板3。
40.所述固定挡板1的两侧分别是安装侧边11和门框侧边12。所述门框侧边12的上部设有弧形或l型的缺口13,下部与所述开合门2的一侧铰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合门2的顶部设有衔接所述弧形或l型的缺口13的顶边,提高产品的一体形。
4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挡板1包括背靠板14和连接侧板15,所述背靠板14和连接侧板15交叉连接,所述背靠板14的上半部以弧形外扩延伸方式向外扩展空间,不仅能够加强背靠板14的强度,也能够扩大驾驶位的空间,同时,所述背靠板14上设有后视窗口,供驾驶员查看车内后方状况。
42.所述开合门2包括升降组件21、玻璃板22和升降辅助杆23。所述升降组件21安装在开合门2内。所述玻璃板22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21上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21带动在开合门2的顶部升降往复移动。所述升降辅助杆23竖直安装在开合门2顶部,并贴近所述玻璃板22靠近固定挡板1的一侧边,且设有包覆所述玻璃板22的侧边的导槽。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21包括导杆211、移动座212和玻璃升降器213。所述导杆211有一对,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玻璃通过移动座212移动安装在导杆211上。所述玻璃升降器213连接并带动所述移动座212在导杆211上升降往复移动。优选的,所述玻璃升降器213采用玻璃升降器213,通过钢丝绳连接并带动移动座212。
44.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挡板1和开合门2之间设有气弹簧4,能够在使用开合门2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也能够在车辆行驶时减少开合门2的晃动。
45.所述衔接挡板3设置在所述弧形或l型的缺口13内,且靠近所述升降辅助杆23的一侧设有竖直衔接边。当所述开合门2为闭合状态,所述竖直衔接边与升降辅助杆23靠近或贴合,能够防止外部的人将手伸入驾驶座内。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位的安全性,所述衔接挡板3的竖直衔接边凸出所述固定挡板1的门框侧边12。所述开合门2在靠近衔接挡板3的顶角设有容纳竖直衔接边底部的内凹。当所述开合门2为闭合状态,所述竖直衔接边的底部超过所述固定挡板1的门框侧边12并位于所述所述开合门2顶角处的内凹中,当外部人员向内推或破坏开合门2时,衔接挡板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顶住开合门2,提高开合门2的安装强度,同时也能够防止开合门2内翻,给驾驶员的使用带来不便。
46.在其它实施例,为了进一步增加驾驶员的可视角度,所述衔接挡板3为透明板。
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