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截止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布料印花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印花工艺是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物上施印花纹的工艺过程。印花有织物印花、毛条印花和纱线印花之分,而以织物印花为主。毛条印花用于制作混色花;纱线印花用于织造特种风格的彩色花纹织物。织物印花历史悠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纺织技术越来越重要,布料印花是服装加工程序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在纺织物的表面丝印花纹,可以增加衣服的美观度,符合现代人的穿衣潮流。但是现有的印花装置在印花前未对面料进行预热处理,容易造成染料不容易沾染或者出现脱落的情况;另外纺织物进行印花前,其表面通常残留有许多细毛废线等杂质,在进行印花时容易造成图案模糊,影响印花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布料印花预热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纺织印花预热装置,包括箱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左右两侧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左侧外壁的吸附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左侧的平整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顶端的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连接的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左侧内壁上的若干个等间隔排布的第一传送辊,设置于所述箱体右侧内壁上的若干个等间隔排布的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辊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侧与所述安装孔连接的加热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侧与所述安装孔连接的伸缩管,与所述伸缩管连接的热风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热风管下端的热风罩。
5.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与所述箱体外侧壁连接的横板,设置于所述横板上的电动推杆,设置于所述电动推杆伸缩端的压板,设置于所述压板朝向纺织物一侧的凸起。
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仓顶端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加热仓内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加热仓内设置有电加热丝。
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加热仓内侧壁连接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外壁的叶片。
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滑套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滑套与所述热风管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平整组件包括两个平整辊,两个所述平整辊外表面安装有除静电毛刷,所述除静电毛刷的表面与纺织物接触。
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底端设置有单片机,所述箱体内侧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背面设置有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的活动门,设所述活动门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活动门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12.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传送辊,增加布料在箱体内停留时间及纺织物加热时间,充分对纺织物进行预热,为纺织物印花起到预热的效果,避免纺织物因预热不充分造成染料不容易沾染或者出现脱落的情况,提高纺织物的印花质量;通过设置吸附机构,通过开关打开电动推杆工作,电动推杆伸缩带动压板升降,使压板表面的凸起与纺织布料的表面接触,对纺织布料表面的绒毛杂质进行吸附,提高印花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布料印花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布料印花预热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布料印花预热装置加热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布料印花预热装置吸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布料印花预热装置平整辊结构示意图。
19.图中包括有:箱体1、平整组件11、安装孔12、第一传送辊13、第二传送辊14、滑动件15、滑套16、升降机构17、除静电毛刷18、进料口2、出料口3、吸附机构4、横板41、电动推杆42、压板43、凸起44、加热机构5、加热仓51、伸缩管52、热风管53、热风罩54、散热格栅55、旋转组件56、连接杆561、电机562、转动轴563、固定座564、叶片565、电加热丝57、控制面板6、单片机7、温度传感器8、活动门9、把手91、密封条9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印花预热装置,包括箱体1,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1左右两侧用于纺织物进出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3,设置于所述箱体1左侧外壁能够对纺织物表面的绒毛进行吸附的吸附机构4,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左侧的平整组件11,设置于所述箱体1顶端的安装孔12,与所述安装孔12连接的加热机构5,设置于所述箱体1左侧内壁上的若干个等间隔排布的第一传送辊13,设置于所述箱体1右侧内壁上的若干个等间隔排布的第二传送辊14,所述第一传送辊13和第二传送辊14再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通过设置吸附机构4,能够对纺织布料表面的绒毛杂质进行吸附,避免在进行印花时绒毛等杂质造成图案模糊,影响印花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内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一排第一传送辊13,该排第一传送辊13竖向等间隔排布,箱体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一排第二传送辊,该排第二传送辊竖向等间隔排布;第一传送辊13、第二传送辊14竖向错位设置,最上层的第二传送辊14与进料口2相对应,最下层的第一传送辊13与出料口3相对应;设置有多个传送辊,增加纺织物在箱体内停留时间,充分对纺织物进行预热,避免纺织物因预热不充分造成染料不容易沾染或者出现脱落的情况,提高纺织物的印花质量。
22.箱体1外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吸附机构4,所述吸附机构4包括与所述箱体1侧壁连接的横板41,横板41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2,电动推杆42的伸缩端焊接有压
板43,压板43朝向纺织物一侧设置有凸起44,能够对纺织物表面的绒毛进行吸附,提高印染质量的效果。
23.所述加热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外侧与所述安装孔12连接的加热仓51,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侧与所述安装孔12连接的伸缩管52,与所述伸缩管52连接的热风管53,以及设置于所述热风管53下端的热风罩54。
24.所述加热仓51的内壁从上到下一次安装有散热格栅55,旋转组件56和电加热丝57;所述旋转组件56包括与所述加热仓51左右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61,电机562的输出端通过转动轴563与固定座564固定连接,固定座564的外壁与叶片565固定连接。箱体1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的输出端与电热丝57和电机56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工作时,可通过控制面板6接通电热丝57和电机562的电源,接通电源的电热丝57会散发热,而接通电源的电机562会通过转动轴563带动固定座564和叶片565高速旋转,高速旋转的叶片565会加快电热丝57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形成热风,然后热风会依次通过热风管53和热风罩54吹向纺织物。通过热风罩54能均匀加热,范围广,提高效率。
25.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滑动件15,所述滑动件15滑动连接有滑套16,所述滑动件15与滑套16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17,所述滑套16与所述热风管5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腔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件15,滑动件15与滑套16之间设有升降机构17,通过升降机构17驱动滑套16沿着滑动件15移动,升降机构17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机构即可,如:螺杆升降机的壳体固定在滑动件上,其螺杆的末端与滑动件转动连接,滑动件1上设有相应的连接板,其螺母与滑套固定连接,通过螺杆的转动,驱动螺母以及滑套沿着滑动件移动。
26.使用时,通过调整伸缩管52的长度,从而对热风罩54的位置进行调整,控制不同纺织物与热风罩54的距离,保证不同种类的纺织物通过热风罩54预热的品质。滑套16移动时,可以带着热风管54也相应移动。
27.进一步,伸缩管52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实现,如其可以采用直线电机等,无论采用何种机构只要可以实现伸缩移动即可。伸缩管52包括外管、内管、伸缩缸,外管与内管滑动连接,伸缩缸的两端分别与外管和内管固定连接或铰接。通过伸缩缸的伸缩实现内管相对于外管的移动。
28.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通过转轴连接有平整组件11,所述平整组件11包括两个平整辊,两个所述平整辊相邻的一侧均与纺织物接触,能够在纺织物进行印花前进行平整,避免出现折叠的情况。平整辊外表面的四周均安装有除静电毛刷18,除静电毛刷18的表面与纺织物接触,能够消除纺织物表面的静电,避免静电影响后续的加工工序。
29.所述箱体1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控制面板6底端设置有单片机7,所述箱体1内侧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单片机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8将感应的信号传给单片机7,单片机7控制电热丝57的温度,避免温度不适造成纺织物损坏。
30.箱体的背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活动门,活动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活动门的四周连接有密封条。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打开箱体,对箱体内的零件进行检修。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