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室内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吊顶为房屋顶部的一种装饰,吊顶除有装饰屋顶美化、遮挡安装线路的作用之外,还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现有吊顶结构普遍采用装配式安装方式,装配式安装方式是将装饰所需要使用的各个部件生产完成后,运输到工作现场进行组合安装,但通常的吊顶在组装的过程中依旧需要大量的组装工具进行组装,且通常需要大量的螺栓螺钉进行连接固定,组装依旧比较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提高装配饰吊顶的安装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安装结构。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装配式吊顶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于房屋顶部的固定吊杆、主龙骨和次龙骨,所述固定吊杆远离房屋屋顶的一端设置有空心的固定块,所述主龙骨穿过所述固定块,所述主龙骨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次龙骨从贯穿孔内穿过,且穿过所述固定块,所述次龙骨一侧设置有卡接块,所述主龙骨和所述固定块背离所述固定吊杆的一侧设置有对应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块卡嵌在卡接孔内,所述次龙骨背离所述卡接块的一侧与贯穿孔的内壁之间留有移动间隔,所述固定吊杆内设有与固定块内部相通的空间,空间内还设置有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伸缩滑块和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固定吊杆内部,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伸缩滑块与所述固定吊杆内部远离所述伸缩滑块的一侧,所述伸缩滑块贯穿至移动间隔内并抵紧所述次龙骨,若干所述主龙骨和若干所述次龙骨相互交叉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沿房屋侧壁设置有一圈环绕房屋的挂接件,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形成的网状结构卡接于所述挂接件内,所述挂接件固定连接于房屋侧壁的固定墙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龙骨与次龙骨皆通过卡扣组件卡接于固定块内形成网状结构,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固定吊杆,网状结构各端皆卡接于挂接件内形成基本吊顶骨架,若干固定吊杆和若干挂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固定于房屋的顶部和四周完成吊顶骨架的安装,通过大量卡接的安装方式,可减少对螺栓螺钉的使用,且卡接的方式组装便捷,减少组装时间,提高吊顶整体的安装效率。
7.可选的,所述伸缩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吊杆内壁,所述伸缩滑块设有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内设有拉杆,所述固定吊杆侧壁开设有与内部空间相通的长条状滑槽,长条状滑槽开槽方向和所述伸缩滑块滑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拉杆延伸至所述固定吊杆外并与长条状滑槽滑动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滑块的设置,拉杆连接于伸缩滑块内,伸缩滑块滑动连接于固定吊杆内部,固定吊杆起到对伸缩滑块的整体的限制作用,延伸出的拉杆滑动连接于长条状滑槽内,当拉杆沿长条状滑槽移动时,可间接实现伸缩滑块在固定杆件内
部的上下移动。
9.可选的,所述拉杆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滑块内部空间,且所述拉杆可于所述伸缩滑块的内部空间内水平滑动,所述固定吊杆侧壁开设的长条状滑槽一端延伸形成倒j字的j形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于伸缩滑块内可水平滑动,使拉杆可沿j形槽滑动,当伸缩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紧抵于j形槽凹形的两端,实现伸缩滑块在固定吊杆内伸缩位置的固定,便于实现伸缩滑块的卡接。
11.可选的,所述主龙骨呈长条状,且沿长度方向上设置多组通孔组,所述通孔组包括用于所述固定块穿过的通孔,用于所述次龙骨穿过的贯穿孔和用于卡接块卡接的卡接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龙骨上开设的通孔组用于与固定块、次龙骨之间的组装。
13.可选的,所述挂接件开设有盲孔,所述挂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盲孔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盲孔的侧壁,所述通孔的侧壁螺纹连接有旋塞,所述旋塞正对所述盲孔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接弹簧,所述卡接弹簧背离所述旋塞的一端固定连接含有倾斜斜面的倾斜卡块,倾斜斜面设置于所述倾斜卡块靠近所述盲孔的一端并正对与所述盲孔的开口端,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分别插嵌于对应所述挂接件的所述盲孔内,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插嵌于所述盲孔内部分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卡槽,所述倾斜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连接于倾斜卡块,倾斜卡块的倾斜面对准龙骨的端面,当龙骨沿盲孔滑入挂接件时,龙骨挤压倾斜卡块的倾斜面,使倾斜卡块沿通孔方向上移,当龙骨上的卡槽到与倾斜卡块相应位置时,倾斜卡块卡入卡槽内,实现龙骨于挂接件内固定,旋塞与通孔之间螺纹连接可使旋塞便于拆卸,间接实现对倾斜卡块、卡槽之间的卡接和分离。
15.可选的,所述次龙骨呈长条状,所述次龙骨的两端处皆设置有所述卡接块,多根所述次龙骨一端的所述卡接块进入所述固定块内,且相互抵紧并卡接于所述固定块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根次龙骨卡接于固定块内,相对整根次龙骨更加节省安装空间,且多根次龙骨相比整根次龙骨运输更加便利。
17.可选的,所述次龙骨两侧上设置有水平的载板台,所述载板台沿所述次龙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挂接件与所述主龙骨卡接的一侧也设置有载板台,各所述载板台等高平行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次龙骨与挂接件上载板台的设置,用于实现对主龙骨、次龙骨和挂接件之间围成的吊顶骨架的网孔区域的定型,并为吊顶板的设置提供安装载体。
19.可选的,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形成的网状结构插嵌于所述挂接件内形成吊顶骨架,吊顶骨架上的各个网孔区域上设置有完全覆盖网孔区域的吊顶板,所述吊顶板搁置于所述载板台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顶板搁置于载板台上,且完全覆盖于吊顶骨架的各个网孔区域上,使吊顶板安装更加简便、省时省力。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主龙骨与次龙骨皆卡接于固定块内,且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固定吊杆,主龙骨与
挂接之间也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卡接的安装方式,可减少对螺栓螺钉的使用,使吊顶的组装便捷,减少组装时间,提高吊顶整体的安装效率;
23.2.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载板台可对由主龙骨、次龙骨和挂接件形成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区域定型作用,并且吊顶板可直接搁置与载板台上,使吊顶板安装简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吊杆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块卡接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龙骨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块内的卡接剖视图;
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挂接件结构剖视图;
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次龙骨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块连接处的轴测图;
3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固定吊杆;2、主龙骨;21、通孔组;22、卡槽;3、次龙骨;31、卡接块;4、挂接件;41、盲孔;42、通孔;43、旋塞;44、卡接弹簧;45、倾斜卡块;5、固定块;6、卡扣组件;61、伸缩滑块;62、压缩弹簧;63、拉杆;7、j形槽;8、固定墙面;9、载板台;10、吊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吊顶安装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装配式吊顶安装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吊杆1、次龙骨3和呈矩形、空心的长条状主龙骨2,若干主龙骨2和若干次龙骨3相互垂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固定吊杆1的一端设置有空心的固定块5,固定块5呈正方体状并在六个方向皆开设有矩形通孔,网状结构交界置于所述固定块5内。
37.参照图3和图4,所述主龙骨2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组通孔组21,通孔组21包括一个通孔,两平行侧面上的贯穿孔和卡接孔,各孔分布于不同侧面,主龙骨2穿过固定块5的两侧,两根次龙骨3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块5两相对的矩形通孔,并穿过通孔组21的贯穿孔进入固定块5内,两根次龙骨3的两端相互紧贴,次龙骨3的两端处设置有卡接块31,各卡接块31固定于次龙骨3的同一侧壁,两根一端进入固定块5内的次龙骨3设有卡接块31的一侧与通孔组21的贯穿孔的内壁之间留有移动间隔,当两根一端进入固定块5内的次龙骨3两端紧贴后下移,使卡接块31卡嵌在通孔组21的卡接孔内并穿过固定块5远离固定吊杆1一侧的矩形通孔,实现吊杆骨架的初步安装。
38.参照图5,固定吊杆1内设有竖直的内部空间,固定块5连接固定吊杆1一侧的矩形通孔与内部空间相连通,内部空间内还设置有卡扣组件6,卡扣组件6包括伸缩滑块61和压缩弹簧62,压缩弹簧62竖直设置于固定吊杆1内部,压缩弹簧62两端分别固定于伸缩滑块61一侧与固定吊杆1内部空间远离固定块5的一侧,在压缩弹簧62的作用下,伸缩滑块61抵紧两根次龙骨3的紧贴处,此时伸缩滑块61仍有一部分置于固定吊杆1的内部空间内。参照图
1,沿房屋侧壁设置有一圈环绕房屋的挂接件4,主龙骨2和次龙骨3形成的网状结构连接于挂接件4上,通过伸缩滑块61紧抵于次龙骨3之间实现吊顶骨架的卡接安装,并将吊顶骨架各凸出端插嵌入挂接件4内,将固定吊杆1未设有固定块5的一端固定于房屋屋顶,再将挂接件4通过螺栓固定于房屋侧壁的固定墙面8上,实现吊顶骨架整体的安装。
39.参照图5和图8,伸缩滑块61由两块拼接块组成,伸缩滑块61滑动连接于固定吊杆1的内壁,固定吊杆1侧壁开设有与内部空间相通的j形槽7,j形槽7为倒j字并竖直设置,伸缩滑块61内设有水平的矩形空间,且在矩形空间内设置有拉杆63,拉杆63一端设有矩形卡块,矩形卡块限位于伸缩滑块61的矩形空间内并与矩形空间水平滑动连接,拉杆63的矩形卡块部分与长杆部分螺纹连接,将矩形卡块先固定于伸缩滑块61的矩形空间内,再从固定吊杆1侧壁的j形槽穿过,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拉杆63的组装,通过矩形卡块在伸缩滑块61的矩形空间内水平滑动,间接实现拉杆63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拉杆63延伸至固定吊杆1外并与j形槽7滑动连接,通过拉杆63在j形槽7内的滑动,可实现伸缩滑块6在固定杆1内部空间的上下移动,压缩弹簧62为伸缩滑块61提供了一个向下的卡紧力,用于实现拉杆63分别紧贴于j形槽7的两端凹槽,间接实现将伸缩滑块61伸至固定块5内和回收至固定吊杆1内部空间两处位置的固定。
40.参照图6,挂接件4螺栓连接于固定墙面8,挂接件4靠近主龙骨2端面的侧面开设有水平的盲孔41,且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与盲孔41相通并呈圆形的通孔42,通孔42的侧壁螺纹连接有旋塞43,旋塞43靠近盲孔41端设置有竖直的卡接弹簧44,且卡接弹簧44固定于旋塞43靠近盲孔41的一端设置,卡接弹簧44背离所述旋塞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圆柱形的倾斜卡块45,通过旋转旋塞43可带动卡接弹簧44和倾斜卡块45旋转,倾斜卡块45靠近盲孔41端设置有倾斜斜面,通过旋塞43调整倾斜卡块45的倾斜斜面朝向盲孔41开孔端设置,卡接弹簧44控制倾斜卡块45移动至最大位移路径时,倾斜卡块45的倾斜斜面仍旧部分位于通孔42内,主龙骨2两端附近的侧面上开设有卡槽22,倾斜斜面正对于主龙骨2设有卡槽22侧壁的移动路径上,主龙骨2插嵌于盲孔41内,当主龙骨2向盲孔41的孔底移动时,会挤压倾斜卡块45上的倾斜斜面,使倾斜卡块45上移,当主龙骨2滑至盲孔41底部时,倾斜卡块45在卡接弹簧44的作用下扣入主龙骨卡槽22实现扣合,当要解除扣接时,可通过旋转旋塞43取出倾斜滑块45来解除,与挂接件4连接的次龙骨3的卡入端与主龙骨2卡入端相同设置。
41.参照图7和图8,次龙骨3两端处设有凸起,凸起用于穿过通孔组21的贯穿孔,凸起的一侧延伸出次龙骨3杆身的边线,形成部分凸块,凸块即为卡接块31,两根次龙骨3的凸起和卡接块31紧贴进入固定块5内,水平下移后进入固定块5远离固定吊杆1侧面上的矩形通孔内,最后通过卡扣组件6驱动伸缩滑块61下移紧抵两次龙骨3,实现次龙骨3于固定块5内的固定。
42.参照图9,次龙骨3呈长条状,且未进入固定块5部分的截面宽度与相抵的固定块5侧面等宽,次龙骨3两侧上设置有水平的载板台9,载板台9的两端紧贴于相邻主龙骨2的侧面,与主龙骨2相连接的挂接件4于水平面垂直且背离固定墙面8的一侧也设置有与次龙骨3等高且相互平行的载板台9,使由主龙骨2和次龙骨3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的网孔成为矩形网孔,且各矩形网孔上皆形成有两块不相邻的载板台9,由主龙骨2、次龙骨3和挂接件4形成的吊顶骨架的矩形网孔上设置有吊顶板10,吊顶板10搁置于矩形网孔内的两载板台9上,吊顶板10水平且完全覆盖矩形网孔区域,实现吊顶的简便安装。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吊顶安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主龙骨2穿过固定块5,将两根次龙骨3的一端皆穿过固定块5并穿过主龙骨2侧的贯穿孔,且使两端相互紧贴,此时两次龙骨3置于主龙骨2内部的卡接块31紧贴,将两次龙骨3紧贴后的卡接块31下移至通孔组21的卡接孔内卡接,并延伸至固定块5的矩形通孔外侧,沿j形槽7方向滑动至j字的长端凹槽处,在卡接弹簧44的向下作用力下使固定吊杆1内的拼接卡块61紧抵于两根次龙骨3的抵接处,实现两根次龙骨3于主龙骨2内的卡接,重复此过程后形成由主龙骨2和次龙骨3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使用挂接件4对形成的网状结构凸出部分的主龙骨2、次龙骨3端部进行卡接,将组装好的吊顶骨架整体平移至房屋屋顶处,在规划好的安装位置上对固定吊杆1和挂接件4进行固定连接,实现吊顶骨架的安装,将吊顶板10斜穿过吊顶骨架的矩形网孔后,在载板台9上水平搁置吊顶板10完成吊顶的安装。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