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铁件快速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19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件覆膜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铁件快速覆膜装置。


背景技术:

2.金属板覆膜技术是把塑料膜和金属板通过高温热压,将膜贴在金属板上的加工技术。覆膜技术在1977年诞生于日本,最初用于制罐,可代替内涂、外涂技术,到现在为止已发展到了建材内装、家电外壳、船舶内装等多种领域。
3.现有的铁件覆膜工作需要工人手动进行各项操作,费时费力,覆膜效率低,且由于人工操作准确度不高,覆膜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覆膜效率高的一种新型铁件快速覆膜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铁件快速覆膜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辊轴一,所述辊轴一上连接设有传动辊,所述辊轴一两端伸出所述传动辊转动连接设有支撑腿,所述辊轴一两端连接设有限位板一,所述辊轴一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板一连接设有电机一,所述支撑腿上连接设有匹配所述电机一的电机架一,两个所述辊轴一上连接设有同一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连接设有若干夹持装置,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匹配所述夹持装置的限位槽,所述支撑腿上端连接设有同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方依次连接设有清理装置、加热枪、覆膜装置、风扇,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内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设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一端伸出所述支撑架连接设有电机二,所述支撑架上连接设有匹配所述电机二的电机架二,所述螺杆一上螺纹连接设有螺纹块一,所述螺纹块一上方连接设有滑条一,所述空腔内设有匹配所述滑条一的滑槽一,所述螺纹块一下端伸出所述支撑架连接设有清理刷,所述覆膜装置包括连接设于所述支撑架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下端伸出所述支撑架连接设有辊轴二,所述辊轴二上连接设有覆膜辊,所述辊轴二两端伸出所述覆膜辊连接设有限位板二,所述辊轴二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板二连接设有电机三。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利用传送带使铁件移动,省时省力,清理、加热、覆膜、冷却一体化,可增加装置的覆膜效率,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分别可防止传动辊和覆膜辊晃动,增加装置的稳定性,通过控制电机实现清理刷快速来回移动,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使得清理更彻底,加热枪可对铁件提前预热,便于塑料膜直接贴覆在铁件上,保证良好的覆膜效果,限位槽便于使用者快速找准铁件的放置位置,同时可限制夹持装置的移动,保证覆膜的准确性。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下端连接设有固定板,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8.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转动连接设有螺杆二,所述螺杆二一端伸出所述支撑座连接设有旋钮,所述螺杆二两端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杆二上对
称螺纹连接设有螺纹块二,所述螺纹块二下方连接设有滑条二,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匹配所述滑条二的滑槽二,所述螺纹块二上端伸出所述支撑座连接设有夹持板,通过控制旋钮实现两个夹持板的同步移动,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连接设于所述支撑架内的气泵,所述支撑架内位于所述气泵两侧对称连接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上下两端均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气缸内连接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下方连接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下端伸出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辊轴二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上连接设有匹配所述电机三的电机架三,通过控制气泵实现覆膜辊的升降,易于控制,省时省力。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与所述辊轴一之间、所述螺杆一两端与所述空腔侧壁之间、所述控制杆下端与所述辊轴二之间、所述螺杆二与所述支撑座侧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轴承既可将装置各个部件连接固定,又不影响各部件的转动,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清理装置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覆膜装置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辊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1、辊轴一;2、传动辊;3、支撑腿;4、限位板一;5、电机一;6、电机架一;7、传送带;8、支撑架;9、加热枪;10、风扇;11、空腔;12、螺杆一;13、电机二;14、电机架二;15、螺纹块一;16、滑条一;17、滑槽一;18、清理刷;19、辊轴二;20、覆膜辊;21、限位板二;22、电机三;23、固定板;24、支撑座;25、螺杆二;26、旋钮;27、螺纹块二;28、滑条二;29、滑槽二;30、夹持板;31、气泵;32、气缸;33、气管;34、活塞;35、控制杆;36、电机架三。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结合附图1-5所示,一种新型铁件快速覆膜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辊轴一1,所述辊轴一1上连接设有传动辊2,所述辊轴一1两端伸出所述传动辊2转动连接设有支撑腿3,所述辊轴一1两端连接设有限位板一4,所述辊轴一1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板一4连接设有电机一5,所述支撑腿3上连接设有匹配所述电机一5的电机架一6,两个所述辊轴一1上连接设有同一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上方连接设有若干夹持装置,所述传送带7上设有匹配所述夹持装置的限位槽,所述支撑腿3上端连接设有同一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下方依次连接设有清理装置、加热枪9、覆膜装置、风扇10,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8内的空腔11,所述空腔11内转动连接设有螺杆一12,所述螺杆一12一端伸出所述支撑架8连接设有电机二13,所述支撑架8上连接设有匹配所述电机二13的电机架二14,所述螺杆一12上螺纹连接设有螺纹块一15,所述螺纹块一15上方连接设有滑条一16,所述空腔11内设有匹配所述滑条一16的滑槽一17,所述螺纹块一15下端伸出所述支撑架8连接设有清理刷18,所述覆膜装置包括连接设于所述支撑架8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下端伸出所述支撑架8连接设有辊轴二19,所述辊轴二19上连接设有覆膜辊20,所述辊轴二19两端伸出所述覆膜辊20连接设有限
位板二21,所述辊轴二19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板二21连接设有电机三22。
19.所述支撑腿3下端连接设有固定板23。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24,所述支撑座24内转动连接设有螺杆二25,所述螺杆二25一端伸出所述支撑座24连接设有旋钮26,所述螺杆二25两端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杆二25上对称螺纹连接设有螺纹块二27,所述螺纹块二27下方连接设有滑条二28,所述支撑座24内设有匹配所述滑条二28的滑槽二29,所述螺纹块二27上端伸出所述支撑座24连接设有夹持板30。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连接设于所述支撑架8内的气泵31,所述支撑架8内位于所述气泵31两侧对称连接设有气缸32,所述气缸32上下两端均通过气管33与所述气泵31连接,所述气缸32内连接设有活塞34,所述活塞34下方连接设有控制杆35,所述控制杆35下端伸出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辊轴二19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35上连接设有匹配所述电机三22的电机架三36。所述支撑腿3与所述辊轴一1之间、所述螺杆一12两端与所述空腔11侧壁之间、所述控制杆35下端与所述辊轴二19之间、所述螺杆二25与所述支撑座24侧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
20.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将铁件放置在支撑座24上,转动旋钮26,旋钮26带动螺杆二25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螺纹块二27带动夹持板30互相靠近,直至与铁件接触并将其固定,将支撑座24放置到传送带7上的限位槽内,打开电机一5,电机一5通过辊轴一1带动传动辊2转动,进而使得传送带7转动对支撑座24进行移动,同时打开电机二13,电机二13带动螺杆一12转动,进而使得螺纹块一15带动清理刷18移动对铁件表面进行清理,打开加热枪9,待铁件移动至加热枪9下方时,对铁件进行加热,便于覆膜,待铁件移动至覆膜辊20下方时,控制气泵31,使气缸32内的活塞34带动控制杆35向下移动,进而通过辊轴二19带动覆膜辊20转动,将覆膜辊20上的塑料膜贴覆在铁件上,传送带7带动铁件继续移动至风扇10下方,打开风扇10开关,风扇10吹风对铁件进行冷却,待支撑座24移动至传送带7端部时取下即可。
2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