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2.传统药茶生产,茶叶首先在地面上经由日光照射萎凋杀青,然后经人工进行揉捻,再放置于室内自然发酵,最后于锅中炒干,产出茶叶。这种传统药茶生产方式普遍效率不高,产量有限,人工成本较高,易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质量不易控制,并目前近些年还有一种药茶的半自动化生产线一般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较多人力操作监控,实现流程化生产,劳动强度较大。茶叶加工的初制设备无法有效利用,其资金投入大,设备利用率不高,投资回报率低,一般茶叶企业不愿投入太多资金进行茶叶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如何对茶叶加工的初制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和流程优化,提升生产效率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满足生产标准化需求,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使用,提升生产效率,使药茶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且优化药茶加工生产线流程,合理利用相关加工设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药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杀青冷却回潮模块、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和烘干脱水模块,所述杀青冷却回潮模块包括摊青萎调槽、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和动态回潮机;所述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包括自动揉捻机、连续解块机和平方摊晾平台:所述烘干脱水模块包括翻板烘干机、自动温控电热风炉,所述杀青冷却回潮模块与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连接;所述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与烘干脱水模块连接;所述杀青冷却回潮模块、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和烘干脱水模块均与动力控制柜电连接。
5.上述的,所述摊青萎调槽通过药茶匀叶提升机与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相连接;所述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通过冷却输送机与动态回潮机相连接;所述动态回潮机与自动揉捻机相连接。
6.上述的,所述自动揉捻机与连续解块机相连接;所述连续解块机与平方摊晾平台相连接。
7.上述的,所述平方摊晾平台通过第二出料提升机与翻板烘干机相连接;所述翻板烘干机设置有提升烘干效果的自动温控电热风炉。
8.上述的,所述动态回潮机通过输送机的传送带提升至自动揉捻机内。
9.上述的,所述第二出料提升机上设置有储料匀叶结构。
10.上述的,所述动态回潮机与自动揉捻机之间衔接有衔接输送机和加长立式提升机;所述加长立式提升机延伸至自动揉捻机的上方。
11.上述的,所述自动揉捻机上通过往复输送机与加长立式提升机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合理新颖,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3.提供了一种药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满足生产标准化需求,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
人力使用,提升生产效率,避免气候条件的限制,使药茶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且优化药茶加工生产线流程,合理利用相关加工设备。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药茶自动化生产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药茶自动化生产加工装置的模块流程图。
17.附图标号:
18.101-杀青冷却回潮模块,201-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301-烘干脱水模块,1-摊青萎调槽,2-药茶匀叶提升机,3-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4-冷却输送机,5-动态回潮机,51-衔接输送机,52-加长立式提升机,6-自动揉捻机,61-往复输送机,7-连续解块机,8-平方摊晾平台,9-翻板烘干机,10-第二出料提升机,11-自动温控电热风炉,12-动力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
24.一种药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和烘干脱水模块301,所述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包括摊青萎调槽1、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3和动态回潮机5;所述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包括自动揉捻机6、连续解块机7和平方摊晾平台8:所述烘干脱水模块301包括翻板烘干机9、自动温控电热风炉11,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与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连接;所述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与烘干脱水模块301连接;所述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和烘干脱水模块301均与动力控制柜12电连接。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摊青萎调槽1通过药茶匀叶提升机2与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3相连接;所述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3通过冷却输送机4与动态回潮机5相连接;所述动态回
潮机5与自动揉捻机6相连接。
26.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揉捻机6与连续解块机7相连接;所述连续解块机7与平方摊晾平台8相连接。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方摊晾平台8通过第二出料提升机10与翻板烘干机9相连接;所述翻板烘干机9设置有提升烘干效果的自动温控电热风炉11。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态回潮机5通过输送机的传送带提升至自动揉捻机6内。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料提升机10上设置有储料匀叶结构。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态回潮机5与自动揉捻机6之间衔接有衔接输送机51和加长立式提升机52;所述加长立式提升机52延伸至自动揉捻机6的上方。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揉捻机6上通过往复输送机61与加长立式提升机52相连接。
32.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参照图2,提供了一种药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和烘干脱水模块301,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包括摊青萎调槽1、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3和动态回潮机5;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包括自动揉捻机6、连续解块机7和平方摊晾平台8:烘干脱水模块301包括翻板烘干机9、自动温控电热风炉11,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与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连接;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与烘干脱水模块301连接;杀青冷却回潮模块101、自动化揉捻解块模块201和烘干脱水模块301均与动力控制柜12电连接,满足生产标准化需求,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使用,提升生产效率,使药茶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且优化药茶加工生产线流程,合理利用相关加工设备。
33.参照图1,摊青萎调槽1通过药茶匀叶提升机2与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3相连接;电热式自动温控杀青机3通过冷却输送机4与动态回潮机5相连接;动态回潮机5与自动揉捻机6相连接,动态回潮机5通过输送机的传送带提升至自动揉捻机6内。动态回潮机5使药茶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回软便于后续揉捻并进一步回软、保证药茶的色泽和形状。
34.自动揉捻机6与连续解块机7相连接;药茶通过自动揉捻机6完成揉捻工序后容易粘合成块,需要通过连续解块机7进行解块打散,去除表面茶汁。连续解块机7与平方摊晾平台8相连接,便于对经解块打散后的药茶进行摊凉。
35.平方摊晾平台8通过第二出料提升机10与翻板烘干机9相连接,第二出料提升机10上设置有储料匀叶结构,方便对药茶茶叶进行摊铺匀叶。经摊凉后的药茶输送至翻板烘干机9中进行烘干操作;翻板烘干机9设置有提升药草烘干效果的自动温控电热风炉11,具有烘干滚炒效果,将药茶炒干炒出湿气。
36.动态回潮机5与自动揉捻机6之间衔接有衔接输送机51和加长立式提升机52,药茶茶叶经衔接输送机51输送至加长立式提升机52的传送带上,自动揉捻机6上通过往复输送机61与加长立式提升机52相连接。通过加长立式提升机52延伸至自动揉捻机6的上方,使药茶茶叶经加长立式提升机52传送至自动揉捻机6内。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性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