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床刀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通过车床镗加工深度较深的内孔时,需要在车床上安装一刀架,然后将刀具安装在所述刀架的前端部上,在加工过程中刀架的前端部需要伸入到内孔中。但是,由于车床上的冷却液管长度有限且无法做的太长,因此冷却液管无法延伸至刀架的前端部,进而无法将冷却液送至刀架前端部的刀具上,进而无法对刀具进行冷却和润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床刀架装置,它能够将冷却液导流至刀具上,能够对刀具进行冷却和润滑,进而能够提高加工质量。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床刀架装置,它包括架体;其中,
5.所述架体的前端部适于安装刀具;
6.所述架体中设有冷却通道、进液孔和出液孔;
7.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架体的后端部并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进液孔适于与车床中的冷却液管相连以将冷却液接入所述冷却通道中;
8.所述出液孔位于所述架体的前端部并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9.所述架体上还连接有与所述出液孔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适于被调节至对准所述刀具以使所述出液管将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液导流至所述刀具上。
10.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刀具的具体安装结构,所述架体的前端部设有适于安装所述刀具的安装槽;
11.所述架体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适于被旋拧至与所述刀具相抵并将所述刀具锁紧连接在所述安装槽中的安装螺栓。
12.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出液管的具体方案,所述出液管为机床竹节管。
13.进一步,车床中具有供所述架体安装的刀座,所述刀座中设有连接槽;
14.所述架体的后端部设有适于卡接在所述连接槽中的连接部;
15.所述刀座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适于将所述连接部锁紧连接在所述连接槽中的连接螺栓。
16.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连接槽的具体布置方式,所述连接槽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刀座;
17.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8.进一步为了减小所述架体的震动,所述架体的后端部还连接有的配重块。
19.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进液孔的具体布置方式,所述进液孔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液孔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20.进一步,所述冷却液管的出口端适于插接在任一个所述进液孔中以便将冷却液注入所述冷却通道中;
21.未与所述冷却液管相连的进液孔中安装有堵头。
22.进一步,所述冷却液管的出口端适于密封插接在所述进液孔中。
23.进一步,所述冷却通道的后端部设有密封塞。
2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所述冷却液管中的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孔流入所述冷却通道中后,再从所述出液孔流入所述出液管中,进而流至所述刀具的刀尖上,当所述刀具伸出所述架体的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所述出液管能够使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始终对准所述刀具的刀尖,改善了对刀具进行冷却和润滑的效果,还提高了镗加工内孔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床刀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床刀架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如图1、2所示,一种车床刀架装置,它包括架体1;其中,
29.所述架体1的前端部适于安装刀具2;
30.所述架体1中设有冷却通道3、进液孔4和出液孔5;
31.所述进液孔4位于所述架体1的后端部并与所述冷却通道3连通,所述进液孔4适于与车床中的冷却液管6相连以将冷却液接入所述冷却通道3中;
32.所述出液孔5位于所述架体1的前端部并与所述冷却通道3连通;
33.所述架体1上还连接有与所述出液孔5相连通的出液管7,所述出液管7的出口端适于被调节至对准所述刀具2以使所述出液管7将所述冷却通道3中的冷却液导流至所述刀具2上;具体的,所述冷却液管6中的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孔4流入所述冷却通道3中后,再从所述出液孔5流入所述出液管7中,进而流至所述刀具2的刀尖上;其中,所述车床上的冷却液管6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进一步具体的,当所述刀具2伸出所述架体1的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所述出液管7能够使所述出液管7的出口端始终对准所述刀具2的刀尖,改善了对刀具2进行冷却和润滑的效果,还提高了镗加工内孔的表面质量。
34.如图1、2所示,所述架体1的前端部可以设有适于安装所述刀具2的安装槽8;
35.所述架体1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适于被旋拧至与所述刀具2相抵并将所述刀具2锁紧连接在所述安装槽8中的安装螺栓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螺栓9设有2个。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7可以但不限于为机床竹节管;具体的,所述出液管7的进口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架体1上并与所述出液孔5连通;其中,所述机床竹节管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
37.如图1、2所示,车床中具有供所述架体1安装的刀座10,所述刀座10中设有连接槽;
38.所述架体1的后端部设有适于卡接在所述连接槽中的连接部11;
39.所述刀座10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适于将所述连接部11锁紧连接在所述连接槽中的连接螺栓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螺栓12设有3个。
40.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槽沿所述架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刀座10;
41.所述连接部1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架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这种结构能够使所述连接部11沿所述架体1的长度方向在所述连接槽中滑动以调节所述架体1的位置;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以根据待加工的内孔的深度,将所述架体1沿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滑动至合适位置后再通过连接螺栓12锁紧所述架体1中的连接部11,进而当内孔深度较深时,可以使所述架体1伸出的长一些,当内孔深度较浅时,使所述架体1伸出的短一些,以减少架体1在切削过程中的震动。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的后端部还可以连接有的配重块;具体的,设置所述配重块能够减小所述架体1的震动。
43.如图1、2所示,所述进液孔4可以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液孔4沿所述架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孔4设有5个。
44.如图1、2所示,所述冷却液管6的出口端适于插接在任一个所述进液孔4中以便将冷却液注入所述冷却通道3中;
45.未与所述冷却液管6相连的进液孔4中安装有堵头13;具体的,当所述架体1的位置沿前后方向调节后,受制于所述冷却液管6的长度,需要根据所述冷却液管6的具体位置,将所述冷却液管6的出口端插接在位置合适的所述进液孔4中,而未与冷却液管6插接的进液孔4通过堵头13堵塞以防止冷却通道3中的冷却液外泄。
46.具体的,所述冷却液管6的出口端适于密封插接在所述进液孔4中,所述进液孔4中安装有密封件,以便通过所述密封件在所述进液孔4与冷却液管6之间形成密封。
47.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通道3的后端部可以设有密封塞14,以便将所述冷却通道3的后端部堵塞。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9.所述冷却液管6中的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孔4流入所述冷却通道3中后,再从所述出液孔5流入所述出液管7中,进而流至所述刀具2的刀尖上,当所述刀具2伸出所述架体1的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所述出液管7能够使所述出液管7的出口端始终对准所述刀具2的刀尖,改善了对刀具2进行冷却和润滑的效果,还提高了镗加工内孔的表面质量。
5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