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气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控制系统是工业控制系统的中心,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整个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所连接的切换开关大多数安装于开关柜内,在不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时,开关柜可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非工作人员误触,而在需要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切换时,才需将开关柜打开,再对切换开关进行操作。
3.现有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在采用开关柜安装并使用后,开关柜一般设有散热网或者散热孔,以让电气控制切换开关散热,但是在散热网或者散热孔敞开过程中,外界灰尘随着空气飘入,易对散热网或者散热孔造成堵塞,而影响电气控制切换开关散热降温,且蚊虫也容易通过散热网或者散热孔进入开关柜中,导致开关柜内部线路可能被蚊虫叮咬,且蚊虫误触线路可能导致开关出现短路,影响切换开关的使用寿命,同时如切换开关因意外出现短路或者过压烧毁时,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气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以解决装置散热以及防护性不足和装置内部切换开关因意外出现短路或者过压烧毁时容易引发火灾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气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均安装有散热组件,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绝氧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密封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均安装有隔绝网板,两个所述隔绝网板的两侧均固定有与装置主体侧壁滑动连接的卡块,两个所述隔绝网板之间设置有电气控制切换开关。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隔绝网板为网状,使得装置主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可随着空气透过隔绝网板向上飘动,防止装置主体内部产生的热量滞留,且隔绝网板可将电气控制切换开关与装置主体内的其他部件进行隔断,防止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受到干扰,使得装置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杆、温度传感器、电机、转轴和导流叶,所述导热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热杆均匀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上方,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多个所述导热杆之间,所述电机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导流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导热杆可持续将装置内部上方的热量导出,与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而起到散热作用,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
温度,如装置内部温度达到阈值时,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将电机启动,转轴带动导流叶旋转,引导装置内部的热量快速朝多个导热杆移动,加快装置内部的散热速度,且通过该种方式散热,外界空气及外界蚊虫均无法进入装置,不会对装置内的电气控制切换开关使用造成影响,使得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应用过程更加安全。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绝氧组件均包括气泵、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分流管和气流口,两个所述气泵分别安装于装置主体两侧下方,所述气泵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远离气泵的一端通过分流管连接有多个气流口,多个所述气流口均位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且多个所述气流口的下方设置有烟雾传感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烟雾传感器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如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出现故障而产生火花时,烟雾传感器可将信号输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将两个气泵打开,一个采用抽气泵的气泵可依次通过多个气流口、分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将装置内部空气抽离,并通过第一引流管排出,另一个采用输气泵的气泵可通过第一引流管将二氧化碳气源位置的二氧化碳抽离,依次通过第二引流管、分流管和多个气流口输入至装置内部,使得装置内部形成绝氧环境,可从根源防止火灾发生,使得装置使用过程不会发生火灾,使用寿命更长。
12.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导热杆均位于两个所述隔绝网板的上方,多个所述导热杆均采用铜制作而成,所述导流叶位于两个所述隔绝网板的下方,且两个所述隔绝网板均通过卡块与装置主体拆卸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装置内部的热量向上飘动后最终可与导热杆接触,而经过导热杆将热量引导至装置外部,与外界空气换热,从而对装置起到散热的作用,且随着导流叶转动,可进一步加快装置内部热量朝导热杆飘动的速度,进而加快装置散热效率,同时在需要时,工作人员可将密封门打开,之后可将隔绝网板通过卡块自装置主体内滑动拆卸,操作简便。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气泵之间以装置主体的纵轴中心线对称设置,一个所述气泵采用抽气泵,另一个所述气泵采用输气泵,所述输气泵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需要时一个所述气泵可将装置内部空气及氧气抽离,另一个所述气泵可将外界二氧化碳输入至装置,以使得装置内部能够起到绝燃绝氧作用,防止火灾发生。
16.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机、气泵和烟雾传感器电性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出现突发事故时,plc控制器可分别对温度传感器、电机、气泵和烟雾传感器进行控制,及时处理,使得装置使用更加安全稳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散热组件,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导热杆可持续将装置内部上方的热量导出,与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而起到散热作用,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温度,电机运行可使得转轴带动导流叶旋转,引导装置内部的热量快速朝多个导热杆移动,加快装置内部的散热速度,且通过该种方式散热,外界空气及外界蚊虫均无法进入装置,不会对装置内的电气控制切换开关使用造成影响,使得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应用过程更加安全,避免了装置散热以及防护性不足的情况;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绝氧组件,通过烟雾传感器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如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出现故障而产生火花时,一个所述气泵可将装置内部空气及氧气抽离,另一个所述气泵可将外界二氧化碳输入至装置,以使得装置内部能够起到绝燃绝氧作用,防止火灾发生,避免了装置内部切换开关因意外出现短路或者过压烧毁时容易引发火灾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绝氧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绝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装置主体;2、底座;3、密封门;4、散热组件;401、导热杆;402、温度传感器;403、电机;404、转轴;405、导流叶;5、绝氧组件;501、气泵;502、第一引流管;503、第二引流管;504、分流管;505、气流口;6、烟雾传感器;7、隔绝网板;8、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8.一种用于电气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402、电机403、气泵501和烟雾传感器6电性连接,使得在出现突发事故时,plc控制器可分别对温度传感器402、电机403、气泵501和烟雾传感器6进行控制,及时处理,使得装置使用更加安全稳定,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均安装有散热组件4,加快装置内部的散热速度,且通过该种方式散热,外界空气及外界蚊虫均无法进入装置,不会对装置内的电气控制切换开关使用造成影响,装置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绝氧组件5,可从根源防止火灾发生,使得装置使用过程不会发生火灾,使用寿命更长。
29.参阅图1、2和4,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2,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密封门3,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均安装有隔绝网板7,工作人员可将密封门3打开,之后可将隔绝网板7通过卡块8自装置主体1内滑动拆卸,操作简便,两个隔绝网板7的两侧均固定有与装置主体1侧壁滑动连接的卡块8,两个隔绝网板7之间设置有电气控制切换开关,由于隔绝网板7为网状,使得装置主体1内部产生的热量可随着空气透过隔绝网板7向上飘动,防止装置主体1内部产生的热量滞留,且隔绝网板7可将电气控制切换开关与装置主体1内的其他部件进行隔断,防止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受到干扰,使得装置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30.参阅图1、2和4,散热组件4包括导热杆401、温度传感器402、电机403、转轴404和导流叶405,导热杆401设置有多个,多个导热杆401均匀贯穿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方,温度传感器402位于多个导热杆401之间,多个导热杆401均位于两个隔绝网板7的上方,多个导热杆401均采用铜制作而成,导流叶405位于两个隔绝网板7的下方,且两个隔绝网板7均通过
卡块8与装置主体1拆卸连接,以便装置内部的热量向上飘动后最终可与导热杆401接触,而经过导热杆401将热量引导至装置外部,与外界空气换热,从而对装置起到散热的作用,且随着导流叶405转动,可进一步加快装置内部热量朝导热杆401飘动的速度,进而加快装置散热效率,电机403安装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电机403的输出端通过转轴404连接有导流叶405,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导热杆401可持续将装置内部上方的热量导出,与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而起到散热作用,且通过温度传感器402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温度,如装置内部温度达到阈值时,温度传感器402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将电机403启动,转轴404带动导流叶405旋转,引导装置内部的热量快速朝多个导热杆401移动,加快装置内部的散热速度,且通过该种方式散热,外界空气及外界蚊虫均无法进入装置,不会对装置内的电气控制切换开关使用造成影响,使得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应用过程更加安全。
31.参阅图1-3,两个绝氧组件5均包括气泵501、第一引流管502、第二引流管503、分流管504和气流口505,两个气泵501分别安装于装置主体1两侧下方,两个气泵501之间以装置主体1的纵轴中心线对称设置,一个气泵501采用抽气泵,另一个气泵501采用输气泵,输气泵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使得在需要时一个气泵501可将装置内部空气及氧气抽离,另一个气泵501可将外界二氧化碳输入至装置,以使得装置内部能够起到绝燃绝氧作用,防止火灾发生,气泵50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引流管502、第二引流管503,第二引流管503远离气泵501的一端通过分流管504连接有多个气流口505,多个气流口505均位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多个气流口505的下方设置有烟雾传感器6,通过烟雾传感器6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如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出现故障而产生火花时,烟雾传感器6可将信号输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将两个气泵501打开,一个采用抽气泵的气泵501可依次通过多个气流口505、分流管504和第二引流管503将装置内部空气抽离,并通过第一引流管502排出,另一个采用输气泵的气泵501可通过第一引流管502将二氧化碳气源位置的二氧化碳抽离,依次通过第二引流管503、分流管504和多个气流口505输入至装置内部,使得装置内部形成绝氧环境,可从根源防止火灾发生,使得装置使用过程不会发生火灾,使用寿命更长。
32.工作原理:首先,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导热杆401可持续将装置内部上方的热量导出,与外界温度进行热交换,而起到散热作用,通过温度传感器402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温度,如装置内部温度达到阈值时,温度传感器402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将电机403启动,转轴404带动导流叶405旋转,引导装置内部的热量快速朝多个导热杆401移动,加快装置内部的散热速度,且通过该种方式散热,外界空气及外界蚊虫均无法进入装置,不会对装置内的电气控制切换开关使用造成影响,使得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应用过程更加安全,且通过烟雾传感器6可实时检测装置内部,如电气控制切换开关出现故障而产生火花时,烟雾传感器6可将信号输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将两个气泵501打开,一个采用抽气泵的气泵501可依次通过多个气流口505、分流管504和第二引流管503将装置内部空气抽离,并通过第一引流管502排出,另一个采用输气泵的气泵501可通过第一引流管502将二氧化碳气源位置的二氧化碳抽离,依次通过第二引流管503、分流管504和多个气流口505输入至装置内部,使得装置内部形成绝氧环境,可从根源防止火灾发生,且在需要时工作人员可将密封门打开,以便直接对电气控制切换开关进行操作。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