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开关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实际生活中,在墙面会设置开关以控制灯的亮灭,生产这类开关时,厂家通常会来回拨动开关对开关进行耐久性检测,以保证其产品的质量,避免残次品流入市场。
3.现有对开关对进行检测通常是工作人员人为进行按压检测,往往费时费力,速度慢,效率低,持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且通过检测对开关进行检测时不易对不同高度的开关进行检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有效的解决了人为进行按压检测,往往费时费力,且不易对不同高度的开关进行检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壁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腔的底壁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架内腔的顶壁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壁的下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支撑架内腔底壁的右侧设置有转管,所述支撑杆位于转管的内腔,所述转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转管的右侧壁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右侧壁的上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支撑杆外壁的下侧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内壁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杆的右端位于调节槽的内腔,所述调节管的底壁设置有检测杆。
6.优选的,所述调节管的底壁设置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内腔设置有作用杆,所述作用杆的右端贯穿检测盒的右侧壁,所述作用杆的外壁设置有作用齿轮,所述检测盒内腔的后侧壁设置有作用齿条,所述作用齿条与作用齿轮相啮合,所述作用齿条的底端贯穿检测盒的底壁,所述检测杆的顶端设置于作用齿条的底端。
7.优选的,所述作用杆的外壁设置有作用管,所述作用管外壁的左侧设置有限位齿轮,所述检测盒的左端开设有与限位齿轮相匹配的限位槽。
8.优选的,所述作用杆的外壁呈椭圆状设置,所述作用管的内壁与作用杆的外壁相匹配。
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内腔的底壁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第二齿轮的右侧,所述滑杆的底端贯穿调节管的顶壁并延伸至其内腔。
10.优选的,所述检测杆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为橡胶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检测盒内腔的后侧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作用齿条的后侧壁位于移动槽的内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底板,支撑架和电机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开关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4.2、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检测盒、作用杆和作用齿轮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检测杆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开关进行检测作业;
15.3、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作用管、限位齿轮和检测盒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作用杆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检测时检测杆发生偏移导致装置运行故障。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底板;101、支撑架;102、电机;103、第一齿轮;104、支撑杆;105、第一锥形齿轮;106、转管;107、第二齿轮;108、第二锥形齿轮;109、调节杆;110、调节管;111、检测杆;112、检测盒;113、作用杆;114、作用齿轮;115、作用齿条;116、作用管;117、限位齿轮;118、滑杆;119、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由图1-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包括底板100,底板100顶壁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架101,通过设置支撑架101便于对电机102进行支撑,支撑架101内腔的底壁设置有电机102,电机10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03,支撑架101内腔的顶壁设置有支撑杆104,通过设置支撑杆104便于对第一锥形齿轮105进行支撑,支撑杆104外壁的下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05,通过设置第一锥形齿轮105便于使第二锥形齿轮108进行自转,支撑架101内腔底壁的右侧设置有转管106,通过设置转管106便于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8旋转,支撑杆104位于转管106的内腔,转管106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齿轮107,通过设置第二齿轮107便于带动转管106旋转,第一齿轮103 与第二齿轮107相啮合,转管106的右侧壁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08,第一锥形齿轮105与第二锥形齿轮108相啮合,第二锥形齿轮108右侧壁的上侧设置有调节杆109,通过设置调节杆109便于带动调节管110移动,支撑杆104外壁的下侧设置有调节管110,通过设置调节管110便于带动检测杆111移动
进行检测,调节管110的内壁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杆109的右端位于调节槽的内腔,调节管110的底壁设置有检测杆111。
25.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底板100,支撑架 101和电机102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开关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6.实施例二,调节管110的底壁设置有检测盒112,检测盒112的内腔设置有作用杆113,作用杆113的右端贯穿检测盒112的右侧壁,作用杆113的外壁设置有作用齿轮114,检测盒112内腔的后侧壁设置有作用齿条115,作用齿条115 与作用齿轮114相啮合,作用齿条115的底端贯穿检测盒112的底壁,检测杆111的顶端设置于作用齿条115的底端。
27.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检测盒112、作用杆 113和作用齿轮114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检测杆111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开关进行检测作业。
28.实施例三,作用杆113的外壁设置有作用管116,作用管116外壁的左侧设置有限位齿轮117,检测盒112的左端开设有与限位齿轮117相匹配的限位槽。
29.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作用管116、限位齿轮117和检测盒112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作用杆113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检测时检测杆111发生偏移导致装置运行故障。
30.实施例四,作用杆113的外壁呈椭圆状设置,作用管116的内壁与作用杆 113的外壁相匹配。
31.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作用杆113的外壁为椭圆形,可以使作用管116移动不影响对作用杆113进行调节。
32.实施例五,支撑架101内腔的底壁设置有滑杆118,滑杆118位于第二齿轮 107的右侧,滑杆118的底端贯穿调节管110的顶壁并延伸至其内腔。
33.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滑杆118,可以使装置便于对调节管110移动进行限位,避免装置运行故障。
34.实施例六,检测杆111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块119,缓冲块119为橡胶设置。
35.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缓冲块119可以使装置便于在检测时对开关零件进行缓冲,避免造成开关的损坏。
36.实施例七,检测盒112内腔的后侧壁开设有移动槽,作用齿条115的后侧壁位于移动槽的内腔。
37.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开关耐久性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移动槽,可以使装置便于对作用齿条115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作用齿条115发生偏移影响装置运行。
38.工作原理:将待检测的开关放置于底板100的顶壁,通过打开电机102带动第一齿轮103旋转,通过第一齿轮103带动第二齿轮107旋转,通过第二齿轮107带动转管106旋转,通过转管10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8旋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108旋转使其在第一锥形齿轮105上进行自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 108带动调节杆109旋转,通过调节杆109带动调节管110进行移动,通过调节管110带动检测杆111进行复位运动对开关进行检测操作,通过旋转作用管116 带动作用杆113旋转,通过作用杆113带动作用齿轮114旋转,通过作用齿轮 114带动作用齿条115移动,通过作用齿条115带动检测杆111移动进行高度调节,通过按压作用
管116带动限位齿轮117移动至限位槽内腔进行限位固定,便于装置对检测杆111的高度进行调节。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