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径向截断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183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径向截断机构。


背景技术:

2.电缆在电力的传输、信息的传递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电缆常常由于户外恶劣环境而出现损坏、断裂、塌陷等问题,对电力传输造成影响。对于断裂、需要检修的电缆,通常需要先将损坏电缆径向截断,再对外绝缘层内的芯线进行处理。传统的方法通常采用人工操作,效率极低,切易损伤电缆芯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截断速度、稳定、截断断面整齐的电缆径向截断机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包括一安装台、一设于所述安装台上的驱动机构以及一径向截断刀具,所述径向截断刀具包括一定刀以及一转设于所述定刀上且与所述定刀剪切配合的动刀,所述定刀具有一第一弧形刀片,所述动刀具有一第二弧形刀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动刀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弧形刀片向所述第一弧形刀片运动实现电缆径向截断。
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垂直设于所述安装台上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以及与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连接的齿轮,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一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的蜗杆、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以及罩设于所述蜗轮螺杆外的壳体,所述定刀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端外,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定刀外侧;所述蜗轮的一端依次穿越所述壳体的一侧端和定刀后与位于所述定刀外侧的齿轮连接,所述蜗轮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端连接;所述动刀的一端转设于所述定刀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所述动刀面向所述齿轮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口。
6.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罩有一齿轮罩,所述齿轮罩固定于所述定刀上,且所述齿轮罩具有供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口啮合的部分外露的缺口。
7.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罩包括一罩于所述齿轮外端的外侧罩板、一自所述外侧罩板上远离所述动刀的一侧弧形边缘向所述蜗轮方向延伸形成的边缘罩板、一与所述边缘罩板连接的内侧罩板以及一设于所述内侧罩板上且与所述定刀固定的固定板;在与所述外侧罩板平行的垂直投影面上,所述内侧罩板占所述外侧罩板的部分面积,所述外侧罩板上靠近所述动刀的部分与所述内侧罩板和边缘罩板面向所述动刀的一侧边缘形成供齿轮外露的所述缺口。
8.进一步的,所述定刀还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弧形刀片一体成型的定刀座,所述定刀座具有第一穿越孔,所述定刀座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端壁外,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定刀座的外侧,所述蜗轮的一端穿越所述第一穿越孔后与所述齿轮连接以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刀片与所述定刀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弧形刀片远离所
述定刀座的一端具有一转接座,所述第一弧形刀片的上端面形成第一弧形剪口;所述第二弧形刀片呈扇形,其圆心角部分与所述转接座转接,其与所述第一弧形刀片相邻的一半径边缘形成第一弧形剪口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剪口,其弧形边缘面向所述齿轮,所述齿口形成于所述弧形边缘上;所述第二弧形刀片在转动至所述第二弧形刀片的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弧形剪口与所述第二弧形剪口围合形成圆形剪口。
10.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座具有一转轴孔,所述第一弧形刀片对应于所述转轴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花键孔,所述花键孔内固定有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孔转动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安装台上以能够绕自身轴心往复转动,所述驱动机构下端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的轴向延伸线相交后呈一预定角度;所述安装台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定位配合以使所述径向截断刀具位于工作位,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以使所述径向截断刀具位于初始/复位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设于所述安装台上的定位座、一与所述定位座滑动配合的定位套以及一螺旋弹簧;所述定位座具有朝向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穿越孔、与所述第二穿越孔连通的内腔以及对称形成于所述定位座的两侧壁的滑动窗口,所述滑动窗口沿所述定位座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定位套的里端穿设于内腔中,外端具有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中的定位轴,且所述定位套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滑动窗口滑动配合的滑动柄;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内腔底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定位套外端部。
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台面向所述电缆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的一侧边设有一快装挂块,用于快速挂持于所述电缆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一侧位置处。
14.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在切割时,形成与电缆外形相适配的圆形剪口,逐渐使圆形剪口变小直至消失,从而实现对所述电缆的径向截断,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截断面非常整齐,避免出现电缆截断面参差不齐情况,电机驱动使得截断力均匀,进一步保证截断面的整齐性。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安装示意图。
18.图3是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21.图6是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一实施例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
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包括一安装台21、一径向截断刀具22以及驱动机构23,所述径向截断刀具22包括一定刀221以及一转设于所述定刀221上且与所述定刀221剪切配合的动刀222,所述定刀221具有一第一弧形刀片221a,所述动刀222具有一第二弧形刀片222a,所述驱动机构23驱动所述动刀222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向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运动实现电缆径向截断。上述径向截断是指从电缆的径向方向切割电缆,从而将电缆分隔为两段,也即,将一根长的电缆切断,使其变成两根短的电缆。
26.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为一独立的电缆操作机构,其无需与其他电缆操作机构装配配合,独立实现电缆的径向截断。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23可直接固设于所述安装台21上。
27.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需与其他电缆操作机构配合,实现多功能电缆操作装置或系统。请参见图2至图6,例如在与一电缆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a1协同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台21设于所述电缆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a1的一侧,进而使得所述电缆径向切断机构设于所述电缆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a1的一侧。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台21面向所述电缆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a1的一侧边可设一快装挂块211,用于快速挂持于所述电缆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a1一侧位置处,提高装配效率,在不需要装配时,亦可快速取下,缩小占用空间,扩大使用场景、使用范围。
28.进一步优选的,在与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装配使用时,为了不影响所述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的正常使用,主要是指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的径向截断刀具22在不使用时,使之位于所述绝缘层轴向剥切机构外侧。因此,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如下优化设计:(1)使所述驱动机构23(具体可为驱动电机)的下端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安装台21上以能够绕自身轴心往复转动,转动配合方式可参见现有的转动配合方式,亦可采用本优化转动配合方式,下文详细阐述。(2)所述驱动机构23下端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31a以及第二定位槽231b,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及第二定位槽231b的轴线延伸线相交后呈一预定角度;第一定位槽231a及第二定位槽231b形状不作限定,可采用现有任何一种定位槽,只要能够使所述驱动机构23在转动后被定位即可;所述预定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本具体实施例可设计为90度。(3)所述安装台21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及第二定位槽231b定位配合的定位机构24,所述定位机构24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定位配合以使所述径向截断刀具22位于工作位,所述定位机构24与所述第二定位槽231b定位配合以使所述径向截断刀具22位于初始/复位位置。所述定位机构24可采用定位销、定位轴、定位块、定位插销等等一切
能够与定位槽定位配合的结构,亦可采用本优化定位方式,下文详细阐述。
29.关于所述转动配合方式,所述安装台21上设置一安装槽(图未示出),所述安装槽内设置一第一轴承组件212,所述驱动机构23下端(本实施例具体是指驱动电机的下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212转动配合的第二转轴213,所述第二转轴213具有外露于所述安装台21上表面的上段部,所述上段部环设有一底托231,所述底托231下表面高于所述安装台21以及第一轴承组件212上表面,所述底托231随所述第二转轴213转动。
30.关于所述定位方式,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及第二定位槽231b沿所述底托231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及第二定位槽231b均为向径向外贯穿所述底托231的u形定位槽。所述定位机构24包括一设于所述安装台21上的定位座241、一与所述定位座241滑动配合的定位套242以及一螺旋弹簧243;所述定位座241具有朝向所述驱动机构23的第二穿越孔241a、与所述第二穿越孔242a连通的内腔241b以及对称形成于所述定位座241的两侧壁的滑动窗口241c、241d,所述滑动窗口241c、241d沿所述定位座24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定位套242的里端穿设于内腔241b中,外端具有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及第二定位槽231b中的定位轴242a,且所述定位套242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滑动窗口241c、241d滑动配合的滑动柄242b、242c。所述螺旋弹簧243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内腔241b底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定位套242外端部。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在初始/复位状态时,所述定位轴242a插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中以实现初始/复位状态定位,当需要将所述径向截断刀具22转至工作位时,先握持所述滑动柄242b、242c向后拉动,所述滑动柄242b、242c在所述滑动窗口241c、241d内向后移动,所述螺纹弹簧被压缩,所述定位套242带动所述定位轴242a向后移动以脱离所述第一定位槽231a;其次转动所述驱动机构23,使所述第二定位槽231b与所述定位轴242a对准,然后松开滑动柄242b、242c,所述定位轴242a在所述螺纹弹簧的自恢复弹力下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槽231b中进行定位。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的轴向与所述电缆轴向剥切机构同向,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在所述电缆轴向剥切机构的上方,若不复位则会对所述电缆轴向剥切机构形成阻挡及干扰。当在初始/复位状态下,所述电缆径向截断机构的轴向与所述电缆轴向剥切机构垂直,位于所述电缆轴向剥切机构的外侧,不会影响所述电缆轴向剥切机构正常工作。
31.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5,所述驱动机构23包括一垂直设于所述安装台21上的驱动电机232、与所述驱动电机232连接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233以及与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233连接的齿轮234,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233包括一与所述驱动电机232的驱动轴232a连接的蜗杆233a、与所述蜗杆233a配合的蜗轮233b以及罩设于所述蜗轮螺杆传动机构233外的壳体233c。具体可如下设置:
32.所述驱动电机232的驱动轴232a竖直向上设置,所述驱动轴232a上端设置有一蜗杆接头233d,在所述蜗杆接头233d外罩设有一蜗杆透盖233e,所述蜗杆透盖233e的上端与所述壳体233c的下端连接,所述壳体233c的上端设置有蜗杆闷盖233f,所述壳体233c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组件233g,所述蜗杆闷盖233f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三轴承组件233h。所述蜗杆233a的下端依次穿越所述第二轴承组件233g、壳体233c下端、蜗杆透盖233e后通过所述蜗杆接头233d与所述驱动轴232a连接,从而随所述驱动轴232a转动,所述蜗杆233a的上端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三轴承组件233h中。
33.所述壳体233c的横向一侧端设有蜗轮透盖233i,所述壳体233c的横向另一侧端设
有蜗轮闷盖233j。所述蜗轮透盖233i设于所述壳体233c的一侧端,所述蜗轮透盖233i的外侧面设有定刀221及齿轮234,所述蜗轮透盖233i的内侧面设有第四轴承组件(图未示出),所述蜗轮233b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轴承组件转动配合,并依次穿越所述蜗轮透盖233i及定刀221后与齿轮234连接,从而带动所述齿轮234转动。所述蜗轮闷盖233j形成所述壳体233c的另一侧端,所述蜗轮闷盖233j的内侧面设有第五轴承组件(图未示出),所述蜗轮233b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轴承组件转动配合,从而通过所述第五轴承组件与所述壳体233c的另一侧端连接。
34.所述齿轮234罩有一齿轮罩235,所述齿轮罩235固定于所述定刀221上,且所述齿轮罩235具有供所述齿轮234的部分齿口外露的缺口235a,所述齿轮234外露于所述缺口235a的齿口部分与所述动刀222啮合。优选的,所述齿轮罩235包括一罩于所述齿轮234外端的外侧罩板235b、一自所述外侧罩板235b上远离所述动刀222的一侧弧形边缘向所述蜗轮233b方向延伸形成的边缘罩板235c、一与所述边缘罩板235c连接的内侧罩板235d以及一设于所述内侧罩板235d上且与所述定刀221固定的固定板235e;在与所述外侧罩板235b平行的垂直投影面上,所述内侧罩板235d占所述外侧罩板235b的部分面积,所述外侧罩板235b上靠近所述动刀222的部分与所述内侧罩板235d和边缘罩板235c面向所述动刀222的一侧边缘形成供齿轮234外露的所述缺口235a。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罩板235d占所述外侧罩板235b约1/2面积。这样设计,所述外侧罩板235b可以完全罩于所述齿轮234外端面,起到保护作用,只留出需要与动刀222啮合的部分。
35.可理解的,上述驱动机构23仅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其并不用于限制本电缆径向截断机构的范围,也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2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能够驱动所述动刀222旋转以与定刀221剪切配合的结构。例如驱动机构23可以采用驱动电机232与第一转轴配合实现所述动刀222转动,又例如可采用旋转驱动气缸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以实现所述动刀222转动等等。
36.所述定刀221还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一体成型的定刀座221b,所述定刀座221b具有第一穿越孔(图未示出),所述定刀座221b固定于所述壳体233c的一侧端外并位于所述齿轮234与所述一侧端之间,所述蜗轮233b的一端穿越所述第一穿越孔后与所述齿轮234连接以带动所述齿轮234转动。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与所述定刀座221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远离所述定刀座221b的一端具有一转接座221c,所述转接座221c内转设有一第一转轴(图未示出),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动刀222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的上端面形成第一弧形剪口221d。
37.所述动刀222的一端转设于所述定刀221远离所述齿轮234的一端,所述动刀222面向所述齿轮234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齿轮234啮合的齿口222b。具体地,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呈扇形,其圆心角部分与所述转接座221c转接,所述圆心角部分具有一花键孔(图未示出),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转轴孔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花键孔内。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与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相邻的一半径边缘形成与所述第一弧形剪口221d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剪口222c,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的弧形边缘面向所述齿轮234,所述齿口222b形成于所述弧形边缘上。
38.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在所述齿轮234的转动配合下能够向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与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配合截断所述
电缆。具体在旋转过程中,当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在转动至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的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弧形剪口221d与所述第二弧形剪口222c围合形成圆形剪口;在形成圆形剪口后,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继续旋转,所述圆形剪口逐渐变成不规则的类似椭圆形孔并逐渐变小;再后,所述第二弧背离所述定刀座221b,从而对电缆进行截断。
39.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使所述动刀222打开,使第一弧形刀片221a与第二弧形刀片222a之间的圆形剪口变大,将所述电缆放入所述第一弧形刀片221a的第一弧形剪口221d上;其次,使驱动机构23往对应方向转动,通过蜗杆蜗轮带动所述齿轮234转动,使所述第二弧形刀片222a向第一弧形刀片221a方向下压,所述圆形剪口随着第二弧形刀片222a的下压旋转逐渐变小,从而截断所述电缆。本技术电缆径向截断机构,定刀221及动刀222均采集相适配的弧形刀片结构,在切割时,形成与电缆外形相适配的圆形剪口,逐渐使圆形剪口变小直至消失,从而实现对所述电缆的径向截断,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截断面非常整齐,避免出现电缆截断面参差不齐情况,电机驱动使得截断力均匀,进一步保证截断面的整齐性。
4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