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承台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20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承台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承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因其具有质量稳定、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造价低、施工工期短以及质量容易保证等技术优势,被大部分建筑施工所广泛应用,并能够在施工中完成技术的优化调整。承台作为管桩与上部结构的传力体,其与管桩主要通过在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来实现连接。但上述连接方式均存在以下缺陷:
4.其一,管桩为预制成型,内壁比较光滑,管桩与桩头连接部位为现浇,制作成型后与原管桩内壁摩擦较小,即受到的摩擦力很小,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5.其二,管桩内径一般过于狭小,钢筋笼下放深度较深,制作出来的钢筋笼放置管桩内时,施工难度很大,并且十分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承台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桩-承台连接结构,包括:
8.第一连接件,为圆筒状混凝土预制件,设置于管桩顶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管桩浇筑成一整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壁设有若干凹槽;
9.第二连接件,包括圆柱筒、与所述圆柱筒内壁固定的承台锚固钢筋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筒底部的托板,所述第一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圆柱筒壁上开设若干贯穿孔,所述圆柱筒内浇筑有填芯混凝土,填芯混凝土经所述贯穿孔填充所述凹槽。
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径与管桩外径一致。
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筒壁内设有搭接钢筋,所述搭接钢筋与管桩内钢筋连接。
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圆柱筒外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壁之间具有设定的间隙。
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圆柱筒为钢材制成。
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托板为圆板,其外径与所述圆柱筒的外径一致,所述托板与所述圆柱筒焊接在一起。
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承台锚固钢筋与所述圆柱筒焊接在一起。
1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承台锚固钢筋为六根。
1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承台锚固钢筋伸入所述圆柱筒内部分绑扎有钢筋笼。
1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凹槽交错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壁上。
19.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件内壁设有若干凹槽,圆柱筒壁上开设贯穿孔,圆柱筒内浇筑填芯混凝土时,填芯混凝土经贯穿孔填充凹槽形成凸起结构,凸起与凹槽形成咬合的结构形式,增大了摩擦力,确保了连接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保证管桩在承受拉力或压力时,能同时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水平荷载,可以用作抗拔桩或抗弯桩;
21.(2)本实用新型的承台锚固钢筋固定在圆柱筒内,不论承台锚固钢筋是否绑扎钢筋笼,由于圆柱筒起到隔离的作用,均避免了钢筋笼直接放入管桩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还应当理解,这些附图是为了简化和清楚而示出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现在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2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桩-承台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承台,2混凝土垫层,3第一连接件,31凹槽,32搭接钢筋,4第二连接件,41承台锚固钢筋,42圆柱筒,43凸起,44托板,45填芯混凝土,5管桩。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桩-承台连接结构,包括:
29.第一连接件3,为圆筒状混凝土预制件,设置于管桩5顶部,第一连接件3与管桩5浇筑成一整体结构,第一连接件3内壁设有若干凹槽31;
30.第二连接件4,包括圆柱筒42、与圆柱筒42内壁固定的承台锚固钢筋41以及安装在圆柱筒42底部的托板44,第一连接件3套设在第二连接件4上,圆柱筒42壁上开设若干贯穿孔,圆柱筒42内浇筑有填芯混凝土45,填芯混凝土45经贯穿孔填充凹槽31。
31.在向圆柱筒42内浇筑填芯混凝土45时,填芯混凝土45经贯穿孔填充凹槽31,凝固后形成凸起43结构,凸起43与凹槽31形成咬合的结构形式,增大了摩擦力,确保了连接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保证管桩5在承受拉力或压力时,能同时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水平荷载,可以用作抗拔桩或抗弯桩;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承台锚固钢筋41伸入承台1内,承台下部设置混凝土垫层2。具体地,承台1和混凝土垫层2的施工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33.承台锚固钢筋41与圆柱筒42内壁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可结合实际进行选择,例如可通过螺栓实现固定。不论承台锚固钢筋41是否绑扎钢筋笼,由于圆柱筒42的隔离作用,在安装第二连接件时都会减小施工难度,避免了钢筋笼直接放入管桩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34.优选地,承台锚固钢筋41伸入圆柱筒42内部分绑扎有钢筋笼,可以增大承台锚固钢筋41所承受的拉力,确保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5.优选地,承台锚固钢筋41为六根。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少于六根或者大于六根,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经计算后得到合理的承台锚固钢筋41的设置数量,也并非是越多越好,综合考虑受力和经济性等诸多因素综合判定。
36.由于圆柱筒42需具有一定的抗拉能力,选取具有较高强度材料为宜,优选地选用钢材,同时,承台锚固钢筋41与圆柱筒42优选地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37.优选地,圆柱筒42外壁与第一连接件3内壁之间具有设定的间隙,向圆柱筒42浇筑填芯混凝土45时,填芯混凝土45经贯穿孔和间隙填充凹槽31,贯穿孔设置的数量和凹槽31设置的数量要结合实际需求而定。当然可以理解地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间隙,此时为了填芯混凝土45能填充凹槽31,那么圆柱筒42上就必须要在相应的位置设置贯穿孔,虽能能增大摩擦力,但是施工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若存在间隙,填芯混凝土45通过间隙可以通过不同的贯穿孔流到不同的凹槽31中,相对而言,施工难度大大降低。
38.并且,凹槽31交错分布于第一连接件3的内壁上,这样设置使受力更为均匀合理,避免某一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39.进一步地,托板44为圆板,其外径与圆柱筒42的外径一致,托板44与圆柱筒42焊接在一起。
40.为了施工的方便,第一连接件3的外径与管桩5外径一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3的筒壁内设有搭接钢筋32,搭接钢筋32与管桩5内钢筋连接。通过钢筋搭接的方式使第一连接件3和管桩5连接更为牢靠,确保两者的整体性。
41.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桩-承台连接结构制作步骤为:
42.第一步,预制第一连接件3,通过形状模具形成凹槽31,搭接钢筋32外漏一定长度,第一连接件3的设计外径与管桩5的设计外径一致;
43.第二步,管桩5在预制成型的过程中,将第一连接件3以预埋件的形式与管桩5一同浇筑,形成整体,其中预埋时搭接钢筋32与管桩5内钢筋进行连接;
44.第三步,制作钢结构的圆柱筒42,其外径小于第一连接件3的内径,圆柱筒42内焊接六根满足要求的承台锚固钢筋41并绑扎钢筋笼,其底部焊接托板44;
45.第四步,将安装有承台锚固钢筋41和托板44的圆柱筒42放入第一连接件内,然后在托板44上浇筑填芯混凝土45及承台1,承台1与填芯混凝土45之间通过承台锚固钢筋41连接为一个整体,混泥土经贯穿孔填充凹槽31,待凝固后形成凸起43,与凹槽31形成咬合结构,确保了与承台1连接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
46.本实用新型虽然己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