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无线通讯终端电池盒

专利查询2022-5-17  187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无线通讯终端电池盒。


背景技术:

2.无线通讯终端在使用中需要用到电池确保无线终端的正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容易发生短路,电池组内部绝缘设计不良导致的短路。当电池单元外部发生短路且电子元件未能切断电路时,电池单元内部将产生高热,导致电解质部分蒸发,这将使电池外壳膨胀。当电池内部温度高达135摄氏度时,孔隙的封闭率太差,或者孔隙根本不会封闭的隔膜纸,会使电池温度继续上升,更多的电解液会蒸发,最后电池外壳会破裂,甚至电池温度会升高,使材料燃烧爆炸。
3.内部短路主要是由铜箔和铝箔的毛刺刺穿隔膜,或者锂原子的树枝状晶体刺穿隔膜造成的。内部短路引起的爆炸主要是由过充引起的,因为,针状锂金属晶体在过充,的后极片上到处都是,穿刺点到处都是,而微短路则到处都在发生。因此,电池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最终高温会带来电解质气体。这种情况,无论是温度太高而无法使材料燃烧爆炸,还是外壳首先破裂,导致空气进入,锂金属经历剧烈氧化,都是爆炸的终点。
4.但是常见的通讯终端电池盒难以及时的切断电源,避免短路对电池内部的损伤,而且难以快速杜绝氧气对于电池的燃烧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短路时,便于及时的断切正负极输出轴的电源,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短路产生高温,进而防止锂电池的内部隔膜损伤,大大降低了爆炸机率,便于快速去除空腔内的空气,降低电池燃烧的可能性的一种防爆无线通讯终端电池盒。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防爆无线通讯终端电池盒,包括底盖、顶盖,所述顶盖的开口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底盖内开设有供安装块穿过的安装槽,所述底盖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安装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上设有正负极输出轴,正负极输出轴上设有用于断切正负极输出轴电源输出的短路断切机构,所述短路断切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短路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短路控制模块的信息接收端连接有短路检测模块的信息输出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盖和顶盖的横截面呈蜂窝状结构,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设有密封垫;其设计目的在于:稳定性高,且底盖和顶盖之间,通过安装块与安装槽的对位安装,并在密封垫的作用下,保证底盖和顶盖安装后内部空腔的密封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短路断切机构包括设于底盖外部的安置盒,所述安置盒内设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转盘,所述控制转盘上设有贴合槽,所述贴合槽形成电性连通端与电性屏蔽端,所述电性连通端内设有金属垫片,所述电性连通端与电性屏蔽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挡块和第二弧形挡块;其设计目的
在于:短路时,在短路控制模块的作用下,控制短路短切机构的驱动电源,进而及时断切正负极输出轴电源,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短路产生高温,进而损伤锂电池的内部隔膜,进而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爆炸机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金属垫片的一侧面与正负极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金属垫片的另一侧设有电性输出轴;其设计目的在于:便于金属垫片、正负极输出轴和电性输出轴的电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性输出轴与正负极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安置盒和底盖可拆卸设置;其设计目的在于:方便安置盒和底盖的维护。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控制转盘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其设计目的在于:便于对正负极输出轴和电性输出轴起到隔离的作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弧形挡块和第二弧形挡块内端呈圆弧状结构,且第一弧形挡块和第二弧形挡块的材质为橡胶;其设计目的在于:第一弧形挡块和第二弧形挡块用于起到限位与复位正负极输出轴与电性输出轴的作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锂电池的外部还设有惰性气体填充机构,所述惰性气体填充机构包括惰性气体储存箱以及设于电性屏蔽端内的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的控制端设有用于控制惰性气体储存箱出气端的阀门,所述惰性气体储存箱出端设有分气管道,所述分气管道的末端设有喷气块,所述喷气块内设有喷气口。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喷气块与分气管道1003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喷气口在喷气块内的出气端呈锥状结构;其设计目的在于:惰性气体顺着喷气口填充在空腔内,便于快速去除空腔内的空气,便于对锂电池5起到保护的作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顶盖上设有排气口;其设计目的在于:惰性气体将空腔内的氧气挤出至排气口,溢出至顶盖2的外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短路时,便于及时的断切正负极输出轴的电源,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短路产生高温,进而防止锂电池的内部隔膜损伤,大大降低了爆炸机率,便于快速去除空腔内的空气,降低电池燃烧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盖和顶盖拆卸状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转盘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盖;2、顶盖;3、安装块;4、安装槽;5、锂电池;6、正负极输出轴;7、短路断切机构;701、安置盒;702、驱动马达;703、控制转盘;704、贴合槽;705、金属垫片;706、第一弧形挡块;707、第二弧形挡块;708、电性输出轴;8、短路控制模块;9、短路检测模块;10、惰性气体填充机构;1001、触点开关;1002、阀门;1003、分气管道;1004、喷气块;1005、喷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6.实施例1
27.如图1-2所示,一种防爆无线通讯终端电池盒,包括底盖1、顶盖2,顶盖2的开口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块3,底盖1内开设有供安装块3穿过的安装槽4,如图所示,底盖1和顶盖2的横截面呈蜂窝状结构,安装槽4内侧壁上设有密封垫,稳定性高,且底盖1和顶盖2之间,通过安装块3与安装槽4的对位安装,并在密封垫的作用下,保证底盖1和顶盖2安装后内部空腔的密封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到底盖1和顶盖2内,大大避免了氧气对电池的影响。
28.如图2所示,底盖1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安装有锂电池5,锂电池5上设有正负极输出轴6,正负极输出轴6上设有用于断切正负极输出轴6电源输出的短路断切机构7,短路断切机构7的驱动端连接有短路控制模块8的控制端,短路控制模块8的信息接收端连接有短路检测模块9的信息输出端。短路检测模块9内设有用于检测电路短路的万用表,在万用表的作用下,方便第一时间检测到短路信息,并将短路信息传递至短路控制模块8内,在短路控制模块8的作用下,控制短路断切机构7的驱动电源,进而及时断切正负极输出轴6电源,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短路产生高温,进而损伤锂电池5的内部隔膜,进而大大降低了锂电池5爆炸机率。
29.如图3所示,短路断切机构7包括设于底盖1外部的安置盒701,安置盒701内设有驱动马达702,驱动马达702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转盘703,控制转盘703上设有贴合槽704,贴合槽704形成电性连通端与电性屏蔽端,电性连通端内设有金属垫片705,电性连通端与电性屏蔽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挡块706和第二弧形挡块707,金属垫片705的一侧面与正负极输出轴6相连接,金属垫片705的另一侧设有电性输出轴708;
30.如图4-6所示,正负极输出轴6与电性输出轴708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安置盒701和底盖1可拆卸设置,当通讯设备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在短路控制模块8的作用下,控制驱动马达702的驱动电源,并在驱动马达702的作用下,使得控制转盘703发生顺时针转动,促使着正负极输出轴6与电性输出轴708在贴合槽704的内部发生相对滑动位移,使得正负极输出轴6与电性输出轴708脱离金属垫片705的连接,控制转盘703的材质为绝缘材料,能够有效起到绝缘的作用,方便快速切断电源,第一弧形挡块706和第二弧形挡块707内端呈圆弧状结构,且第一弧形挡块706和第二弧形挡块707的材质为橡胶,第一弧形挡块706和第二弧形挡块707用于起到限位与复位正负极输出轴6与电性输出轴708的作用;
31.如图5所示,锂电池5的外部还设有惰性气体填充机构10,惰性气体填充机构10包括惰性气体储存箱以及设于电性屏蔽端内的触点开关1001,触点开关1001的控制端设有用于控制惰性气体储存箱出气端的阀门1002,惰性气体储存箱出端设有分气管道1003,分气管道1003的末端设有喷气块1004,喷气块1004内设有喷气口1005,顶盖2上设有排气口,短路时,控制转盘703转动过程中,复位正负极输出轴6接触到触点开关1001,从而开启阀门1002的开关,使得惰性气体储存箱与分气管道1003相互连通,喷气块1004与分气管道1003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喷气口1005在喷气块1004内的出气端呈锥状结构,惰性气体顺着喷气
口1005填充在空腔内,便于快速去除空腔内的空气,便于对锂电池5起到保护的作用。
3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