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及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2.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人们对汽车需求也在急剧增加,在我国积极发展车联网产业,工信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的推动了车联网产业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促进了中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保障汽车智能化水准和自动驾驶能力,将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和服务新业态作为车辆网的重要核心,车联网成了大势所趋。
3.现有技术中,车辆车联网通过整车控制器采集数据,处理各项数据及需求,再通过远程车载终端把数据进行传输到服务平台,平台再根据整车控制器反馈出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判断整车性能,故而作为载体的远程车载终端设备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远程车载终端壳体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了密封性、结构强度、安装便捷性的问题,然而,市面上的一些车载终端的壳体装配复杂,装配成本高,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定位精准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及车载终端。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及车载终端,包括上盖体、底壳及保护罩壳,所述上盖体底部与底壳顶部通过卡扣连接,且所述上盖体与底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固定电路板及电池的容置腔室,所述保护罩壳设于底壳底部,且所述保护罩壳顶部与上盖体侧壁通过卡合连接,所述底壳设于上盖体与保护罩壳之间;
8.其中,所述上盖体底部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四周内侧壁分别设有凸块,所述底壳顶部内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四周内侧壁分别设有与凸块一一对应的卡柱,所述卡柱与凸块通过卡扣连接;
9.所述保护罩壳顶部内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底壳套设在第三凹槽内,所述保护罩壳的四个角上分别向上延伸有卡合爪,所述卡合爪的顶部边缘向内侧延伸有凸条,所述上盖体的四周侧壁分别设有卡槽,所述保护罩壳的卡合爪通过凸条与上盖体的卡槽卡合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中,所述上盖体的一侧壁上设有usb插槽,所述上盖体的另一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关按钮插槽及调节按钮插槽。
11.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中,所述上盖体的底部环设有第一定位环槽,所述底壳的顶部环设有第二定位环槽,所述第一定位环槽与第二定
位环槽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12.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中,所述上盖体的任一侧壁上向下延伸有限位卡柱。
13.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中,所述上盖体的四周侧壁边缘分别设有过渡圆弧结构。
14.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中,所述保护罩壳的卡合爪上设有便于拆装的防滑凹槽。
15.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中,所述底壳中部设有定位柱,所述保护罩壳中部设有与定位柱对应安装的定位孔。
16.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中,所述保护罩壳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防滑垫片。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该车载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壳体。
18.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上盖体的内侧壁设有凸块,底壳的内侧壁设有与凸块一一对应的卡柱,上盖体的凸块与底壳的卡柱通过卡扣连接,装配方式简单方便,只需将底壳插扣在上盖体内即可,有效减少车载终端壳体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罩壳四个角向上延伸有卡合爪,卡合爪的凸条可与上盖体侧壁的卡槽通过卡合连接,装配时,只需将保护罩壳挤压在上盖体侧壁即可,易于安装;保护罩壳中部的定位孔可插设在底壳的定位柱上,便于用户快速定位装配;上盖体与底壳之间的定位环槽内设有橡胶密封圈,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防止车载终端壳体渗水导致电路损坏;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装备方便,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壳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车载终端壳体,包括上盖体1、底壳2及保护罩壳3,所述上盖体1底部与底壳2顶部通过卡扣连接,且所述上盖体1与底壳2之间形成有用于固定电路板及电池的容置腔室,所述保护罩壳3设于底壳2底部,且所述保护罩壳3顶部与上盖体1侧壁通过卡合连接,所述底壳2设于上盖体1与保护罩壳3之间。
25.其中,所述上盖体1底部内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的四周内侧壁分别设有凸块11,所述底壳2顶部内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的四周内侧壁分别设有与凸块11一一对应的卡柱21,所述卡柱21与凸块11通过卡扣连接。本实施例中,上盖体1的内侧壁设有凸块11,底壳2的内侧壁设有与凸块11一一对应的卡柱21,上盖体1的凸块11与底壳2的卡柱21通过卡扣连接,装配方式简单方便,只需将底壳2插扣在上盖体1内即可,有效减少
车载终端壳体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6.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保护罩壳3顶部内设有第三凹槽30,所述底壳2套设在第三凹槽30内,所述保护罩壳3的四个角上分别向上延伸有卡合爪31,所述卡合爪31的顶部边缘向内侧延伸有凸条310,所述上盖体1的四周侧壁分别设有卡槽100,所述保护罩壳3的卡合爪31通过凸条310与上盖体1的卡槽100卡合连接。本实施例中,保护罩壳3四个角向上延伸有卡合爪31,卡合爪31的凸条310可与上盖体1侧壁的卡槽100通过卡合连接,装配时,只需将保护罩壳3挤压在上盖体1侧壁即可,装配方式简单方便。
27.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1的一侧壁上设有usb插槽101,所述上盖体1的另一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关按钮插槽102及调节按钮插槽103。
28.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1的底部环设有第一定位环槽104,所述底壳2的顶部环设有第二定位环槽201,所述第一定位环槽104与第二定位环槽201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4。本实施例中,上盖体1的第一定位环槽104与底壳2的第二定位环槽201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4,橡胶密封圈4的设置,可提高整体的密封性,防止车载终端壳体渗水导致电路损坏。
29.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1的任一侧壁上向下延伸有限位卡柱12。本实施例中,当上盖体1与底壳2之间进行卡扣安装时,限位卡柱12可与底壳2的第二凹槽20底部相抵接,以便于底壳2上的卡柱21与上盖体1的凸块11进行定位卡扣安装。
30.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1的四周侧壁边缘分别设有过渡圆弧结构105。本实施例中,过渡圆弧结构105的设置,可防止上盖体1的尖锐边缘划伤人手。
31.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壳3的卡合爪31上设有便于拆装的防滑凹槽311。本实施例中,防滑凹槽311的设置,可提高人手与卡合爪31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人手持握拆装保护罩壳3。
32.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底壳2中部设有定位柱22,所述保护罩壳3中部设有与定位柱22对应安装的定位孔300。本实施例中,保护罩壳3中部的定位孔300可插设在底壳2的定位柱22上,便于用户快速定位装配。
33.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壳3底部设有凸台32,所述凸台32上设有防滑垫片321。本实施例中,防滑垫片321的设置,可防止车载终端壳体放置在车上时发生移位,实用方便。
3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该车载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载终端壳体。
35.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上盖体的内侧壁设有凸块,底壳的内侧壁设有与凸块一一对应的卡柱,上盖体的凸块与底壳的卡柱通过卡扣连接,装配方式简单方便,只需将底壳插扣在上盖体内即可,有效减少车载终端壳体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罩壳四个角向上延伸有卡合爪,卡合爪的凸条可与上盖体侧壁的卡槽通过卡合连接,装配时,只需将保护罩壳挤压在上盖体侧壁即可,易于安装;保护罩壳中部的定位孔可插设在底壳的定位柱上,便于用户快速定位装配;上盖体与底壳之间的定位环槽内设有橡胶密封圈,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防止车载终端壳体渗水导致电路损坏;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装备方便,可推广使用。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