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208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


背景技术:

2.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如申请号为cn201822022906.x公开的一种自吸泵,属于泵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自吸泵的底座高度不能调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自吸泵包括电机、泵头、以及连接于该泵头的泵腔体,泵腔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泵头内设置有叶轮,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到泵头内连接在叶轮上,电机上固设有呈方形的底座,底座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腿,底座上设置有能调节支撑腿轴向高度的调节装置。现有的自吸泵在电机驱动自吸泵工作,长期使用后,在电机和轴承部堆积大量的热量,热量由于缺乏散热装置,进而对自吸泵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旨在解决现有的自吸泵在电机驱动自吸泵工作,长期使用后,在电机和轴承部堆积大量的热量,热量由于缺乏散热装置,进而对自吸泵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包括座体及设置于座体上的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水座和出水座,所述泵体内设有进水腔、出水腔、工作腔和叶轮,所述座体上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泵轴,所述泵轴延伸至泵体内的一端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泵体侧端设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室内设有与泵轴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座体内设有环腔,所述泵体侧端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座体内的环腔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座体上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环腔和出水腔连通,所述轴承室内设有空腔,所述第二管道通过进管与空腔连通,所述空腔通过出管与出水腔连通,所述进管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座体侧端包裹电机,所述环腔设置于电机的周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管道和出管上均设有单向阀。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腔环形对称设置于轴承室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承室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周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有益效果是:
10.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实现将进水腔中的水流运输至环腔中,进而环腔对包裹其内的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出水腔排出,通过进管和出管将第二管道中的水运输至轴承室的空腔中,进而对轴承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后的水流通过出管流动至出水腔中排出,通过水循环实现对自吸泵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消除,延
长自吸泵的使用寿命,实用性更高;水流在轴承室中空腔中流动时,水流流动使得搅拌叶在转轴的支撑下转动,进而使得轴承室中的水流对轴承产生的热量进行进一步吸收。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的图2部分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座体;2、泵体;3、进水座;4、出水座;5、进水腔;6、出水腔;7、工作腔;8、叶轮;9、电机;10、泵轴;11、轴承室;12、轴承;13、第一管道;14、第一控制阀;15、环腔;16、第二管道;17、单向阀;18、进管;19、出管;20、转轴;21、搅拌叶;22、第二控制阀;23、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16.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自吸泵的结构图,包括座体1及设置于座体1上的泵体2,泵体2上设有进水座3和出水座4,泵体2内设有进水腔5、出水腔6、工作腔7和叶轮8,座体1上端设有电机9,电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泵轴10,泵轴10延伸至泵体2内的一端与叶轮8固定连接,电机9启动,电机9输出端转动使得泵轴10带动泵体2内的叶轮8在工作腔7中转动,进而水流通过进水座3进入进水腔5中,通过叶轮8使得水进入出水腔6中,再通过出水座4排出水流,泵体2侧端设有轴承室11,轴承室11内设有与泵轴10转动连接的轴承12,泵轴10在轴承室11内的轴承10的作用下转动产生热量,座体1内设有环腔15,泵体2侧端设有与进水腔5连通的第一管道13,第一管道13与座体1内的环腔15连通,第一管道13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4,座体1上设有第二管道16,第二管道16的两端分别与环腔15和出水腔6连通,第一管道13上的第一控制阀14工作,水流通过第一管道13流动至座体1的环腔15中,通过环腔15将电机9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的水流通过第二管道16流动至出水腔6中排出,轴承室11内设有空腔23,第二管道16通过进管18与空腔23连通,空腔23通过出管19与出水腔6连通,进管18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控制阀22,进管18上的第二控制阀22工作,第二管道16内的水分流通过进管18进入轴承室11的空腔23中,进而对轴承12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后的水流通过出管19流动至出水腔6中。
17.本实施例在实际运用时,自吸泵工作时,电机9启动,电机9输出端转动使得泵轴10带动泵体2内的叶轮8在工作腔7中转动,进而水流通过进水座3进入进水腔5中,通过叶轮8使得水进入出水腔6中,再通过出水座4排出水流,第一管道13上的第一控制阀14工作,水流通过第一管道13流动至座体1的环腔15中,通过环腔15将电机9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的水流通过第二管道16流动至出水腔6中排出,且进管18上的第二控制阀22工作,第二管道16内的水分流通过进管18进入轴承室11的空腔23中,进而对轴承12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后的水流通过出管19流动至出水腔6中。
18.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座体1侧端包裹电机9,环腔15设置于电机9的周侧,便于通过环腔15内的水流将电机9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
19.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第二管道16和出管19上均设有单向阀17,进而防止出水腔6中的水回流至第一管道16和出管19中。
20.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空腔23环形对称设置于轴承室11内,进而便于充分吸收轴承室11中的热量。
21.更进一步的,轴承室11内转动连接有转轴20,转轴20周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1,水流在轴承室11中空腔23中流动时,水流流动使得搅拌叶21在转轴20的支撑下转动,进而使得轴承室11中的水流对轴承12产生的热量进行进一步吸收。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