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限高门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15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限高门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柔性限高门架。


背景技术:

2.常规限高门架通常为刚性门架,设置于有高度限制要求的建构筑物之前一定范围内,并且刚性限高门架上附着有相关限高标志。这种刚性门架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视线不佳或者司机疲劳驾驶等情况下易发生车辆与刚性门架正面碰撞的事故。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刚性门架的倾覆,造成严重交通安全事故。此外,刚性门架一旦被正面碰撞后,维修成本较高,修复时间比较长,修复期间对过往的交通组织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限高门架,通过将横梁和水平横杆设置为柔性结构,避免了碰撞时对车辆的损伤,也能够防止门架主体结构被破坏。
4.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限高门架,包括:
6.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所述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平行设置,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均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前立柱与后立柱之间连接有过梁;
7.横梁,所述横梁搭设于所述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的过梁上;
8.横杆,所述横杆吊挂于所述横梁下方。
9.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横杆为空心钢管。
10.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横杆内灌有细砂。
11.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横杆表面涂刷有黄白油漆。
12.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横梁通过连接节点与所述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柔性连接,所述连接节点包括:
13.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过梁上;
14.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横梁上;
15.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横梁和所述上盖板后通过螺帽固定。
16.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横梁的两侧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填塞有橡胶塞。
17.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横梁为矩形管。
18.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连接有连杆。
19.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所述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通过螺栓与地面下的基础连接。
20.在一实施例中,该柔性限高门架的还配置有车辆超高监测预警装置,所述车辆超高监测预警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上。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横梁与两侧立柱搭接而不是刚性连接,并在横梁下方通过悬挂的方式设置限高杆,避免了碰撞时对车辆造成的损害,同时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连接节点放大图;
27.图4是a连接节点的主视示意图;
28.图5是图2中b连接节点放大图;
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基础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左侧立柱;11-前立柱;12-后立柱;13-过梁;131-加强肋;2-右侧立柱;31-上横梁;32-下横梁;33-连杆;4-横杆;5-吊索;61-底板;62-上盖板;63-螺栓;64-橡胶塞;7-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限高门架,包括左侧立柱1、右侧立柱2、横梁(本实施例中,横梁包括上横梁31、下横梁32以及连杆33)以及横杆4。其中,左侧立柱1和右侧立柱2平行设置,左侧立柱1和右侧立柱2结构相同,以左侧立柱1为例,包括前立柱11和后立柱12,前立柱11与后立柱12之间连接有过梁13,横梁搭设于左侧立柱1和右侧立柱2的过梁13上,形成门架结构。横杆吊挂于横梁下方,作为限高杆。当车辆超出限高时,会与横杆4碰撞,但是由于横杆4是吊挂的,能够上下运动,因此不会对车辆造成削顶等损害,而是会发出响声,警示驾驶人车辆超高。同时,由于横梁与两侧立柱并非刚性连接,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形变,碰撞也不会对门架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害,维修时更换横梁和横杆即可,降低了维修成本。
33.进一步地,可以选用空心钢管作为横杆4,并在横杆4内灌有细砂,从而在车辆撞击时能发出较大声音。此外,还可在横杆4表面涂刷黄白油漆,从而起到视觉上的警示作用。
34.图3和图4示出了上横梁31与两侧立柱的连接节点a,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节点a包括:底板61、上盖板62和螺栓63,其中,底板61设置于过梁13上,上盖板62设置于上横梁31上,螺栓63的一端与底板61固定连接,螺栓63的另一端穿过横梁31和上盖板62后通过螺帽(优选双螺帽)固定,。
35.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可采用较为常见的矩形管。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横梁31的两侧与前立柱11和后立柱12之间填塞有橡胶塞,以使横梁不容易从两侧立柱中脱出。
36.图5示出了连接节点b的结构,如图5所示,连接节点b与连接节点a可采用相同结构。此外,过梁13的中部可以加设加强板131,以提升强度。
37.左侧立柱1和右侧立柱2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下的基础7连接。基础7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布置可以如图6所示。
38.此外,在特殊路段上的柔性限高门架,还可配置车辆超高监测预警装置(如摄像设备),车辆超高监测预警装置可设置于横梁上。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限高门架,建议设置于刚性门架之前的一定距离。调查显示,49t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行速度约为40~60km/h,综合各等级公路,选取车速为50km/h所需要的制动距离为防撞限高门架的最小设置距离。即车辆在该距离内通过制动系统能够在撞击刚性限高门架结构之前将车速降为0km/h。当车辆撞击到柔性限高杆后,大多数人的动作反应时间约需要1s,且驾驶人会本能采取制动。计算中仍取50km/h的车速,则柔性限高门架与刚性限高门架之间的距离l=500/36=14m,因此,建议在刚性门架之前的15m处设置本柔性限高门架。
4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1.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