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妇产科用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妇产科患者经常需要消毒、上药和观察等操作,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腿部进行支撑,而患者自身行动困难,往往不能够自身进行支撑,因此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操作,从而实现对患者的腿部支撑,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床体的设计,在患者腿部支撑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需要持续性向前俯身操作,因此,如果需要长时间的操作,则会对医护人员腰椎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急需一种妇产科用护理装置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妇产科用护理装置,有效解决了患者腿部支撑困难和医护人员操作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置有头枕,床体下方固接有两对支撑柱,床体上滑动连接有延长板,床体内设置有与延长板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床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床体下方固接有一对固定防护块,固定防护块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块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滑动机构相连接。
5.进一步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下方固接的升降滑柱,升降滑柱下方固接有螺杆套筒,螺杆套筒内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第一升降螺柱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床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锥齿轮,两个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二传动锥齿轮通过皮带相连接;一侧第一调节机构中的第一升降螺柱下方同轴固接有第一蜗轮,固定防护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轮相啮合的第一蜗杆。
6.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床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锥齿轮,第一传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滑动螺柱,延长板内设置有与第一滑动螺柱相啮合的螺槽。
7.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锥齿轮为一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主动锥齿轮相啮合;延长板内也设置有一对与第一滑动螺柱相配合的螺槽。
8.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一对u形槽,第一支撑块上为光滑面。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滑动机构间的配合有效实现了对患者腿部的支撑和对床板前端的伸缩,有效解决了患者腿部支撑困难和医护人员操作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16.图中:1、床体,2、延长板,3、头枕,4、支撑柱,5、固定防护块,6、第一滑动螺柱,7、第一支撑块,8、第一传动锥齿轮,9、第二传动锥齿轮,10、第一升降螺柱,11、升降滑柱,12、螺杆套筒,13、第一蜗轮,14、第一蜗杆,15、第一主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包括床体1,床体1上设置有头枕3,床体1下方固接有两对支撑柱4,床体1上滑动连接有延长板2,床体1内设置有与延长板2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7,床体1下方固接有一对固定防护块5,固定防护块5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块7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滑动机构相连接。
18.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可调节第一升降机构将第一支撑块7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的支撑,第一升降机构运动时带动第一滑动机构进行运动,从而将延长板2滑进床体1内,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有效解决了患者腿部支撑困难和医护人员操作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19.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7下方固接的升降滑柱11,升降滑柱11下方固接有螺杆套筒12,螺杆套筒12内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10,第一升降螺柱10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15,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锥齿轮15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锥齿轮9,两个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二传动锥齿轮9通过皮带相连接;一侧第一调节机构中的第一升降螺柱10下方同轴固接有第一蜗轮13,固定防护块5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轮13相啮合的第一蜗杆14。
20.如图3和5所示:当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14时,第一蜗杆14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3带动第一升降螺柱10进行转动,第一升降螺柱10的转动带动螺杆套筒12和升降滑柱11在固定防护块5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块7高度的调节,另一方面,第一升降螺柱10的转动通过第一主动锥齿轮15带动第一传动锥齿轮8和第二传动锥齿轮9的转动,第二传动锥齿轮9的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侧第一调节机构进行运动。
21.第一滑动机构包括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锥齿轮15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锥齿轮8,第一传动锥齿轮8同轴固接有第一滑动螺柱6,延长板2内设置有与第一滑动螺柱6相啮合的螺槽。
22.如图3和4所示:第一传动锥齿轮8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动螺柱6进行转动,第一滑动螺柱6的转动从而实现延长板2在床体1内进行伸缩滑动。
23.第一传动锥齿轮8为一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主动锥齿轮15相啮合;延长板2内也设置有一对与第一滑动螺柱6相配合的螺槽。
24.如图4所示:第一传动锥齿轮8和第一滑动螺柱6的对称设置不仅实现了延长板2的滑动,也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完整性。
25.第一支撑块7上设置有一对u形槽,第一支撑块7上为光滑面。
26.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块7上u形槽和光滑面的设置方便了对患者腿部的支撑,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8.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可调节第一升降机构将第一支撑块7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的支撑,第一升降机构运动时带动第一滑动机构进行运动,从而将延长板2滑进床体1内,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在此过程中;当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14时,第一蜗杆14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3带动第一升降螺柱10进行转动,第一升降螺柱10的转动带动螺杆套筒12和升降滑柱11在固定防护块5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块7高度的调节,另一方面,第一升降螺柱10的转动通过第一主动锥齿轮15带动第一传动锥齿轮8和第二传动锥齿轮9的转动,第二传动锥齿轮9的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侧第一调节机构进行运动;第一传动锥齿轮8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动螺柱6进行转动,第一滑动螺柱6的转动从而实现延长板2在床体1内进行伸缩滑动;第一传动锥齿轮8和第一滑动螺柱6的对称设置不仅实现了延长板2的滑动,也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完整性;第一支撑块7上u形槽和光滑面的设置方便了对患者腿部的支撑,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有效解决了患者腿部支撑困难和医护人员操作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特征:
1.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上设置有头枕(3),床体(1)下方固接有两对支撑柱(4),床体(1)上滑动连接有延长板(2),床体(1)内设置有与延长板(2)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7),床体(1)下方固接有一对固定防护块(5),固定防护块(5)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块(7)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滑动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7)下方固接的升降滑柱(11),升降滑柱(11)下方固接有螺杆套筒(12),螺杆套筒(12)内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10),第一升降螺柱(10)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15),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锥齿轮(15)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锥齿轮(9),两个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二传动锥齿轮(9)通过皮带相连接;一侧第一调节机构中的第一升降螺柱(10)下方同轴固接有第一蜗轮(13),固定防护块(5)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轮(13)相啮合的第一蜗杆(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机构包括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锥齿轮(15)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锥齿轮(8),第一传动锥齿轮(8)同轴固接有第一滑动螺柱(6),延长板(2)内设置有与第一滑动螺柱(6)相啮合的螺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锥齿轮(8)为一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主动锥齿轮(15)相啮合;延长板(2)内也设置有一对与第一滑动螺柱(6)相配合的螺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块(7)上设置有一对u形槽,第一支撑块(7)上为光滑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妇产科用护理装置;包括床体,床体上设置有头枕,床体下方固接有两对支撑柱,床体上滑动连接有延长板,床体内设置有与延长板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床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床体下方固接有一对固定防护块,固定防护块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块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滑动机构相连接;有效解决了患者腿部支撑困难和医护人员操作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