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
背景技术:
2.理化生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往往会产生有毒、有挥发性的气体或烟尘,如化学实验中制备氯气的实验,收集氯气时如果操作不当,会被学生吸入体内,造成伤害,所以实验室中通常会设置排风机械关节臂等类似设施。
3.目前,排风机械关节臂包括安装于顶部的排风机构、关节臂以及位于关节臂底部的集气罩,排风时,开启排风机构,拉动关节臂,使得集气罩罩设在实验的正上方,将实验中挥发的气体、液滴或者烟从集气罩抽入,并使得混合气体顺着中空的关节臂被抽走。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实验室进行实验时,混合气体中的液滴可能会在集气罩的内壁凝结,如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后,在与集气罩的内壁接触时,可能会在集气罩的内壁凝结,并且沿着集气罩向实验台的方向滴落,存在污染试验台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凝结的液滴污染试验台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包括关节臂、连接于关节臂底部的集气罩以及可拆卸连接于集气罩底部周向位置用于收集液滴的收集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合气体从集气罩进入关节臂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液滴凝结在集气罩内壁的情况,液滴沿着集气罩的内壁滑落至收集环内,降低了凝结的液滴落到实验台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集气罩底部周向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安装环;所述收集环包括外环、底板以及内环,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同心,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外环朝向内环的一侧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环的外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外环的外壁与安装环的内壁螺纹连接,则液滴滑落至底板之前首先会与外环的顶部接触,对液滴形成阻碍,甚至导致液滴从外环与安装环连接的缝隙滴落至实验台,而安装环位于外环与内环之间,使得液滴能够顺利地沿安装环的内壁滑落至底板。
11.可选的,所述外环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等于所述内环沿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外环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安装环沿竖直方向的高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收集环时,连接的面积可以最大,为整个安装环内壁的面积,提高了收集环安装的稳固性,且降低了位于底板上表面的液体侵蚀安装环底部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关节臂末端套设有用于吸附烟雾的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底部与所
述集气罩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且过滤管的底部与所述集气罩贯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管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烟雾吸附,降低烟雾残留在关节臂内壁的可能性,减低烟雾对关节臂的侵蚀。
15.可选的,所述过滤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吸附颗粒物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外壁紧贴过滤管的内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紧贴在过滤管的内壁,当过滤层上吸附了大量的脏污时,将过滤管从关节臂的末端拆卸下来后,将过滤层撕下,将新的过滤层贴上,以取得更好的过滤效果,便于用户更换。
17.可选的,所述过滤管外壁螺纹连接于所述关节臂的内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可便于用户安装以及拆卸,便于用户清理集气罩,便于用户更换过滤层。
19.可选的,所述过滤层为管状,且所述过滤层呈蜂窝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过滤层的外壁与过滤管的内壁抵接,且通过蜂窝状的设计,增大混合气体与过滤层的接触表面,可以使得混合气体在通过的同时,尽可能去除更多的灰尘杂质。
21.可选的,所述集气罩为半球形壳体,所述集气罩的底部供气体通过。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面边长相同时,半球形的集气罩可以集中更大面积内的气体,且球形设计使得液体的滑落更为顺畅,收集环的安装更加便捷。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设置收集环,能够收集液化于集气罩内壁的物质,降低液滴落至实验台的可能性;
25.2.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管以及过滤层,对混合气体中的烟雾进行吸附,降低了烟雾留存关节臂内壁的可能性;
26.3.本技术通过安装环与收集环的螺纹连接,以及过滤管与关节臂的螺纹连接,便于用户安装与拆卸,便于清理脏污、更换过滤层。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集气罩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旨在强调过滤管结构以及收集环结构的爆炸视图;
30.图4是集气罩处的剖视图;
31.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关节臂;2、过滤管;21、过滤层;3、集气罩;31、安装环;4、收集环;41、外环;42、底板;43、内环。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参照图1,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包括关节臂1、可拆卸连接于关节臂1内壁的过滤管2、固定连接于过滤管2底
部的集气罩3以及可拆卸连接于集气罩3底部的收集环4。关节臂1为管状,集气罩3为半球形的壳体,过滤管2套设于关节臂1的内壁,过滤管2的底部与集气罩3相通,实验中产生的烟雾由集气罩3集中,雾化的物质接触集气罩3凝结成液滴后,沿着集气罩3的内壁向靠近收集环4的方向滑落,收集环4将这些液滴进行收集,降低这部分物质滴落到实验台上的可能性,部分烟雾自集气罩3进入关节臂1中,此时烟雾在途经过滤管2时,被过滤管2吸附部分烟雾,减少烟雾到达关节臂1中的量,降低关节臂1内壁受到侵蚀的程度,适当地延长关节臂1的使用时间。
35.参照图2和图3,关节臂1的末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过滤管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过滤管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设在关节臂1的内部。过滤管2固定连接于集气罩3顶部的中心位置,且过滤管2与集气罩3贯通,过滤管2的轴线与关节臂1的轴线以及集气罩3的轴线均重合。过滤管2还设置有过滤层21,过滤层21绕设于过滤管2内壁的周向位置,过滤层21为管状,且过滤层21呈蜂窝状,过滤层2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等于过滤管2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过滤层21可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过滤管2的内壁,过滤层21可采用氧化铝蜂窝板、活性炭、醋酸纤维等可吸附烟雾的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层21采用氧化铝蜂窝板制成。
36.集气罩3以及过滤管2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有脏污附着,过滤管2与关节臂1螺纹连接便于用户拆卸清洗或者更换。过滤层21的设置,使得混合气体途经过滤管2的时候,可吸附混合气体中的物质,减少混合气体中腐蚀性物质或者烟尘残留对关节臂1的内壁造成损伤。
37.参照图4和图5,收集环4的轴线与集气罩3的轴线重合,收集环4包括外环41、底板42以及内环43。其中外环41的直径大于内环43的直径,外环4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等于内环43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底板42为环形板,外环41与内环43固定连接于底板42的上表面边缘。集气罩3的底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安装环31,安装环3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外环4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底板42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安装环31的厚度,外环41的内壁与安装环31的外壁均设置有螺纹,外环41的内壁螺纹连接于安装环31的外壁。
38.由于安装环31位于收集环4的内部,从集气罩3的内壁滑落的液滴,经过安装环31的内壁滴落在底板的上表面,被收集环4收集,降低了液滴流至实验台的可能性,且由于收集环4与安装环31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用户拆卸清理以及安装,外环4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安装环3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能够降低收集环4中积累的液滴对安装环31底部造成侵蚀的可能性,且使得收集环4最大程度地与安装环31的表面连接,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理化生实验室除烟雾机械臂的实施原理为:混合气体经集气罩3进行收集,向关节臂1的内部靠近,混合气体接触集气罩3的内壁时,混合气体的部分物质液化,沿着集气罩3的内壁滑落,通过安装环31的内壁滴落至底板,剩余的混合气体通过过滤管2,经由过滤层21的过滤后,去除部分烟雾后被抽离关节臂1。
40.使用一段时间后,将过滤管2从关节臂1的末端拧下,更换新的过滤层21,并将收集环4从安装环31上拧下,对收集环4以及集气罩3进行清理,之间再将更换完毕或者清洗完毕的过滤管2以及收集环4装回远原处即可。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