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目前各省市已建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的防洪型式,基本上是在车库进出口处建一条横向排水明沟,用明沟来引排进入车库的地面雨水。明沟断面为矩形,其尺寸h=400-500mm,b=300-400mm,明沟上盖有一铁栏栅,便于车辆进出库。此集雨排水明沟通常和小区道路地面无组织排水衔接,明沟极易堵塞失去设计功能,更不能有效抗衡特大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洪水。
3.为加强车库的抗洪防灾能力,各小区通常采取的针对性加强措施是,在防洪汛期来临前的5月上旬就位相应数量的沙袋,将沙袋堆码于进出口的边墙旁,以备抗洪抢险之急用。储备沙袋是基层单位应对上级检查防洪抢险的习惯形式。
4.储备沙袋的防洪预案备广泛运用于全国各地的车库进出口。该预案不仅需要基层单位每年检查更新破烂沙袋,在遭遇异常强降雨时段,防灾效果甚微,使得地下车库难逃受灾之厄运。
5.我国目前各省市已建成的地下交通进出口的地表地面一般高于相邻道路地面500-1000mm,这种地面相对高差是完全能够抗击一定时段内的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洪水的。故而地下交通进出口在运行中不再设置针对性的加强防洪措施。
6.但对于极端天气中产生的极端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的洪水冲击,因建筑物的等级划分,在设计中尚未被考虑到的风险一旦发生,现有防洪型式难以应对。在针对地下洞室,例如车库进出口或单向的出口、入口,还没有一种便捷、方便使用、制造的防洪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车库进出口或单向的出口、入口,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该防洪闸门结构便于制造、操作简便,可有效抵挡洪水进入车库或地下室。
8.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包括闸门主体、闸门行程框架和牵引装置;
10.所述闸门行程框架用于设置在地下洞室的出入口;
11.所述闸门主体用于设置于闸门行程框架内进行活动,所述闸门行程框架内侧设置有闸槽,该闸槽用于对垂直于闸门主体两侧板面的位移进行约束,使闸门主体的侧边在闸槽内滑动;
12.所述闸门主体的边沿设置止水带,所述闸门主体通过该止水带与闸槽槽底密封抵接;所述闸门主体的两侧板面上还分别设置有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滚轮用于与闸槽侧壁抵接;
13.所述牵引装置与闸门主体传动连接,用于使闸门主体沿闸门行程框架的侧边延伸
方向可进行升降移动,以封堵或半封堵地下洞室的出入口。
14.通过设置本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只需在地下洞室的出入口搭建具有槽闸的闸门行程框架,将限位滚轮与止水带的配合使用,让闸门主体与闸槽之间并不直接接触,采用限位滚轮即利用滚动摩擦以实现最大的减小闸门主体与闸槽的前后板面摩擦,同时闸门主体只通过止水带与闸槽槽底进行密封接触,在闸门主体的侧向上也避免直接与闸槽的接触。本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结构简洁,针对地下洞室的出入口可方便的进行安装,操作便捷,在经过多次升降后,只需要更换止水带即可。上述的封堵即整个地下洞室的出入口均被闸门主体覆盖,半封堵即地下洞室的出入口一部分被闸门主体覆盖。
15.进一步地是,所述止水带分布于闸门主体的侧边和底边。
16.进一步地是,所述闸门主体的底板和侧边均分别设置有嵌槽,所述止水带嵌入于所述嵌槽内并与嵌槽内壁粘接固定,以方便对止水带进行更换。
17.进一步地是,在闸门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止水带的最大尺寸小于闸门主体的厚度。
18.进一步地是,所述闸槽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止水带匹配的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用于卡入所述止水带后密封闸槽与闸门主体的间隙。
19.进一步地是,所述闸门主体为中空结构,以尽量减轻本闸门主体的重量。
20.进一步地是,所述闸门主体包括边框、前板、后板和内支杆,所述前板和后板分别设置于边框前后侧使边框、前板和后板围成一板状箱体,围成的板状箱体的内腔为闸门主体的内腔,所述内支杆排布于所述闸门主体内腔中,所述内支杆前后侧分别与前板、后板抵接。组成箱体结构的闸门主体,内部中空的部分由内支杆进行支撑。
21.进一步地是,所述内支杆前后侧分别与前板、后板密封连接,用于使闸门主体内腔被内支杆分割为多个隔舱,通过内支杆前后侧分别与前板、后板密封连接保障内支杆与前板、后板无缝接触,保障前板、后板、边框和内支杆形成稳固的整体。
22.进一步地是,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还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卷扬机的控制开关连接。这样以方便对牵引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在洪水突然来袭时,可以较快的速度启动牵引装置,同时也是保护操作人员安全。
23.进一步地是,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机,所述闸门主体一侧设置有牵引部,所述卷扬机通过牵引绳与牵引部连接;所述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地下洞室的出入口顶板内的收纳槽,所述卷扬机固定于所述收纳槽内。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闸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闸门主体与闸槽侧向接触部分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闸门主体与闸槽侧向接触部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0.1-闸门主体,110-边框,120-前板,130-后板,140-内支杆,150-隔舱,2-闸门行程框架,210-闸槽,211-弧形滑槽,3-止水带,4-限位滚轮,5-信号接收模块,6-卷扬机,7-牵引部,8-牵引绳,9-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2.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33.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5.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包括闸门主体1、闸门行程框架2和牵引装置。闸门主体1与闸门行程框架2匹配,闸门主体1制造时按矩形板体制造,可以按高500mm-1000mm,闸门主体1厚度50mm左右设置,闸门行程框架2与该尺寸匹配。
36.闸门行程框架2用于设置在地下洞室的出入口,设置的方式可以采用将闸门行程框架2背离闸门主体1的一侧嵌入在原地面和原墙面内,这里嵌入的深度根据对闸门行程框架2的稳固要求进行具体设置。
37.所述闸门主体1用于设置于闸门行程框架2内进行活动,所述闸门行程框架2内侧设置有闸槽210,该闸槽210用于对垂直于闸门主体1两侧板面的位移进行约束,使闸门主体1的侧边在闸槽210内滑动,这样以实现对闸门主体1的行程约束。
38.闸门主体1的边沿设置止水带3,所述闸门主体1通过该止水带3与闸槽210槽底密封抵接;所述闸门主体1的两侧板面上还分别设置有限位滚轮4,所述限位滚轮4用于与闸槽210侧壁抵接。限位滚轮4可以分别设置在闸门主体1的四个角上,前板120面设置四个,后板130面设置四个,前板120面与后板130面的限位滚轮4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牵引装置与闸门
主体1传动连接,用于使闸门主体1沿闸门行程框架2的侧边延伸方向可进行升降移动,以封堵或半封堵地下洞室的出入口。闸门主体1的重量设计在g=50kg-80kg之间,较为合适,以便停电,无牵引装置牵引时,可人工启闭闸门主体1。
39.采用本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只需在地下洞室的出入口搭建具有槽闸的闸门行程框架2,将限位滚轮4与止水带3的配合使用,让闸门主体1与闸槽210之间并不直接接触,采用限位滚轮4即利用滚动摩擦以实现最大的减小闸门主体1与闸槽210的前后板面摩擦,同时闸门主体1只通过止水带3与闸槽210槽底进行密封接触,在闸门主体1的侧向上也避免直接与闸槽210的接触。本防洪闸门结构安装便捷,只需要在已经将制造完毕的闸门主体1,运输到现场,再进行装配即可。
40.具体的,上述的止水带3分布于闸门主体1的侧边和底边。
41.闸门主体1的底板和侧边均分别设置有嵌槽,所述止水带3嵌入于所述嵌槽内并与嵌槽内壁粘接固定。设置嵌槽以通过嵌入的方式与粘接的方式进行结合,保障止水带3可以较为稳固的设置在闸门主体1上,且可紧密的与该闸门主体1密封,在经过长时间(十年左右)的磨损后,拆除、剔除止水带3后,进行更换即可,使用时间长,更换也方便。
42.优选的,闸门主体1为中空结构,这里将闸门主体1设置为中空结构一是方便制造,运输,可在装配现场进行焊接固定,也是为了针对地下洞室,尽量减轻升降闸门主体1的重量,以减少能耗,保障牵引装置的选择范围足够宽泛,保障能较为容易的获取到本牵引装置。同时,闸门主体1在运行防洪堵水时,承受的水压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里的闸门主体1作为轻型(相对而言)结构即可。闸门主体1承受的水压力主要是水平压力,水平压力呈45度分布作用于闸门主体1上,力学分析上,水平压力三角型顶端为0,例如若洞门进水深20厘米,水压力可不计入,闸门主体1承受的垂直水压力为0,所以这里的闸门主体1采用轻型的中空结构即可。
43.优选的,在闸门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止水带3的最大尺寸小于闸门主体的厚度,这样使止水带3的边沿不至于伸出闸门主体1的两侧边沿。
44.闸槽210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止水带3匹配的弧形滑槽211,弧形滑槽211用于卡入所述止水带3后密封闸槽210与闸门主体1的间隙,这里的弧形滑槽不仅是为了更大的接触面,也是为了为止水带3提供一个导向的滑轨,保障止水带的使用寿命和密封效果均更好。
45.上述闸门主体1包括边框110、前板120、后板130和内支杆140,所述前板120和后板130分别设置于边框110前后侧使边框110、前板120和后板130围成一板状箱体,围成的板状箱体的内腔为闸门主体1的内腔,所述内支杆140排布于所述闸门主体1内腔中,所述内支杆140前后侧分别与前板120、后板130抵接。组成箱体结构的闸门主体1,内部中空的部分由内支杆140进行支撑。
46.内支杆140前后侧分别与前板120、后板130密封连接,用于使闸门主体1内腔被内支杆140分割为多个隔舱150,即让内支杆140不仅作为内支撑、内骨架进行使用,通过将内支杆140与前板120、后板130进行密封连接,让前板120、后半和内支杆140之间形成隔舱150,本闸门主体1采用了前板120、后板130和边框110进行连接的方式,内支杆140与前板120、后板130的密封连接可以采用玻璃胶进行粘接,这样使内支杆140前后侧分别与前板120、后板130密封连接,让内支杆140在上下端分别与边框110焊接固定的前提下,也保障内支杆140与前板120、后板130无缝接触,保障前板120、后板130、边框110和内支杆140形成稳
固的整体。
47.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还包括信号接收模块5,所述信号接收模块5与卷扬机6的控制开关连接。这样以方便对牵引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在洪水突然来袭时,可以较快的速度启动牵引装置,同时也是保护操作人员安全。这里可以设置一终端机,如与信号接收模块5相匹配的遥控器,还如电脑,手机等,通过向信号接收模块5发出控制信号,对牵引装置的开关进行动作。
48.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机6,所述闸门主体1一侧设置有牵引部7,所述卷扬机6通过牵引绳8与牵引部7连接;所述用于地下洞室的防洪闸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地下洞室的出入口顶板内的收纳槽9,所述卷扬机6固定于所述收纳槽9内,以对卷扬机6进行保护,这里的卷扬器可以配套的设置滑轮组进行改向等操作,方便在有限空间对闸门主体1进行牵引。这里的牵引部7可以为在边框110上设置一吊环,该吊环可以是开设于边框110上的穿孔,也可以是固定在边框110上侧的环状部件。
4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