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代边坡支护技术当中,错固技术是最为常见的加固方式。通过错固技术,能够实现对于施工项目所在地的土层内部土体、岩体的错固力的提高,从而实现结构稳定。我国的技术发展当中,锚固技术逐渐与现场勘测、bim模型、物理模型以及数值分析相互结合,从而使边坡支护更具安全性。常见的混凝土、格栅、金属网错固方式,成为现代边坡支护结构中的主要方式。
3.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发展,而公路工程中作为城市中基础设施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规膜也在不断扩大,在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越的出行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公路工程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中,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工程病害,其中边坡病害比较常见,多年来我国在边坡支护技术方面的研究都非常重视,近些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边坡支护技术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
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真正提供反力的是嵌入稳定岩土端的锚杆或者锚索,坡表岩土体的下滑力作用在格构梁上,再由格构梁传递给锚索。所以格构梁作用是传力的一个传力措施,格构梁本身并不是抗力措施。
5.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有效保护边坡滑落的滚石和松土,保护土坡的滑落,保证在边坡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设置有:支护板上面设有两个活动铰链,上铰链与上安装板连接,下铰链与下安装板连接;
8.连接杆支撑支护板和安装板;
9.安装板分为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上安装板通过活动铰链和底座连接支护板和下安装板。
10.进一步,支护板外形为长方体,材料为锰钢,上面设有两个活动铰链,在支护板内侧设有两个底座底座焊接在支护板上,两个底座间距一定。
11.进一步,连接杆分为两种,一种为通过支护板底座和下安装板底座连接支护板和下安装板的第一连接杆,通过下安装板的底座和上安装板的底座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两种连接杆内部都设有调距凹槽。
12.进一步,安装板分为上下两个安装板上安装板设置有两通凹槽,三个等距的安装孔,多个通孔,在上安装板左侧设有活动铰链,通过铰链和支护板连接。
13.进一步,底座设置在支护板、安装板上,底座设置有一个通孔和底座,通孔安装在
耳轴上耳轴上设有通孔,螺栓通过通孔将连接杆固定在通孔上。
14.进一步,活动铰链安装在支护板和安装板上,活动铰链合页的两个叶片通过螺纹销钉固定在支护板和安装板上,可以随意的转动任意角度。
15.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6.可以转动任意角度,所以适应的坡度坡型也比较广泛,所述的安装板预留有安装的通孔,可以通过通孔将多个装置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支护结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支护板;2、活动铰链;3、上安装板;4、通孔;5、底座;6、耳轴;7、支撑杆;8、下安装板通孔;9、下安装板底座;10、安装板支撑架;11、上安装板底座;12、下安装板支护板底座;13、凹形槽;14、内部凹形槽;15、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23.如图1、图2所示边坡支护结构结构有:支护板1、活动铰链2、上安装板3、通孔4、底座5、耳轴6、支撑杆7、下安装板通孔8、下安装板底座9、安装板支撑架10、上安装板底座11、下安装板支护板底座12、凹形槽13、内部凹形槽14、伸缩杆15。
24.支护板1上面设有两个活动铰链2,通过活动铰链2分别与上安装板3和下安装板连接,支护板1内侧设有两个上安装板底座11底座焊接在支护板1上。通过支护板底座5和下安装板支护板底座12连接支护板1和下安装板的支撑杆7,通过下安装板底座9和上安装板底座11连接的支撑架10,两种连接杆内部都设有调距凹槽14,在支撑杆7外部设有凹形槽13,内部设有内部凹形槽14通过伸缩杆15起到调距作用。
25.使用时将活动铰链2打开,通过通孔4将销钉安装在土壤里岩石内,将支撑杆7打开将螺栓通过耳轴6上的通孔4将螺栓连接。通过下安装板通孔8将装置固定在地面上,下安装板底座9可以安装在上安装板上下安装板支护板底座12通过支撑杆7将装置支撑。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支护结构设有:支护板上面设有两个活动铰链,上铰链与上安装板连接,下铰链与下安装板连接;连接杆支撑支护板和安装板;安装板分为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上安装板通过活动铰链和底座连接支护板和下安装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外形为长方体,材料为锰钢,上面设有两个活动铰链,在支护板内侧设有两个底座底座焊接在支护板上,两个底座间距一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分为两种,一种为通过支护板底座和下安装板底座连接支护板和下安装板的第一连接杆,通过下安装板的底座和上安装板的底座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两种连接杆内部都设有调距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分为上下两个安装板上安装板设置有两通凹槽,三个等距的安装孔,多个通孔,在上安装板左侧设有活动铰链,通过铰链和支护板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在支护板、安装板上,底座设置有一个通孔和底座,通孔安装在耳轴上设有通孔,螺栓通过通孔将连接杆固定在通孔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链安装在支护板和安装板上,活动铰链合页的两个叶片通过螺纹销钉固定在支护板和安装板上,可以随意的转动任意角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板、连接杆和安装板,所述支护板为支护结构的主要结构,支护板上下各设有两个铰接,所述安装板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底座,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底座,所述安装板内表面的第三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与安装板上表面所对应的安装座之间设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内分别设有螺纹钉,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若干所述螺纹钉分别贯穿于所述安装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可以将边坡进行维护,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支护效果好,而且可以根据边坡的倾斜角度来调节套筒,增加装置的功能性。增加装置的功能性。增加装置的功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大业 李飞 郭铭达 吴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