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型塑胶跑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6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跑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型塑胶跑道。


背景技术:

2.塑胶跑道是用于各类高校和技术专业体育场馆来进行锻炼的活动场所。塑胶跑道的技术性越来越完善,伴随着塑胶跑道推向的市场,特别是在环境保护上,塑胶跑道具有更强的耐磨性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在运动时所受上所受到的伤害,因此是各行各业进行体育训练时都会优先选择的一种产品。
3.现有的塑胶跑道在铺设的时候,都是通过统一铺设的形式来和原有的场地进行结合。但是现有的塑胶跑道,其表面并没有较好的排水措施。因此在受到雨水侵蚀的时候,塑胶跑道内部容易出现雨水堆积。长久以往下去容易让塑胶跑道的内部出现空洞,从而形成腐蚀的现象,造成塑胶跑道的损毁。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制型塑胶跑道。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型塑胶跑道,具备可以大幅提升塑胶跑道排水的能力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型塑胶跑道,包括场地、塑胶跑道以及连接在塑胶跑道内侧的内层橡胶场,所述场地与塑胶跑道的底部呈适配连接状态,且场地的表面开设有引流水槽;所述塑胶跑道由橡胶颗粒组合层、缓冲内层以及连接在缓冲内层底部的铺设内层组合而成,所述塑胶跑道的底部设有底部接触层;所述内层橡胶场位于塑胶跑道的内径内侧,且与场地的底部呈贴合状态,所述内层橡胶场呈方形设置。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场地配合塑胶跑道以及内层橡胶场可以方便的利用引流水槽,对堆积的雨水进行导流,使得塑胶跑道能够长久的保持干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跑道的表面呈平面设置,且该橡胶颗粒组合层由细碎橡胶颗粒粘接而成,且保持有一定间隙,所述橡胶颗粒组合层与缓冲内层之间连接有呈蜂窝状设置的导流层。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橡胶颗粒组合成配合缓冲内层,能够和导流层进行适配,既保障了塑胶跑道的正常使用,又能够把塑胶跑道表面的雨水进行导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层的底部与缓冲内层的顶部相适配,且该缓冲内层为致密的混合橡胶层。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缓冲内层,配合设置的导流层,能够增加塑胶跑道的使用稳定性,减少塑胶跑道出现大面积损毁的问题。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内层的层体处开设有若干通孔,该通孔处安装有引流筒与抗压层,所述引流筒有两个,且呈对立设置,两个所述引流筒之间与抗压层相连接,所述抗压层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安装有导流颗粒板。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引流筒,配合设置的抗压层,能够进一步对雨
水进行规范导流,能够让雨水减少堆积在塑胶跑道内部的问题。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铺设内层的外侧安装有填充层,该填充层的表面呈疏松多孔状结构,所述铺设内层的外侧边缘处由塑胶封边加固而成,所述铺设内层的顶部位于卡框的外侧处一体成型有梯形凸块。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铺设内层配合设置的梯形凸块,能够让填充层更好的使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铺设内层的内侧开设有若干呈横向设置的凹槽,且安装有卡框,所述卡框的内侧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导流孔,该导流孔与填充层相连通。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导流管配合设置的导流孔,能够进一步对雨水进行分流,可以快速的将雨水进行导出,满足塑胶跑道正常使用的需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导流颗粒板,能够和设置的的跑道进行适配,在缓冲内层和橡胶颗粒组合成的连接作用下,既满足了塑胶跑道跑步,降低摔倒受到伤害的优点,也解决了对雨水进行导流的问题,同时设置的底部接触层能够和原有的场地进行稳定的接触,保障了塑胶跑道使用的稳定性,而且橡胶颗粒组合层的表面呈光滑设置,增加了其塑胶跑道的耐磨性,能减少塑胶跑道在长久使用之后出现大面积损毁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场地与塑胶跑道组合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胶跑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铺设内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01、场地;02、塑胶跑道;03、内层橡胶场;04、缓冲内层;05、橡胶颗粒组合层;06、填充层;07、导流颗粒板;08、导流管;09、引流筒;10、底部接触层;11、抗压层;12、铺设内层;13、导流孔;14、塑胶封边;15、卡框;16、梯形凸块;17、导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
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型塑胶跑道,包括场地01、塑胶跑道02以及连接在塑胶跑道02内侧的内层橡胶场03,场地01与塑胶跑道02的底部呈适配连接状态,且场地01的表面开设有引流水槽;塑胶跑道02由橡胶颗粒组合层05、缓冲内层04以及连接在缓冲内层04底部的铺设内层12组合而成,橡胶跑道的底部设有底部接触层10;内层橡胶场03位于塑胶跑道02的内径内侧,且与场地01的底部呈贴合状态,内层橡胶场03呈方形设置。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场地01配合塑胶跑道02以及内层橡胶场03可以方便的利用引流水槽,对堆积的雨水进行导流,使得塑胶跑道02能够长久的保持干燥。
29.塑胶跑道02的表面呈平面设置,且该橡胶颗粒组合层05由细碎橡胶颗粒粘接而成,且保持有一定间隙,橡胶颗粒组合层05与缓冲内层04之间连接有呈蜂窝状设置的导流层17。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橡胶颗粒组合成配合缓冲内层04,能够和导流层17进行适配,既保障了塑胶跑道02的正常使用,又能够把塑胶跑道02表面的雨水进行导流。
31.导流层17的底部与缓冲内层04的顶部相适配,且该缓冲内层04为致密的混合橡胶层。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缓冲内层04,配合设置的导流层17,能够增加塑胶跑道02的使用稳定性,减少塑胶跑道02出现大面积损毁的问题。
33.缓冲内层04的层体处开设有若干通孔,该通孔处安装有引流筒09与抗压层11,引流筒09有两个,且呈对立设置,两个引流筒09之间与抗压层11相连接,抗压层1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安装有导流颗粒板07。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引流筒09,配合设置的抗压层11,能够进一步对雨水进行规范导流,能够让雨水减少堆积在塑胶跑道02内部的问题。
35.铺设内层12的外侧安装有填充层06,该填充层06的表面呈疏松多孔状结构,铺设内层12的外侧边缘处由塑胶封边14加固而成,铺设内层12的顶部位于卡框15的外侧处一体成型有梯形凸块16。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铺设内层12配合设置的梯形凸块16,能够让填充层06更好的使用。
37.铺设内层12的内侧开设有若干呈横向设置的凹槽,且安装有卡框15,卡框15的内侧安装有导流管08,导流管08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导流孔13,该导流孔13与填充层06相连通。
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导流管08配合设置的导流孔13,能够进一步对雨水进行分流,可以快速的将雨水进行导出,满足塑胶跑道02正常使用的需要。
39.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
40.首先将塑胶跑道02、场地01进行适配,然后再将塑胶跑道02铺设在场地01上,通过内层橡胶场03和塑胶跑道02的组成,使得整个塑胶跑道02形成完整的使用体系。
41.在受到雨水侵蚀的时候,塑胶跑道02表面所连接的橡胶颗粒组合层05能够和导流颗粒板07进行适配,可以将雨水尽快的导入到塑胶跑道02的内侧,通过内部连接的导流孔13和导流管08之间的连接,可以将雨水快速的进行排除,同时设置的抗压层11以及设置的导流层17,通过其结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塑胶跑道02的使用稳定性,减少塑胶跑道02后
期使用时出现大面积损毁的问题。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