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贝雷梁横移小车。
背景技术:
2.贝雷梁是用贝雷架组装成的桁梁,因为架设迅速,机动性强,战时多用于河道、断崖处架设简易桥梁,现多用于工程施工,如工程便道桥梁等。贝雷梁方便快捷,在很多跨公路、跨河道的连续现浇桥梁中,可以为架体的安装提供支撑条件,为施工提供便道。
3.贝雷梁在施工中是架设在支架的支撑横梁或支撑轨道上的,现浇桥梁施工完毕后,由于架体在桥梁下方,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对高支架贝雷梁的拆除通常采用手拉葫芦或卷扬机直接将贝雷梁横移到翼缘板外侧,汽车吊吊卸的方式拆除。单组贝雷梁的重量在3.2~6.5吨不等,贝雷梁在横移过程中,其底部与横梁工字钢直接摩擦,容易发生卡阻,贝雷梁有发生侧翻的风险,且横移时摩擦阻力大,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解决现有的贝雷梁拆卸效率低下、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贝雷梁横移小车,设置于贝雷梁与支撑横梁之间,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下侧成对对称设置有至少四个可沿所述支撑横梁滚动的第一滚动组件,每对所述第一滚动组件的第一滚动轴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所述第一滚动轴心与所述支撑横梁垂直,每对所述第一滚动组件远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支撑横梁的宽度对应设置;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贝雷梁并与所述贝雷梁下侧面滑动接触的第二滚动组件,所述第二滚动组件的第二滚动轴心垂直于所述第一滚动轴心。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滚动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滚动组件的对数相等,每一所述第二滚动组件设置在每对所述第一滚动组件中间,所有的所述第二滚动组件的第二滚动轴心在一条直线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动组件的数量为个,所述第二滚动组件的数量为个。
9.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下侧的外侧安装限位板和里侧安装板,所述外侧安装限位板位于所述车体的边缘,所述外侧安装限位板和里侧安装板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滚轴的第一滚轴安装孔,所述第一滚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钢辊。
10.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安装限位板的高度大于所述里侧安装板的高度,所述里侧安装板的下沿高于所述第一钢辊的辊面最低处,所述外侧安装限位板的下沿低于所述第一钢辊的辊面最低处,每对所述第一滚动组件的两个外侧安装限位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支撑横梁的宽度对应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轴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滚轴安装孔内径的第一防脱头,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插销的第一销孔。
12.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下侧,所述第二滚动组件的辊面最高处通过所述矩形通孔露出于所述车体的上侧面,所述第二滚动组件的下沿高于所述第一滚动组件的辊面最低处。
13.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在所述车体下侧的定位安装板,所述定位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滚轴的第二滚轴安装孔,所述第二滚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钢辊,所述第二钢辊的辊面顶部通过所述矩形通孔露出并高于所述车体的上侧面。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滚轴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滚轴安装孔内径的第二防脱头,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插销的第二销孔。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钢辊的辊面最低处高于所述定位安装板的下沿,所述定位安装板的下沿高于所述第一滚动组件的辊面最低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贝雷梁横移小车置于贝雷梁与支撑横梁之间,在拆卸贝雷梁时,向外移动车体,第一滚动组件即沿着支撑横梁滚动,从而带动贝雷梁向外移动,从而避免贝雷梁底部与支撑横梁直接摩擦,防止发生卡阻,避免贝雷梁发生侧翻的风险,同时,由于第一滚动组件与支撑横梁是滚动接触的,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极大的降低了摩擦力,阻力减小,操作更轻松,使得贝雷梁的外移更加容易,极大的提升了贝雷梁拆除的工作效率,便于缩短施工工期。此外,由于贝雷梁是置于第二滚动组件上的,在贝雷梁两端下部的横梁不平行时,贝雷梁下侧会在第二滚动组件上相对滑动,自动调整均匀受力,确保平稳运行,降低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贝雷梁横移小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贝雷梁横移小车沿支撑横梁方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贝雷梁横移小车垂直于支撑横梁方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贝雷梁横移小车的仰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滚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滚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贝雷梁横移小车未安装第一钢辊和第二钢辊状态的框架结构主视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贝雷梁横移小车未安装第一钢辊和第二钢辊状态的框架结构侧视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贝雷梁横移小车未安装第一钢辊和第二钢辊状态的框架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
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7.参照图1至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贝雷梁横移小车x,设置于贝雷梁1与支撑横梁2之间,包括车体3,车体3为一块矩形钢板,其下侧成对对称设置有四个可沿支撑横梁2滚动的第一滚动组件4,四个第一滚动组件4分别设置在矩形钢板的四个角上,即4个第一滚动组件4两两成对,每对第一滚动组件4的第一滚动轴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一滚动轴心与支撑横梁2垂直,以便能够稳定的沿着支撑横梁2移动,而不会跑偏;每对第一滚动组件4远端之间的距离与支撑横梁2的宽度对应设置,确保四个第一滚动组件4均衡的分布在支撑横梁2的上,并沿着支撑横梁2滚动,避免在支撑横梁2的单侧施力和滚动,防止支撑横梁2倾覆。
28.车体3上还设有两个用于支撑贝雷梁1并与贝雷梁1下侧面滑动接触的第二滚动组件5,第二滚动组件5的第二滚动轴心垂直于第一滚动轴心。第二滚动组件5的数量与第一滚动组件4的对数相等,每一第二滚动组件5设置在每对第一滚动组件4中间,所有的第二滚动组件5的第二滚动轴心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在贝雷梁两端均通过贝雷梁横移小车置于支撑横梁上时,每个贝雷梁横移小车上的两个第二滚动组件5能够平衡的支撑贝雷梁的对应一端,并在贝雷梁相对滑动时继续稳定的支撑。
29.具体施工中,贝雷梁1位于支撑横梁2上,施工结束需要拆卸贝雷梁1时,将贝雷梁1顶起后,将贝雷梁横移小车x推入贝雷梁1下方,将贝雷梁1置于贝雷梁横移小车x上,4个第一滚动组件4直接与支撑横梁2接触,并可沿着支撑横梁2滚动,而贝雷梁1置于第二滚动组件5上,向外移动车体3,第一滚动组件4即沿着支撑横梁2滚动,从而带动贝雷梁1向外移动,轻松安全横移到翼缘板外侧,最后吊卸贝雷梁1完成拆卸。横移过程可以有效的避免贝雷梁底部与支撑横梁2直接摩擦,防止发生卡阻,避免贝雷梁发生侧翻的风险,同时,由于第一滚动组件4与支撑横梁2是滚动接触的,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极大的降低了摩擦力,阻力减小,操作更轻松,使得贝雷梁的外移更加容易,极大的提升了贝雷梁拆除的工作效率,便于缩短施工工期。此外,由于贝雷梁1 是置于第二滚动组件5上的,在贝雷梁两端下部的横梁不平行时,贝雷梁下侧会在第二滚动组件5上相对滑动,自动调整均匀受力,确保平稳运行,降低安全风险。
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与支撑横梁的滚动接触,第一滚动组件4 采取如下结构:每一第一滚动组件4包括固定在车体3下侧的外侧安装限位板 41和里侧安装板42,外侧安装限位板41位于车体3的边缘,外侧安装限位板 41和里侧安装板42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滚轴43的第一滚轴安装孔44,第一滚轴43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钢辊45,第一钢辊45直接在支撑横梁2上滚动。
31.为了防止贝雷梁横移小车在支撑横梁上跑偏和从其上掉落,外侧安装限位板41的高度大于里侧安装板42的高度,里侧安装板42的下沿高于第一钢辊45 的辊面最低处,外侧安装限位板41的下沿低于第一钢辊45的辊面最低处,每对第一滚动组件4的两个外侧安装限位板41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横梁2 的宽度2-10mm。这样每对第一滚动组件4的两个外侧安装限位板41就分别置于支撑横梁2两侧,并与支撑横梁2的边缘存在1-5mm的间隙,通过外侧安装限位板41的限位,可以防止跑偏掉落,而存在的间隙又不影响第一钢辊45沿着支撑横梁2滚动。
32.为了便于安装第一钢辊45,防止第一滚轴43脱落,第一滚轴43一端设有直径大于
第一滚轴安装孔44内径的第一防脱头46,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插销47的第一销孔48。
33.在一些实施例中,车体3上设有矩形通孔31,第二滚动组件5安装在车体 3下侧,第二滚动组件5的辊面最高处通过矩形通孔31露出于车体3的上侧面,第二滚动组件5的下沿高于第一滚动组件4的辊面最低处。这样通过将第二滚动组件5安装在车体3下侧,仅使其辊面最高处位于车体3上侧来支撑贝雷梁,贝雷梁1下侧与车体3之间距离就不至于太高,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安全性,同时也使贝雷梁横移小车的结构更加紧凑。
34.具体地,第二滚动组件5采取这样的结构:每一第二滚动组件5包括两个固定在车体3下侧的定位安装板51,定位安装板5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滚轴 52的第二滚轴安装孔53,第二滚轴52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钢辊54,第二钢辊54的辊面顶部通过矩形通孔露出并高于车体3的上侧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35.为了便于安装第二钢辊54,防止第二滚轴52脱落,第二滚轴52一端设有直径大于第二滚轴安装孔53内径的第二防脱头55,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插销56的第二销孔57。
36.为了避免对第一滚动组件4与支撑横梁2之间造成影响,第二钢辊54的辊面最低处高于定位安装板51的下沿,定位安装板51的下沿高于第一滚动组件4 的辊面最低处。
37.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