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
背景技术:
2.在进行手术过后,大多数患者留有手术创伤,需要卧床休养,但伤口闷在被子里,不利于伤口的散热,容易感染,患者也会因为伤口和被子摩擦接触增加疼痛,或者让伤口的分泌物、渗血等沾染到病服、被子上,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使用支被架对被子进行支撑,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是现有的支被架大多结构固定不能调节,并且在不使用时,支被架的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收纳。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11535295u公开了一种能折叠可收缩支被架,包括中空管架、180
°
折叠铰链、支撑管和套管等,使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大小调节,并且可以折叠收纳,但是该装置与病床并不能稳定连接,并且如果患者的伤口不适合平躺,需要调整床体高度的话,现有装置无法对此种情况也同样适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随病床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能够随病床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包括u形固定座、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u形固定座的开口端向右,u形固定座的上端设有滑道,第一主杆的下端与滑道滑动连接,第二主杆的下端与滑道固定连接,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右端之间连接有第一u形管,第一u形管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均为伸缩杆,u形固定座的上端还设有夹紧螺栓,夹紧螺栓的下端穿过u形固定座的上部,并且夹紧螺栓的下端还固定连接有圆形固定块,夹紧螺栓与u形固定座螺纹连接。
7.本技术方案的原理:第一主杆的下端与滑道是滑动连接的,第一主杆、第二主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都是伸缩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通过转轴与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转动连接,使调节第二主杆的高度和第一主杆在滑道上的位置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能够相对转动,以适应病床的角度调节。
8.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9.(1)设置滑道与第一主杆的下端滑动连接,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均为伸缩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能相对于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转动,使得装置可以随着病床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让装置适用于不同需要的使用者。
10.(2)u形固定座上设置夹紧螺栓,能够使装置与病床固定连接,防止装置滑落。
11.(3)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使装置上部的连接更加稳固。
12.优选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为伸缩杆。
13.通过上述装置,使得本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身材情况等来进行尺寸调整,适用的人群范围更广。
14.优选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右端分别与第一u形管铰接,其最大铰接角度为逆时针180
°
。
15.通过上述装置,使用者可以向上翻转第一u形管,使其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重合,留出更大的活动空间方便检查、换药等,在本装置使用完毕后,也可以通过向上翻转第一u形管,更好的收纳装置,减少占地空间。
16.优选地,第一u形管为中空设计,并且在第一u形管的内部设有第二u形管,第二u形管和第一u形管滑动连接。
17.通过上述装置,在使用本装置时,可以将第二u形管抽出,与病床的另一侧抵接,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当使用者需要翻身或者下床活动时,也会更方便。
18.优选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第一u形管的右端均设卷绕有魔术贴。
19.通过上述装置,使用者可以将本装置与防渗布等物品连接,阻挡伤口与棉被直接接触,避免因伤口渗出分泌物或血液等而不得不更换被服的情况,能够节约成本和劳力,并且防渗布可以更换。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进行角度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的第一横杆6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多功能支医用支被架的第二u形管1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u形固定座、2-第一主杆、3-第二主杆、4-滑道、5-第一支杆、6-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第一u形管、11-夹紧螺栓、12-圆形固定块、13-第二u形管、14-魔术贴、15-转轴。
26.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支被架,包括u形固定座1、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u形固定座1的开口端朝右,在u形固定座1的上端设有滑道4,第一主杆2的下端与滑道4滑动连接,第二主杆3的下端与滑道4固定连接,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均为伸缩杆,在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的上端均设有转轴15,第一支杆5的左右两端通过该转轴15,分别与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支杆5的两端还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均为伸缩杆,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的右端之间还铰接有第一u形管10,该第一u形管10与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的最大铰接角度为逆时针180
°
,第一u形
管10为中空设计,在第一u形管10的内部还设有第二u形管13,第二u形管13和第一u形管10之间滑动连接,并且第一u形管10在与第二u形管13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块,防止第二u形管13全部滑出第一u形管10,在第一连接杆8的两端、第一u形管10的右端两边均卷绕有魔术贴14,第一u形管10的中部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9,在u形固定座1的上端还设有夹紧螺栓11,夹紧螺栓11的下端穿过u形固定座1的上部,并且在夹紧螺栓11的下端还固定连接有圆形固定块12,夹紧螺栓11与u形固定座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2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病床的一边,使u形固定座1的下部与床底贴合,然后拧紧夹紧螺栓11使圆形固定块12下移,与u形固定座1一起将装置与病床的侧边固定连接,之后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型等实际情况对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的高度、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的长度进行调节,使装置的尺寸更适合使用,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者需要将病床的上部份升起一定高度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主杆3的高度、第一主杆2在滑道4上的位置,使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相对于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u形管10和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也相对转动,使装置的上部分倾斜,能够适用于调整后的病床,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魔术贴14,使装置与防渗布等粘合,避免伤口出血沾染病服、棉被等情况,使用者也可以将第二u形管13从第一u形管10的内部抽出,使之与病床的另外一侧抵接,让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会倾倒,在本装置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先将第二u形管13滑动收回第一u形管10的内部,然后向上翻转第一u形管10,使之与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重叠,因为第一支杆5相对于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可以转动,因此能带动折叠后的装置上部分都向下折叠收纳,节约了装置整体的收纳空间。
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