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直器遮盖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直器遮盖条,属于门板拉直器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现实生活中,门体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建筑用品,而门体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门板热胀冷缩等原因产生形变,使得门体关不紧或关不上,特别是木门和塑料门,其热胀冷缩时变形较为严重,且其变形后无法恢复至原有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拉直器应运而生。
3.拉直器虽有效地解决了门板的纵向弯曲变形的问题,如果柜门弯曲变形了可以通过调节拉直器的调节螺母将门调直。意大利omm款拉直器,包括拉直杆及拉直器遮盖条,拉直杆一端有凹凸牙,另一端设置有螺栓螺母,两个固定调节拉直杆用的脚杯和两个塑胶装饰盖四个部分组成。以衣柜为例,在安装时,在门板上开设通槽,拉直杆装配至空腔后,将拉直器遮盖条压入门板的通槽中,该款拉直器顶部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在关门时,该款拉直器由于顶部为弧形,使得门板与隔板存在较大的间隙,如此增大了灰尘落入衣柜的风险。
4.另外,若为了让柜门关好后,使门板和顶底板齐平,加工时,柜体中间的隔板需要内退,而且这种内退只是隔板内退,不是全部衣柜的顶板、底板、侧板及中间的隔板全部内退,如此将造成工厂操作不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小门板与隔板间的间隙的拉直器遮盖条。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拉直器遮盖条,包括遮盖部及至少两个与遮盖部连接的夹持部,夹持部向远离遮盖部的方向延伸,遮盖部与夹持部围绕形成空腔,遮盖部包括远离夹持部的第一部,第一部为平面。
7.进一步的,遮盖部还包括与第一部相对的第二部,第二部为平面,夹持部与第二部相连接。
8.进一步的,遮盖部还包括分别位于遮盖部的两端的第三部及第四部,第三部及第四部均为斜面,且遮盖部的横截面积自第一部向第二部延伸的方向逐渐变小。
9.进一步的,第三部沿第一对称面与第四部对称。
10.进一步的,第一部与第三部通过圆弧段连接,第一部与第四部通过圆弧段连接。
11.进一步的,夹持部数量为两个,夹持部倾斜设置,夹持部沿第一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夹持部间的水平距离自夹持部向远离遮盖部的方向逐渐变小。
12.进一步的,夹持部远离遮盖部的一端向靠近空腔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
13.进一步的,夹持部的远离空腔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卡条。
14.进一步的,卡条为弹性件。
15.进一步的,第一部上还设置有若干水平凹槽,凹槽沿拉直器遮盖条的长度方向延伸。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装置遮盖部的第一部做成平面,可减小遮盖部凸出门板的距离,即:可减小衣柜门板与衣柜隔板间的间隙,如此能减小灰尘落入衣柜的风险。另外,衣柜门板与衣柜隔板间的间隙减小后,工厂无需内退隔板,如此操作简便且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为:10是遮盖部,102是第三部,103是第四部,104是圆弧段,106是第一部,108是第二部,12是夹持部,122是弯折部,20是空腔,30是卡条,40是凹槽,50是门板,60是拉直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拉直器遮盖条为型材。
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直器遮盖条,包括遮盖部10及至少两个与遮盖部10连接的夹持部12,夹持部12向远离遮盖部10的方向延伸,遮盖部10与夹持部12围绕形成空腔20,遮盖部10包括远离夹持部12的第一部106,第一部106为平面,空腔20用于容纳拉直杆60。具体的,遮盖部10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夹持部12数量为两个,如图3所示,在门板50上开设通槽,拉直杆60装配空腔20后,将拉直器遮盖条压入门板50的通槽中;遮盖部10的第一部106做成平面可减小遮盖部10凸出门板50的距离,即:可减小衣柜门板50与衣柜隔板间的间隙,如此能减小灰尘落入衣柜的风险。另外,第一部106也可以为向靠近夹持部12方向凹陷的弧形面。
25.优选的,遮盖部10还包括与第一部106相对的第二部108,第二部108为平面,夹持部12与第二部108相连接。具体的,拉直杆60为圆杆,拉直器在调整时需转动拉直杆60,第二部108设置为平面使拉直杆60与第二部108为线接触,如此在拉直杆60在旋转时第二部108与拉直杆60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易于调整。
26.若第二部108设置为向远离第一部106的方向凸出的圆弧面,如此拉直杆60与第二部108仍为线接触,即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部108为平面时一样,但第二部108设置为向远离第一部106的方向凸出的圆弧面会增大遮盖部10的厚度,从而增加遮盖部10凸出门板50的距离,即增大了衣柜门板50与衣柜隔板间的间隙。
27.若第二部108设置为向靠近第一部106的方向凹陷的圆弧面,虽未增大遮盖部10的厚度,但如此使得拉直杆60与第二部108为面接触,即产生的摩擦力较第二部108为平面时大,不易于调整。
28.优选的,遮盖部10还包括分别位于遮盖部10的两端的第三部102及第四部103,第三部102及第四部103均为斜面,且遮盖部10的横截面积自第一部106向第二部108延伸的方向逐渐变小。具体的,第三部102及第四部103均为斜面,如此在压入拉直器遮盖条时,可进一步减小遮盖部10凸出门板50的距离。
29.优选的,第三部102沿第一对称面与第四部103对称。具体的,第一对称面为与第二部108宽的中垂面,第三部102及第四部103对称设置可减小在压入拉直器遮盖条时,遮盖部10发生倾斜的风险,遮盖部10发生倾斜会增大遮盖部10凸出门板50的距离。
30.优选的,第一部106与第三部102通过圆弧段104连接,第一部106与第四部103通过圆弧段104连接。具体的,若第一部106与第四部103直接通过第三部102连接,即:第一部106与第四部103间形成锐角,如此在运输拉直器遮盖条的过程中发生碰撞易于损坏。另外,第一部106与第四部103间也可倒直角连接。
31.优选的,夹持部12数量为两个,夹持部12倾斜设置,夹持部12沿第一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夹持部12间的水平距离自夹持部12向远离遮盖部10的方向逐渐变小。具体的,两个夹持部12若竖直设置,在开、关衣柜柜门的过程中,设置于空腔20内的拉直杆60易于与门板50发生碰撞,如此即会在开、关衣柜柜门时产生噪音,长时间使用又会损坏柜门或遮盖部10;夹持部12如此倾斜设置,可使拉直杆60卡在空腔20内,如此在开、关衣柜柜门时,可减小拉直杆60与门板50发生碰撞的风险。
32.优选的,夹持部12远离遮盖部10的一端向靠近空腔20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122。具体的,设置弯折部122可使拉直杆60更好的卡在空腔20内,进一步的减小拉直杆60与门板50发生碰撞的风险。
33.优选的,夹持部12的远离空腔20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卡条30。具体的,卡条30为弹性件,卡条30可选择pvc等材质,两夹持部12均设置有卡条30,两侧卡条30的最外侧的连线距离略大于门板通槽的宽度,上述外侧指的是远离空腔20的一侧;在压入拉直器遮盖条时,卡条30发生形变卡入该门板通槽中,如此卡条30可使拉直器遮盖条与门板通槽紧密连接。
34.优选的,第一部106上还设置有若干水平凹槽40,凹槽40沿拉直器遮盖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的,设置凹槽40一方面能使拉直器遮盖条美观,另一方面便于张贴装饰物。
35.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此外,本实用实用新型所有技术方案均可进行组合。“包括”一词不排除其它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第一”、“第二”等词语仅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在本文中,“平行”、“垂直”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