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合成氯化石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氯化石蜡低温催化反应釜。
背景技术:
2.氯化石蜡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具有低挥发性、阻燃、电绝缘性良好、价廉等优点,可用作阻燃剂和聚氯乙烯助增塑剂。广泛用于生产电缆料、地板料、软管、人造革、橡胶等制品。氯化石蜡是以含直链正构烷烃95%的液体石蜡为原料,经氯化反应而制得的氯化烷烃混合物。为避免产品因高温导致物料分解而发生颜色加深的现象,需要通过低温催化反应装置进行制备,而现有的低温催化反应装置存在物料粘壁和底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易发生因高温导致物料分解而发生颜色加深的现象,影响产品加工质量,为此,亟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氯化石蜡低温催化反应釜,包括设有弧形底的釜本体,所述釜本体顶部设有驱动机构、加料口、排气口、助剂添加口和料位观察窗,底部设有支腿和排料口,所述加料口、排气口、助剂添加口和排料口上分别设有截止阀,所述釜本体外部套设有冷却夹套,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分散组件,所述冷却夹套与外部的冷却液供给管路和冷却液回液管路相连通,所述搅拌分散组件用于将氯气导入釜本体内腔的下部和底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搅拌分散组件对釜本体内的物料进行高效搅拌,所述搅拌分散组件上设置有侧刮板和底刮板,所述侧刮板用于防止物料在釜本体的侧壁上粘结,所述底刮板用于防止物料在釜本体的底壁上粘结。
5.优选的,所述搅拌分散组件包括旋转分散管和第一支撑座,所述旋转分散管的上端与釜本体的顶部转动且密封连接,下端穿设在第一支撑座上且与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且旋转分散管的下部侧壁上均布有多个氯气分散孔,底部设有氯气排放口,所述氯气分散孔和氯气排放口分别与旋转分散管的内腔相导通,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支撑杆固定在排料口上方,所述旋转分散管的顶端通过旋转接头转动且密封连接有氯气供给管路,且氯气供给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旋转分散管靠近旋转接头端套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机构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分散管的中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多组弧形搅拌片,位于旋转分散管同一侧的多组弧形搅拌片的末端连接在一根侧刮板上,所述侧刮板与釜本体的侧壁相匹配,且与釜本体的侧壁间留设有2~3mm的间隙。
6.优选的,所述旋转分散管的下部同轴套设有一个水平锥齿轮,所述水平锥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一个竖直锥齿轮,两个所述竖直锥齿轮的中心分别固定穿设有一根旋转轴,两根所述旋转轴远离旋转分散管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侧的釜本体的内壁上,且每根旋转轴靠近其对应的竖直锥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在釜本体的内壁上,每根旋转轴的两侧分别对应连接有多根搅拌杆,位
于旋转轴同一侧的多根搅拌杆的末端连接在一根底刮板上,所述底刮板与釜本体的弧形底相匹配,且底刮板与弧形底之间留设有2~3mm的间隙,且底刮板与弧形搅拌片互不干涉。
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釜本体顶部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釜本体的顶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却夹套的侧壁外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减速电机分别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pt100,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 pt124g-210。
1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该便于更换的氯化石蜡低温催化反应釜正常使用的其它装置或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和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如料位观察窗采用耐高温、耐高温的透明观察窗。
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料口向釜本体内添加原料液化石蜡,通过助剂添加口分阶段向釜本体内添加助剂,通过排气口,可对釜本体进行泄压操作,快速调节釜本体内的压力,通过冷却夹套,可对釜本体的反应温度进行高效调节,通过搅拌分散组件,既可将氯气导引到釜本体的下部和底部,便于氯气与液化石蜡的充分反应,同时对釜本体底部的物料起到吹扫分散的作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搅拌分散组件对釜本体内的物料进行高效搅拌,实现了物料的高效流动和混合,提高了物料反应温度的均匀性,通过侧刮板和底刮板,可在反应过程中及时对釜本体的内侧壁和内底壁进行清扫,避免物料粘壁。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能够解决氯化石蜡低温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物料粘壁和底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可消除因高温导致物料分解而发生颜色加深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的g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3是图1中的h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地描述,在此处的描述仅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8.实施例
1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氯化石蜡低温催化反应釜,包括设有弧形底的釜本体1,所述釜本体1顶部设有驱动机构、加料口2、排气口3、助剂添加口4和料位观察窗5,底部设有支腿6和排料口7,所述加料口2、排气口3、助剂添加口4和排料口7上分别设有截止阀,所述釜本体1外部套设有冷却夹套 8,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分散组件,所述冷却夹套8与外部的冷却液供给管路9 和冷却液回液管路10相连通,所述搅拌分散组件用于将氯气导入釜本体1内腔的下部和底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搅拌分散组件对釜本体1内的物料进行
高效搅拌,所述搅拌分散组件上设置有侧刮板11和底刮板12,所述侧刮板11用于防止物料在釜本体1的侧壁上粘结,所述底刮板12用于防止物料在釜本体1 的底壁上粘结。
20.所述搅拌分散组件包括旋转分散管13和第一支撑座14,所述旋转分散管 13的上端与釜本体1的顶部转动且密封连接,下端穿设在第一支撑座14上且与第一支撑座14转动连接,且旋转分散管13的下部侧壁上均布有多个氯气分散孔 15,底部设有氯气排放口,所述氯气分散孔15和氯气排放口分别与旋转分散管13的内腔相导通,所述第一支撑座14通过第一支撑杆固定在排料口7上方,所述旋转分散管13的顶端通过旋转接头16转动且密封连接有氯气供给管路17,且氯气供给管路17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旋转分散管13靠近旋转接头16端套设有从动轮18,所述驱动机构与从动轮18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分散管13的中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多组弧形搅拌片19,位于旋转分散管13同一侧的多组弧形搅拌片19的末端连接在一根侧刮板11上,所述侧刮板11与釜本体1的侧壁相匹配,且与釜本体1的侧壁间留设有2mm的间隙。
21.所述旋转分散管13的下部同轴套设有一个水平锥齿轮20,所述水平锥齿轮 20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一个竖直锥齿轮21,两个所述竖直锥齿轮21的中心分别固定穿设有一根旋转轴22,两根所述旋转轴22远离旋转分散管13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侧的釜本体1的内壁上,且每根旋转轴22靠近其对应的竖直锥齿轮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23,所述第二支撑座23通过第二支撑杆(图中未示出)固定在釜本体1的内壁上,每根旋转轴22的两侧分别对应连接有多根搅拌杆24,位于旋转轴22同一侧的多根搅拌杆24的末端连接在一根底刮板12上,所述底刮板12与釜本体1的弧形底相匹配,且底刮板12与弧形底之间留设有2的间隙,且底刮板12与弧形搅拌片19互不干涉。
2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釜本体1顶部的减速电机25,所述减速电机25的输出轴上端设有驱动轮26,所述驱动轮26通过传送带27与从动轮18传动连接。所述釜本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8和压力传感器29,所述冷却夹套8 的侧壁外设有控制面板30,所述温度传感器28、压力传感器29和减速电机25 分别与控制面板30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28的型号为pt100,所述压力传感器29的型号为pt124g-210。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料口2向釜本体1内添加原料液化石蜡,通过助剂添加口4分阶段向釜本体1内添加助剂,通过排气口7,可对釜本体1 进行泄压操作,快速调节釜本体1内的压力,通过冷却夹套8,可对釜本体1的反应温度进行高效调节,通过搅拌分散组件,既可将氯气导引到釜本体1的下部和底部,便于氯气与液化石蜡的充分反应,同时对釜本体1底部的物料起到吹扫分散的作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搅拌分散组件对釜本体1内的物料进行高效搅拌,实现了物料的高效流动和混合,提高了物料反应温度的均匀性,通过侧刮板 11和底刮板12,可在反应过程中及时对釜本体1的内侧壁和内底壁进行清扫,避免物料粘壁。
24.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