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钻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手持式钻凿装置,需要使用者手持负重,导致在需要长时间钻凿时,造成使用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量,此外,钻凿时,通常需要使用者对钻凿装置施加向前的推进力,使钻凿装置向前行进,传统的手持式钻凿装置由于已经消耗了使用者大部分体力,造成使用者无法很好的对钻凿装置施加向前的推进力,也不能稳定的钻凿出需要的孔形,通常由于使用者的手抖现象,导致钻凿孔较为歪斜扭曲,且由于手持式钻凿装置需要使用者负重,导致使用者难以操控以及调整钻凿方向,提升了操作难度以及操作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包括钻凿机构以及连接在钻凿机构下方的支撑机构;
6.所述钻凿机构包括钻凿机体,与钻凿机体滑动连接且位于其下方的滑盒、铰接在滑盒两侧的支撑件、与支撑件转动连接的底座;
7.所述钻凿机体的下方设有凸形滑轨,所述凸形滑轨的两侧设有半圆柱形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凸形滑轨等长,所述钻凿机体在凸形滑轨的前后侧连接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板,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柱以及固定在阻挡板上且位于导向柱外侧的反馈弹簧;
8.所述滑盒设有与凸形滑轨外形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滑盒在外部两侧壁设有第一铰接柱,所述滑盒在限位槽的两侧壁设有薄板形的安装腔,所述滑盒通过安装腔连接有辅助滑动器;
9.所述支撑件包括凵形件,所述凵形件在两相对侧设有相对的第一铰接孔,所述凵形件的底部设有第二铰接柱;
10.所述底座设有与第二铰接柱匹配的第二铰接孔;
11.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设有脚形踏槽,与放置平台垂直连接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的圆周铰接有支撑伸缩杆,所述支撑伸缩杆与脚形踏槽的位置呈对称关系。
12.进一步限定,所述钻凿机体的后方设有轨迹形状为回形的握把,所述握把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钻凿机体的两侧,所述握把的内侧设有若干波浪形的持握槽,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回形的握把扩大使用者的可持握范围,同时通过回形握把上的波浪形持握槽便于使用者持握,提高持握舒适度。
13.进一步限定,所述辅助滑动器设有与安装腔形状匹配的固定底板,所述辅助滑动器在固定底板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滚珠,这样的结构设计,将辅助滑动器中凸形滑轨在限位槽内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珠的滚动摩擦,通过固定底板与安装腔的匹配完成安装。
14.进一步限定,所述凵形件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指针,所述底座设有转动角度刻度线,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指针表征支撑件的旋转点,通过转动角度刻度线来提供角度划分,由指针与转动角度刻度线两者共同配合,完成支撑件的旋转角度的读取。
15.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伸缩杆通过锁紧螺栓调节长度,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锁紧螺栓的松紧来调节支撑伸缩杆的长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钻凿机体上的凸形滑轨通过限位槽内的辅助滑动器滑动,因此钻凿机体的操控较为轻松,且钻凿机体重量由滑盒承载,避免了使用者直接承载,避免了传统的手持式钻凿装置,需要使用者手持负重,导致在需要长时间钻凿时,造成使用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量;
18.2.通过滑盒对钻凿机体的限位以及承重,使得使用者只需要调整并把控钻凿机体的方向即可,大大提高了钻凿孔的规范度,同时,由于钻凿装置便于操控,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3.便于调节钻凿方向。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中钻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中钻凿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中滑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中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中辅助滑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9.钻凿机构1;
30.钻凿机体11、凸形滑轨111、配合槽1111、握把112、持握槽1121;
31.滑盒12、限位槽122、第一铰接柱121、安装腔123;
32.阻挡机构13、阻挡板131、导向柱132、反馈弹簧133;
33.支撑件14、凵形件141、第一铰接孔142、第二铰接柱143、指针144;
34.底座15、转动角度刻度线151;
35.辅助滑动器16、固定底板161、滚珠162;
36.支撑机构2;
37.升降柱21、支撑伸缩杆22、锁紧螺栓23、放置平台24、脚形踏槽241。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39.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运输的地质工程用钻凿装置,包括钻凿机构1以及连接在钻凿机构1下方的支撑机构2;
40.钻凿机构1包括钻凿机体11,与钻凿机体11滑动连接且位于其下方的滑盒12、铰接在滑盒12两侧的支撑件14、与支撑件14转动连接的底座15;
41.钻凿机体11的下方设有凸形滑轨111,凸形滑轨111的两侧设有半圆柱形的配合槽1111,配合槽1111与凸形滑轨111等长,钻凿机体11在凸形滑轨111的前后侧连接有阻挡机构13,阻挡机构13包括阻挡板131,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柱132以及固定在阻挡板131上且位于导向柱132外侧的反馈弹簧133;
42.滑盒12设有与凸形滑轨111外形适配的限位槽122,滑盒12在外部两侧壁设有第一铰接柱121,滑盒12在限位槽122的两侧壁设有薄板形的安装腔123,滑盒12通过安装腔123连接有辅助滑动器16;
43.支撑件14包括凵形件141,凵形件141在两相对侧设有相对的第一铰接孔142,凵形件141的底部设有第二铰接柱143;
44.底座15设有与第二铰接柱143匹配的第二铰接孔;
45.支撑机构2包括放置平台24,放置平台24设有脚形踏槽241,与放置平台24垂直连接的升降柱21,升降柱21与底座15固定连接,升降柱21的圆周铰接有支撑伸缩杆22,支撑伸缩杆22与脚形踏槽241的位置呈对称关系。
46.本案实施中,钻凿装置通过放置平台24放置在钻凿壁的前方,使用者打开铰接在前方的支撑伸缩杆22,调节其长度,使支撑伸缩杆22稳固的支撑在前方,使用者通过脚形踏槽241站在放置平台24上,通过自身的重量压稳钻凿装置,从而保证钻凿时,装置的整体稳定性,钻凿装置的高度则通过支撑机构2中的升降柱21完成;
47.使用者持握钻凿机体11,使钻凿机体11在滑盒12中运动,从而调整钻凿的深度,由于钻凿机体11上的凸形滑轨111通过限位槽122内的辅助滑动器16滑动,因此钻凿机体11的操控较为轻松,且钻凿机体11重量由滑盒12承载,避免了使用者直接承载,避免了传统的手持式钻凿装置,需要使用者手持负重,导致在需要长时间钻凿时,造成使用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量,此外,钻凿时,通常需要使用者对钻凿装置施加向前的推进力,使钻凿装置向前行进,传统的手持式钻凿装置由于已经消耗了使用者大部分体力,造成使用者无法很好的对钻凿装置施加向前的推进力,也不能稳定的钻凿出需要的孔形,通常由于使用者的手抖现象,导致钻凿孔较为歪斜扭曲,本实用新型通过滑盒12对钻凿机体11的限位以及承重,使
得使用者只需要调整并把控钻凿机体11的方向即可,大大提高了钻凿孔的规范度,同时,由于钻凿装置便于操控,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在控制最大向前推进量时,通过阻挡机构13来完成,当钻凿机体11不断向前行进,位于后方的阻挡机构13上的反馈弹簧133与滑盒12的后壁接触,随着钻凿机体11继续前进,反馈弹簧133传递给使用者更大的阻力,提示使用者最大行程即将到达,当导向柱132与滑盒12后壁接触时,最大行程达到;
48.当需要调整钻凿的钻凿方向时,钻凿机体11可以通过滑盒12的转动,以及支撑件14的转动完成,具体过程如下,钻凿机体11做俯仰倾角调整时,通过前后转动钻凿机体11,带动滑盒12相对于支撑件14转动,滑盒12通过第一铰接柱121与凵形件141上的第一铰接孔142连接,因此滑盒12可以转动;钻凿机体11做水平转角调整时,扭动钻凿机体11,钻凿机体11带动滑盒12转动,滑盒12带动支撑件14相对于底座15发生转动,支撑件14通过第二铰接柱143与底座15上的第二铰接孔匹配连接。
49.优选,钻凿机体11的后方设有轨迹形状为回形的握把112,握把1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钻凿机体11的两侧,握把112的内侧设有若干波浪形的持握槽1121,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回形的握把112扩大使用者的可持握范围,同时通过回形握把112上的波浪形持握槽1121便于使用者持握,提高持握舒适度。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便于持握钻凿机体11的其它结构。
50.优选,辅助滑动器16设有与安装腔123形状匹配的固定底板161,辅助滑动器16在固定底板161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滚珠162,这样的结构设计,将辅助滑动器16中凸形滑轨111在限位槽122内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珠162的滚动摩擦,通过固定底板161与安装腔123的匹配完成安装。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辅助滑动器16其它的结构形状。
51.优选,凵形件141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指针144,底座15设有转动角度刻度线151,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指针144表征支撑件14的旋转点,通过转动角度刻度线151来提供角度划分,由指针144与转动角度刻度线151两者共同配合,完成支撑件14的旋转角度的读取。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用于表征支撑件14旋转角度的其它结构。
52.优选,支撑伸缩杆22通过锁紧螺栓23调节长度,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锁紧螺栓23的松紧来调节支撑伸缩杆22的长度。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调节支撑伸缩杆22长度的其它结构。
53.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