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9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


背景技术:

2.现有手表编码器组件自动化生产线中,手表编码器组件由夹爪直接夹取,但是此类夹爪由气缸直接驱动,夹爪在夹持过程中往往存在夹持力不够稳定,夹持保持力矩小,不能满足稳定夹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可有效实现手表编码器组件的夹紧,加持力稳定,保持力矩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包括安装壳体、气缸、同步块、驱动块和夹爪组件,所述安装壳体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凸形结构的滑槽,所述滑槽在安装壳体一侧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气缸横向设置于安装壳体顶部并与滑槽呈垂直分布,所述夹爪组件的顶部呈凸形结构对应设置于滑槽内,所述夹爪组件顶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壳体且一端通过同步块与气缸的驱动端对应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爪组件和第二夹爪组件,所述第二夹爪组件设置于滑槽的开口侧。
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在第一夹爪组件和第二夹爪组件之间设置有定位板,所述第一夹爪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组件与定位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弹簧组件与定位板对应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组件的顶部在气缸的驱动方向平行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在滑槽的开口侧呈斜面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块呈长方体对应设置于驱动槽内。
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块一侧对应设置有斜锲与斜面对应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顶部在滑槽的开口侧还设置有直角安装块。
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直角安装块的纵向端内侧设置有力传感器与安装壳体的侧壁间隔设置。
1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力传感器还与第二夹爪组件的侧边顶部对应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可有效实现手表编码器组件的夹紧,加持力稳定,保持力矩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安装壳体和直角安装块的立体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直角安装块的立体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气缸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结合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包括安装壳体1、气缸2、同步块3、驱动块4和夹爪组件。
21.其中,所述安装壳体1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凸形结构的滑槽5,用于安装夹爪组件及实现夹爪组件沿滑槽方向的移动。
22.所述滑槽5在安装壳体1一侧贯穿设置有开口6,以便夹爪组件在驱动下移出滑槽5以方便测量驱动的夹持力。
23.所述气缸2横向设置于安装壳体1顶部并与滑槽5呈垂直分布,气缸2用以提供夹爪组件移动的驱动夹持力。
24.所述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爪组件7和第二夹爪组件8,所述第一夹爪组件7和第二夹爪组件8的顶部呈凸形结构对应设置于滑槽5内,所述第二夹爪组件8设置于滑槽5的开口6侧,第一夹爪组件7和第二夹爪组件8用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滑槽方向夹持手表编码器组件并移动。所述第一夹爪组件7的顶部在气缸2的驱动方向平行设置有驱动槽9,所述驱动块4呈长方体对应设置于驱动槽9内,所述驱动块4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壳体1且一端通过同步块3与气缸2的驱动端对应连接,气缸2通过同步块3带动驱动块4沿驱动槽9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槽9在滑槽5的开口6侧呈斜面10设置,所述驱动块4一侧对应设置有斜锲11与斜面10对应设置,当驱动块4在气缸2驱动下沿驱动槽9移动时,斜锲11通过与驱动槽9的斜面10继续驱动第一夹爪组件7朝向第二夹爪组件8移动,进而实现气缸2推动斜锲11将气缸2的夹持力和止推力放大,保持力矩变大。
25.所述安装壳体1顶部在滑槽5的开口6侧还设置有直角安装块12,所述直角安装块12的纵向端内侧设置有力传感器13与安装壳体1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力传感器13还与第二夹爪组件8的侧边顶部对应设置,当气缸2持续通过斜锲11驱动第一夹爪组件7移动与第二夹爪组件8移动夹紧,第二夹爪组件8持续给力传感器13加压,通过力传感器13测量第一
夹爪组件7移动与第二夹爪组件8的夹持力的大小。
26.所述安装壳体1在第一夹爪组件7和第二夹爪组件8之间设置有定位板14,所述第一夹爪组件7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组件15与定位板14对应连接,用以当气缸2带动斜锲11推出驱动槽9时,第一弹簧组件15将第一夹爪组件复位打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组件8上设置有第二弹簧组件16与定位板14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组件16用以将第二夹爪组件8与压力传感器13靠近。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可有效实现手表编码器组件的夹紧,加持力稳定,保持力矩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气缸、同步块、驱动块和夹爪组件,所述安装壳体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凸形结构的滑槽,所述滑槽在安装壳体一侧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气缸横向设置于安装壳体顶部并与滑槽呈垂直分布,所述夹爪组件的顶部呈凸形结构对应设置于滑槽内,所述夹爪组件顶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壳体且一端通过同步块与气缸的驱动端对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爪组件和第二夹爪组件,所述第二夹爪组件设置于滑槽的开口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在第一夹爪组件和第二夹爪组件之间设置有定位板,所述第一夹爪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组件与定位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弹簧组件与定位板对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组件的顶部在气缸的驱动方向平行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在滑槽的开口侧呈斜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呈长方体对应设置于驱动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一侧对应设置有斜锲与斜面对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顶部在滑槽的开口侧还设置有直角安装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安装块的纵向端内侧设置有力传感器与安装壳体的侧壁间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还与第二夹爪组件的侧边顶部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手表编码器组件夹爪,包括安装壳体、气缸、同步块、驱动块和夹爪组件,所述安装壳体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凸形结构的滑槽,所述滑槽在安装壳体一侧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气缸横向设置于安装壳体顶部并与滑槽呈垂直分布,所述夹爪组件的顶部呈凸形结构对应设置于滑槽内,所述夹爪组件顶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壳体且一端通过同步块与气缸的驱动端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实现手表编码器组件的夹紧,加持力稳定,保持力矩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量。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隆 徐乐 马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瑞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