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204



1.本实用新型设备属于助力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和发展,当前人们选择电动自行车时已经不再是仅追求外观,大家对行驶里程、骑行舒适性、电池充电方便、整车安全防盗,都有或多或少的考虑。通常助力车的前后轮直接安装在车架上,通常为了保证助力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后轮与车架之间会安装减震装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减震效果较差,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骑行体验较差,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设备针对助力车后轮与车架之间减震效果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震效果较好的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及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的缓冲架,所述后轮转动设置在缓冲架远离车架一端的两侧,所述车架内开设有沿车架长度方向贯穿车架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设置有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空腔内靠近缓冲架的一端,所述安装板朝向缓冲架的一端位于车架外部,上述缓冲架转动设置在安装板朝向缓冲架的一端上,所述缓冲架朝向车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压板,所述压板位于上述车架空腔内且该压板位于上述安装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位于上述压板与安装板之间。
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面与空腔上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侧板上端面上靠近车架的一侧固定设置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贴靠在上述空腔的上端面上,所述侧板上端面上靠近缓冲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转动块,所述缓冲架下端面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开在上述转动块上的转动槽,所述转动块与支撑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6.作为优选,支撑板上端固定设置有向远离支撑板方向延伸的顶板,该顶板贴靠在上述空腔的上端面上。
7.作为优选,所述压板朝向安装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卡接上述压缩弹簧的卡槽。
8.作为优选,所述卡槽中心固定设置有向安装板方向延伸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设在上述压缩弹簧内。
9.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沿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杆,所述安装板底部开设有沿安装板长度方向分布并与上述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后轮安装在缓冲架上,缓冲架转动设置在固定设置在车架内的安装板上,骑行时,对车架与缓冲架之间施加向下的力,使车架与缓冲架的连接处向下移动,缓冲架位于车架内的一端绕转动块向下转动,通过压板将向下的力施
加在位于压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压缩弹簧上,通过压缩弹簧对车架及缓冲架收到的冲击进行吸收,减震效果较好,大幅降低车架整体的震动。
附图说明
11.图1为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整体结构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长度方向的剖切视图;
14.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15.图5为转动块处的剖切视图。
16.图中标记:1、车架;2、缓冲架;3、空腔;4、安装板;5、压板;6、压缩弹簧;7、侧板;8、支撑板;9、转动块;10、转动槽;11、顶板;12、卡槽;13、限位柱;14、导向杆;15、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包括车架1本体及转动设置在车架1上的缓冲架2,所述后轮转动设置在缓冲架2远离车架1一端的两侧,所述车架1内开设有沿车架1长度方向贯穿车架1的空腔3,所述空腔3内固定设置有一个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位于空腔3内靠近缓冲架2的一端,所述安装板4朝向缓冲架2的一端位于车架1外部,上述缓冲架2转动设置在安装板4朝向缓冲架2的一端上,所述缓冲架2朝向车架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压板5,所述压板5位于上述车架1空腔3内且该压板5位于上述安装板4的上方,所述安装板4上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6,该压缩弹簧6位于上述压板5与安装板4之间。
18.所述安装板4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7,所述侧板7的上端面与空腔3上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侧板7上端面上靠近车架1的一侧固定设置一个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上端面贴靠在上述空腔3的上端面上,所述侧板7上端面上靠近缓冲架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转动块9,所述缓冲架2下端面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开在上述转动块9上的转动槽10,所述转动块9与支撑板8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支撑板8上端固定设置有向远离支撑板8方向延伸的顶板11,该顶板11贴靠在上述空腔3的上端面上。
19.通过将后轮安装在缓冲架2上,缓冲架2转动设置在固定设置在车架1内的安装板4上,骑行时,对车架1与缓冲架2之间施加向下的力,使车架1与缓冲架2的连接处向下移动,缓冲架2位于车架1内的一端绕转动块9向下转动,通过压板5将向下的力施加在位于压板5与安装板4之间的压缩弹簧6上,通过压缩弹簧6对车架1及缓冲架2收到的冲击进行吸收,减震效果较好,大幅降低车架1整体的震动。
20.所述压板5朝向安装板4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卡接上述压缩弹簧6的卡槽12。所述卡槽12中心固定设置有向安装板4方向延伸的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插设在上述压缩弹簧6内。使助力车在使用过程中压缩弹簧6始终卡接在卡槽12内,稳定性较好。
21.所述空腔3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沿车架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杆14,所述安装板4底部开设有沿安装板4长度方向分布并与上述导向杆14相配合的导向槽15。安装板4在安装时通过将安装板4放置在空腔3内,将安装板4上的导向槽15卡接在空腔3内的导向杆14上,沿车架1长度方向将安装板4推动至合适的位置即可进行安装板4的固定,安装时较为方便。
22.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本体及转动设置在车架(1)上的缓冲架(2),后轮转动设置在缓冲架(2)远离车架(1)一端的两侧,所述车架(1)内开设有沿车架(1)长度方向贯穿车架(1)的空腔(3),所述空腔(3)内固定设置有一个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位于空腔(3)内靠近缓冲架(2)的一端,所述安装板(4)朝向缓冲架(2)的一端位于车架(1)外部,上述缓冲架(2)转动设置在安装板(4)朝向缓冲架(2)的一端上,所述缓冲架(2)朝向车架(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压板(5),所述压板(5)位于上述车架(1)空腔(3)内且该压板(5)位于上述安装板(4)的上方,所述安装板(4)上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6),该压缩弹簧(6)位于上述压板(5)与安装板(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7),所述侧板(7)的上端面与空腔(3)上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侧板(7)上端面上靠近车架(1)的一侧固定设置一个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上端面贴靠在上述空腔(3)的上端面上,所述侧板(7)上端面上靠近缓冲架(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转动块(9),所述缓冲架(2)下端面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开在上述转动块(9)上的转动槽(10),所述转动块(9)与支撑板(8)之间留有一定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8)上端固定设置有向远离支撑板(8)方向延伸的顶板(11),该顶板(11)贴靠在上述空腔(3)的上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朝向安装板(4)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卡接上述压缩弹簧(6)的卡槽(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2)中心固定设置有向安装板(4)方向延伸的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插设在上述压缩弹簧(6)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沿车架(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杆(14),所述安装板(4)底部开设有沿安装板(4)长度方向分布并与上述导向杆(14)相配合的导向槽(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力车双层防撞减震车架。它解决了现有助力车后轮与车架之间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后轮安装在缓冲架上,缓冲架转动设置在固定设置在车架内的安装板上,骑行时,对车架与缓冲架之间施加向下的力,使车架与缓冲架的连接处向下移动,缓冲架位于车架内的一端绕转动块向下转动,通过压板将向下的力施加在位于压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压缩弹簧上,通过压缩弹簧对车架及缓冲架收到的冲击进行吸收,减震效果较好,大幅降低车架整体的震动。降低车架整体的震动。降低车架整体的震动。


技术研发人员:周宁 卢江涛 王伟成 施武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九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