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高效工业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业制氧大多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氮气会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液态氧气经过压缩机的压缩装入高压钢瓶贮存,或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工厂、车间使用。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氧气,每小时可以产出数干、万立方米的氧气,而且所耗用的原料仅仅是空气,所以这种制氧方法一直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3.现有的工业制氧装置在加热蒸发液态空气时,通常会采用电力带动搅拌装置来对液态空气进行搅拌,以此提高液态氧气的生成效率,但该方法耗费电能;且现有的工业制氧装置都是直接将空气通入加压降温装置中,但是空气中存在很多粉尘,导致后续制取的氧气纯度不够,降低了制氧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力带动搅拌装置耗费电能,且空气中存在粉尘导致后续制取的氧气纯度不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工业制氧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节能型高效工业制氧装置,包括加热外壳、反应外壳以及连接所述加热外壳与所述反应外壳的连接架,所述加热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加热外壳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加热外壳的外部,所述旋转轴的外部上端设置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一侧连通有氮气输入管道,所述固定外壳的另一侧连通有氮气输出管道,所述氮气输入管道远离所述固定外壳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轮,且所述驱动轮套接在所述旋转轴的外部,所述旋转轴的外部安装有多个搅拌桨叶,所述反应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降温高压机。
7.优选地,所述加热外壳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部滑动连接有转动圆盘,所述转动圆盘套接在所述旋转轴的外部。
8.优选地,所述输出管道远离所述固定外壳的一端连通有氮气收集箱。
9.优选地,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反应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反应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反应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吸风机的下方,所述反应外壳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反应外壳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挡板上均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反应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反应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输气口,所述反应外壳的底部连通有输
液管道,所述输液管道远离所述反应外壳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外壳的内部连通。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外壳对液态空气进行加热,使蒸发出的氮气从氮气输入管道进入固定外壳中,进而使氮气气流推动驱动轮转动,从而使旋转轴带动搅拌桨叶对加热外壳内部的液态空气进行搅拌,加快液态氧气的生成,该搅拌方式无需使用到电,节约了大量的电能。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风机将空气吸入反应外壳中,使过滤网过滤空气中的粉尘,过滤完粉尘的空气挤压挡板并进入反应外壳的内部下端进行低温加压,从而使得制取的氧气纯度更高,提高了制氧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工业制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工业制氧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工业制氧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吸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加热外壳;2、反应外壳;21、输气口;3、连接架;4、旋转轴;5、固定外壳;6、氮气输入管道;7、氮气输出管道;8、驱动轮;9、搅拌桨叶;10、降温高压机;11、固定柱;12、转动圆盘;13、氮气收集箱;14、吸风机;15、过滤网;16、挡板;17、复位弹簧;18、输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参照图1-4,一种节能型高效工业制氧装置,包括加热外壳1、反应外壳2以及连接加热外壳1与反应外壳2的连接架3,加热外壳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4,旋转轴4远离加热外壳1的一端贯穿至加热外壳1的外部,旋转轴4的外部上端设置有固定外壳5,固定外壳5的顶部与反应外壳2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外壳5的一侧连通有氮气输入管道6,固定外壳5的另一侧连通有氮气输出管道7,输出管道7远离固定外壳5的一端连通有氮气收集箱13,氮气输入管道6远离固定外壳5的一端与加热外壳1的内部连通,固定外壳5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轮8,且驱动轮8套接在旋转轴4的外部,旋转轴4的外部安装有多个搅拌桨叶9,反应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降温高压机10,通过加热外壳1对液态空气进行加热,使蒸发出的氮气从氮气输入管道6进入固定外壳5中,进而使氮气气流推动驱动轮8转动,从而使旋转轴4带动搅拌桨叶9对加热外壳1内部的液态空气进行搅拌,加快液态氧气的生成,该搅拌方式无需使用到电,节约了大量的电能。
23.其中,加热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的外部滑动连接有转动圆盘
12,转动圆盘12套接在旋转轴4的外部,转动圆盘12的设置增加旋转轴4的稳定性。
24.其中,反应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吸风机14,反应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5,过滤网15位于吸风机14的下方,反应外壳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挡板16,两个挡板16分别铰接在反应外壳2的两侧壁上,两个挡板16上均安装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远离挡板16的一端与反应外壳2的内部固定连接,通过吸风机14将空气吸入反应外壳2中,使过滤网15过滤空气中的粉尘,过滤完粉尘的空气挤压挡板16并进入反应外壳2的内部下端进行低温加压,从而使得制取的氧气纯度更高,提高了制氧装置的实用性。
25.其中,反应外壳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输气口21,反应外壳2的底部连通有输液管道18,输液管道18远离反应外壳2的一端与加热外壳1的内部连通,液态空气生成后,打开输液管道18上的阀门使液态空气进入加热外壳1的内部进行后续的加热。
26.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启动吸风机14的工作状态,使吸风机14将空气吸入反应外壳2中,从而使过滤网15过滤空气中的粉尘,过滤完粉尘的空气挤压挡板16并进入反应外壳2的内部下端,随后降温高压机10对过滤完粉尘的空气进行低温加压,待过滤完粉尘的空气变为液态空气之后,打开输液管道18上的阀门使液态空气进入加热外壳1的内部,使加热外壳1对液态空气进行加热,从而使氮气蒸发,蒸发出的氮气从氮气输入管道6进入固定外壳5中,进而使氮气气流推动驱动轮8转动,从而使旋转轴4带动搅拌桨叶9对加热外壳1内部的液态空气进行搅拌,加快液态氧气的生成,最终生成的氮气从7氮气输出管道中进入氮气收集箱13中。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