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塑料加工用夹具。
背景技术:
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但是在塑料制品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有着不同的加工需求,因此不仅需要对塑料进行夹持,同时又要能对塑料制品位置进行调节。
3.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螺栓内侧连接有固定夹,固定夹的夹紧面设置成v形,即可夹紧不同直径的塑料管材,通过设置有橡胶垫,即可防止对塑料管材造成磨损或划痕,通过设置活动座,即可使得刀架使用和换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固定夹外侧固定有导杆,导杆另一侧贯穿转筒,即可使得固定夹的移动夹紧过程更加稳定,防止路径偏移,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够实现带动塑料工件进行位置旋转调节,同时现有技术不能够对不同长度大小的塑料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所以现有技术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料加工用夹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塑料加工用夹具,包括安装座、支撑腿、转动机构、转动板、安装组件和旋转限位机构;
7.所述支撑腿固定于安装座底部;
8.转动机构安装于安装座远离支撑腿的一侧;
9.转动板安装于转动机构远离安装座的一端;
10.安装组件包括间距调节机构、安装板和夹持机构,间距调节机构固定于转动板远离转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板固定于间距调节机构上,夹持机构安装于安装板上;
11.旋转限位机构固定于夹持机构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和安装座转动连接,第二齿轮轴和转动板固定连接,转动板靠近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旋转环槽,安装座固定连接旋转支撑板,旋转支撑板靠近旋转环槽的一端位于旋转环槽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固定板,调节固定板设有两块,调节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调节杆,调节杆滑动连接调节块,调节块螺纹连接螺栓。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固定壳,夹持固定壳和安装板转动连接,夹持固定壳内固定连接两个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远离夹持固定
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持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限位机构包括旋转杆,旋转杆和夹持固定壳固定连接,旋转杆螺纹连接螺纹杆,螺纹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把手,螺纹杆远离限位把手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板。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机构能够实现工件的位置旋转调节,通过设置间距调节机构能够实现针对不同长度的工件进行安放,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夹持,通过设置旋转限位机构能够实现对工件的径向位置进行控制,提高了塑料加工时夹持的效率,同时丰富了夹具的功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塑料加工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塑料加工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塑料加工用夹具的正视图。
20.图中:1、安装座;2、支撑腿;3、转动机构;301、电机;302、第一齿轮轴;303、第一齿轮;304、第二齿轮;305、第二齿轮轴;306、旋转环槽;307、旋转支撑板;4、转动板;5、间距调节机构;501、调节固定板;502、调节杆;503、调节块;504、螺栓;6、安装板;7、夹持机构;701、夹持固定壳;702、电动伸缩杆;703、夹持板;8、旋转限位机构;801、旋转杆;802、螺纹杆;803、限位把手;804、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3,一种塑料加工用夹具,包括安装座1、支撑腿2、转动机构3、转动板4、安装组件和旋转限位机构8;
25.所述支撑腿2固定于安装座1底部;
26.转动机构3安装于安装座1远离支撑腿2的一侧,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电机301,电机301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轴302,第一齿轮轴302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03,第一齿轮303齿轮啮合第二齿轮304,第二齿轮304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轴305,第二齿轮轴305和安装座1转动连接,第二齿轮轴305和转动板4固定连接,转动板4靠近安装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旋转环槽306,安装座1固定连接旋转支撑板307,旋转支撑板307靠近旋转环槽306的一端位于旋转环槽306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开启电机301,电机301输出轴转动会带动第一齿轮轴302转动,由此实现带动第一齿轮303转动,此时使得第二齿轮304转动,此时会让第二齿轮轴305转动,用以实现夹持机构7的旋转,从而改变工件的位置。
27.转动板4安装于转动机构3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
28.安装组件包括间距调节机构5、安装板6和夹持机构7,间距调节机构5固定于转动板4远离转动机构3的一侧,安装板6固定于间距调节机构5上,夹持机构7安装于安装板6上;
29.具体的,间距调节机构5固定于转动板4远离转动机构3的一侧,所述间距调节机构5包括调节固定板501,调节固定板501设有两块,调节固定板501之间固定连接调节杆502,调节杆502滑动连接调节块503,调节块503螺纹连接螺栓504,用以实现调节夹持机构的间距,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夹持,具体为调节调节块503在调节杆502上的位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此时拧紧螺栓504,此时就能够实现对调节块503的位置进行限位。
30.旋转限位机构8固定于夹持机构7上。
31.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夹持固定壳701,夹持固定壳701和安装板6转动连接,夹持固定壳701内固定连接两个电动伸缩杆702,电动伸缩杆702远离夹持固定壳701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持板703,用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32.实施例2
33.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旋转限位机构8包括旋转杆801,旋转杆801和夹持固定壳701固定连接,旋转杆801螺纹连接螺纹杆802,螺纹杆802远离安装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把手803,螺纹杆802远离限位把手803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板804。
34.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工件的长度调节调节块503的间距,当调整至合适间距时,此时拧紧螺栓504,从而完成对调节块503位置的固定,接下来将需要夹持的工件放置在夹持板703之间,接下来开启电动伸缩杆702,由此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接下来如需改变工件的径向位置,则转动限位把手803,使得限位板804不与安装板6接触,由此实现工件旋转,旋转至指定位置后,此时转动限位把手803,实现限位板804与安装板6接触,由此使得位置的限位固定,如需调节工件的位置,则开启电机301,通过转动机构3实现对工件位置的改变。
3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机构3能够实现工件的位置旋转调节,通过设置间距调节机构5能够实现针对不同长度的工件进行安放,通过设置夹持机构7能够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夹持,通过设置旋转限位机构8能够实现对工件的径向位置进行控制,提高了塑料加工时夹持的效率,同时丰富了夹具的功能。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