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油杆打靶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油杆组件的打靶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2.喷油杆组件打靶试验,是在指定的供油压力下,燃油从喷口喷射出后,需要喷射一定的距离。喷射的流束需要在这个距离上落在指定的一个圆形区域,在该距离下射流离开该圆形区域的位置或流束有分叉视为不合格。
3.因此急需一款使用方便,可直观的查看试验结果,且方便对不合格喷口进行校正的试验工装用于喷油杆组件的打靶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便捷,便于查看试验结果,方便对不合格喷口进行校正的喷油杆组件的打靶试验工装。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油杆组件的打靶试验工装,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置有通孔,所述安转板上位于所述通孔的外周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喷油杆组件的螺孔,所述喷油杆组件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6.所述安装板上位于所述喷油杆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与同侧的喷口一一对应的第一靶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与同侧的喷口一一对应的第二靶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靶孔的内径为22-26mm,所述第一靶孔与对应的喷口之间的距离为180-220mm;所述第二靶孔的内径为22-26mm,所述第二靶孔与对应的喷口之间的距离为180-220mm。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相匹配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二侧板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10.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的打靶试验工装由安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组成,工装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12.进行试验时,喷油杆组件被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上,喷油杆的两侧分布有若干喷口。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喷油杆的两侧,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喷口一一对应的靶孔。燃油经喷口射出,满足要求的喷口其射出的流束可正常穿过对应的靶孔;不满足要求的喷口其射出的流束打在侧板上,或在靶孔之前出现分叉。试验员可直观的查看出喷油杆组件的测试结果。
13.当有不合格的喷口存在时,停止供油,采用油石对不合格的喷口进行打磨校正,然
后重新供油,查看校正后的喷口是否合格。不合格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喷口满足要求。喷油杆组件安装于安装板上,打磨校正操作十分便捷。
14.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采用连接部与燕尾槽配合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拆装方便,工装存储节省空间。
15.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喷油杆组件的打靶试验工装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喷油杆组件的打靶试验工装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喷油杆组件;2、安装板;3、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
21.11、喷油杆;12、安装部;13、喷口;
22.21、通孔;22、螺孔;
23.31、第一靶孔;
24.41、第二靶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7.请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油杆组件的打靶试验工装,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2,安装板2上开置有通孔21,安转板2上位于通孔21的外周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喷油杆组件1的螺孔22,喷油杆组件1穿过通孔21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上;
28.安装板2上位于喷油杆组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3,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侧板4;第一侧板3上开设有与同侧的喷口13一一对应的第一靶孔31,第二侧板4上开设有与同侧的喷口13一一对应的第二靶孔41。
29.在本实施例中,喷油杆组件1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喷油杆11,喷油杆1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12,安装部12上配置有用于安装喷油杆组件1的安装孔,喷油杆11的两侧分布有若干喷射燃油流束的喷口13,喷口13射出的燃油流束向斜前方射出。
30.进行打靶试验时,首先将喷油杆11穿过安装板2上的通孔21,使喷油杆11置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然后采用螺栓穿过安装部12上的安装孔并与对应的螺孔22螺纹连接,将喷油杆组件1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上,再将喷油杆组件1与供油设备相连接。
31.然后,启动供油设备,供油设备将燃油送入喷油杆组件1。燃油分别经两侧的喷口
13射出,满足要求的喷口13其射出的流束,一侧正常穿过对应的第一靶孔31,另一侧正常穿过对应的第二靶孔41;而不满足要求的喷口13其射出的流束打在第一侧板31或第二侧板41上,或在第一靶孔31或第二靶孔41之前出现分叉。
32.试验过程中,试验员可直观的查看出哪些喷口13满足要求,哪些喷口13不满足要求。当有不合格的喷口13存在时,停止供油设备供油,采用油石对不合格的喷口13进行打磨校正。然后重新供油,查看校正后的喷口13是否合格。不合格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喷口13全部满足要求。
33.打靶试验工装由安装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组成,工装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喷油杆组件1安装于安装板2上,打磨校正操作十分便捷。
3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靶孔31的内径为22-26mm,第一靶孔31与对应的喷口13之间的距离为180-220mm;第二靶孔41的内径为22-26mm,第二靶孔41与对应的喷口13之间的距离为180-220mm。
35.在本实施例中,供油设备以0.08
±
0.02mpa的压力进行供油,要求喷口13射出的燃油流束喷射到距其200mm直径为24mm的区域内。第一靶孔31和第二靶孔41按满足要求的性能参数进行开孔,确保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设置间距,及第一靶孔31和第二靶孔41的开孔孔径,均可根据喷油杆组件1的性能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测试要求。
3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2上对应第一侧板3开设有第一燕尾槽,第一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燕尾槽相匹配的第一连接部;安装板2上对应第二侧板4开设有第二燕尾槽,第二侧板4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燕尾槽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部与燕尾槽的配合,实现了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与安装板2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拆装方便,工装存储节省空间。
39.连接部与燕尾槽之间的公差小,契合度高,可确保喷口13与对应的第一靶孔31或第二靶孔41之间的相对位置,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4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安装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为硬质合金材料制成,质轻高强,耐久性优异。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