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印用可去毛刺的绕线辊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8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染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染印用可去毛刺的绕线辊。


背景技术:

2.染印,染色、印花是在纺织物上着色或显花的工艺,染色是全部上色,印花是局部上色。
3.在对染印过后的毛线进行收卷绕线时,毛线的表面还有一些毛刺,传统去毛刺工艺采用火燎的方式,但是绕线辊工作组不具有去毛刺的功能,毛线在输送的过程中因为摩擦还是会产生一些毛刺,从而无法将毛线表面的毛刺去除干净,影响毛线的生产质量;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染印用可去毛刺的绕线辊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印用可去毛刺的绕线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毛线的绕线辊在绕线工作中,无法将毛线表面的毛刺去除干净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染印用可去毛刺的绕线辊,包括底座和中转箱,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去毛刺辊和第二去毛刺辊,且第一去毛刺辊和第二去毛刺辊均通过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去毛刺辊和第二去毛刺辊均通过轴承与中转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去毛刺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流道,且第一热流道与第一去毛刺辊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去毛刺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热流道,且第二热流道与第二去毛刺辊设置为一体结构。
6.优选的,所述中转箱的下方安装有给排管,且给排管与中转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去毛刺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且第一进液口与第一去毛刺辊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去毛刺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且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去毛刺辊设置为一体结构。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线辊,且第一导线辊与支撑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减速器,且第一减速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与第一导线辊通过连轴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导线辊,且第二导线辊与支撑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四减速器,且第四减速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减速器与第二导线辊通过连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绕线辊,且绕线辊与支撑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五减速器,且第五减速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减速器与绕线辊通过连轴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中转箱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减速器和第三减速器,且第二减速器和第三减速器均与中转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与第一去毛刺辊通过连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速器与第二去毛刺辊通过连轴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去毛刺辊和第二去毛刺辊的设置,第一去毛刺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流道,第二去毛刺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热流道,第一热流道和第二热流道内部可注满热流,热流可以被加热的热油,从而通过热油对第一去毛刺辊和第二去毛刺辊进行加热,使得第一去毛刺辊和第二去毛刺辊的表面高温,通过高温熔化毛线表面的毛刺,从而实现去毛刺的效果,从而在对毛线进行绕组时,毛线的表面不会残留大量的毛刺,提高毛线的生产质量。
13.2.该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的设置,第一导线辊将毛线导向第一去毛刺辊,使得毛线与第一去毛刺辊表面贴合,同时在第一去毛刺辊的表面来回横向移动,从而增加毛线与第一去毛刺辊之间的接触面积,而第二导线辊位于第二去毛刺辊的一侧,从而拉着毛线在第二去毛刺辊的表面来回横向移动,从而使得毛线与第二去毛刺辊之间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此绕线辊组对毛线的去毛刺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染印用可去毛刺的绕线辊的俯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去毛刺辊和第二去毛刺辊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转箱的侧视图。
17.图中:1、底座;2、支撑板;3、第一导线辊;4、第一减速器;5、第一电机;6、第一去毛刺辊;7、第二去毛刺辊;8、中转箱;9、第二电机;10、第二减速器;11、第三电机;12、第三减速器;13、第二导线辊;14、第四电机;15、第四减速器;16、绕线辊;17、第五电机;18、第五减速器;19、第一进液口;20、第二进液口;21、第一热流道;22、第二热流道;23、给排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染印用可去毛刺的绕线辊,包括底座1和中转箱8,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与底座1固定连接,支撑板2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去毛刺辊6和第二去毛刺辊7,第一去毛刺辊6和第二去毛刺辊7均通过轴承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第一去毛刺辊6和第二去毛刺辊7均通过轴承与中转箱8转动连接,第一去毛刺辊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流道21,第一热流道21与第一去毛刺辊6设置为一体结构,第二去毛刺辊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热流道22,第二热流道22与第二去毛刺辊7设置为一体结构。
20.进一步,中转箱8的下方安装有给排管23,给排管23与中转箱8固定连接,第一去毛刺辊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9,第一进液口19与第一去毛刺辊6设置为一体结构,第二去毛刺辊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20,第二进液口20与第二去毛刺辊7设置为一体结构,第一进液口19与第一热流道21连通,第二进液口20与第二热流道22连通。
21.进一步,支撑板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线辊3,第一导线辊3与支撑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减速器4,第一减速器4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第一减速
器4与第一导线辊3通过连轴固定连接,第一减速器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与第一减速器4固定连接。
22.进一步,支撑板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导线辊13,第二导线辊13与支撑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第四减速器15,第四减速器15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第四减速器15与第二导线辊13通过连轴固定连接,第四减速器15的一侧安装有第四电机14,第四电机14与第四减速器15固定连接。
23.进一步,支撑板2的一侧安装有绕线辊16,绕线辊16与支撑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五减速器18,第五减速器18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第五减速器18与绕线辊16通过连轴固定连接,第五减速器18的一侧安装有第五电机17,第五电机17与第五减速器18固定连接。
24.进一步,中转箱8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减速器10和第三减速器12,第二减速器10和第三减速器12均与中转箱8固定连接,第二减速器10与第一去毛刺辊6通过连轴固定连接,第三减速器12与第二去毛刺辊7通过连轴固定连接,第二减速器10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与第二减速器10固定练级,第三减速器12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11,第三电机11与第三减速器12固定连接。
25.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生产完成的毛线穿过第一导线辊3的凹槽并绕过第一去毛刺辊6的上方,然后绕过第二去毛刺辊7的下方,然后穿过第二导线辊13的凹槽,最后固定在绕线辊16上,第一电机5可通过第一减速器4减速后驱使第一导线辊3转动,第二电机9可通过第二减速器10减速后驱使第一去毛刺辊6转动,第三电机11可通过第三减速器12减速后驱使第二去毛刺辊7转动,第四电机14可通过第四减速器15减速后驱使第二导线辊13转动,第五电机17可通过第五减速器18减速后驱使绕线辊16转动,热流则可以通过给排管23进入中转箱8,然后通过第一进液口19和第二进液口20进入第一热流道21和第二热流道22,从而对第一去毛刺辊6和第二去毛刺辊7进行加热。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