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焊接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的工业机器人,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业机器人属于标准焊接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编程的自动控制操作机,具有三个或更多可编程的轴,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机器人最后一个轴的机械接口,通常是一个连接法兰,可接装不同工具或称末端执行器,焊接机器人就是在工业机器人的末轴法兰装接焊钳或焊枪的,使之能进行焊接,切割或热喷涂。
3.现有的焊接机器人,在使用时,由于装置工作时为固定状态,且整体较重,从而在对整体进行移动转移时较为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焊接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焊接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使用时,由于装置工作时为固定状态,且整体较重,从而在对整体进行移动转移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焊接机器人,包括装置主体和调节组件,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中部安装有用于装置主体理线的引线机构,用于装置主体角度调节的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上方,所述调节组件的一侧下方安装有用于装置主体组合的组装机构,且装置主体的下方两侧设置有用于装置主体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放置腔、电缸、升降块、万向轮和通孔,所述放置腔的外部上方安装有电缸,且电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两侧表面开设有通孔。
6.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驱动座和转动盘,所述驱动座固定在底座的上方中部,且驱动座的上方连接有转动盘。
7.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第一转动块和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转动块设置在转动盘的上方,且第一转动块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机械臂。
8.优选的,所述引线机构包括盖板和铰链,所述盖板的一侧安装有铰链,且盖板转动连接在第一机械臂上。
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块和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机械臂,且第二转动块与第一机械臂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在第二机械臂的上方一侧,且安装架的设置数目为一个。
11.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转动块、第四转动块和固定架,所述第三转动块设置在第二机械臂的前部一侧,且第三转动块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的输出端安装有固定架。
12.优选的,所述组装机构包括安装套、焊接头和转动压板,所述安装套的中部贯穿有
焊接头,且安装套的一侧中部贯穿有转动压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焊接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焊接机器人,避免装置工作时线体散落容易出现悬挂拉扯的问题,同时避免装置较重搬运起来较为麻烦的问题。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铰链,可以将盖板进行打开,从而可以方便将线体收纳到盖板和第一机械臂的中部,以此可以避免装置工作时线体散落容易出现悬挂拉扯的问题,通过安装架,可以对焊接时所需要用到的器械进行安装放置,从而可以避免器械距离过远,在装置转动调整时,线体以及导管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通过拧动转动压板,可以将焊接头进行松动,从而方便在使用后对焊接头进行更换;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通孔,可以在装置整体工作时,将底座进行安装固定,在装置需要移动转运时,通过电缸,可以带动万向轮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使装置处于可运动状态,进而在转运时可以将装置推动移动,避免装置较重搬运起来较为麻烦的问题,同时在移动后,可将万向轮回收,通过升降块两侧连接的导轨,可以在移动时提高稳定性,避免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装置主体;101、底座;102、驱动座;103、转动盘;104、第一转动块;105、第一机械臂;2、引线机构;201、盖板;202、铰链;3、调节组件;301、第二转动块;302、第二机械臂;303、安装架;304、第三转动块;305、第四转动块;306、固定架;4、组装机构;401、安装套;402、焊接头;403、转动压板;5、移动机构;501、放置腔;502、电缸;503、升降块;504、万向轮;50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焊接机器人,装置主体1和调节组件3,装置主体1的表面中部安装有用于装置主体1理线的引线机构2,用于装置主体1角度调节的调节组件3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上方,调节组件3的一侧下方安装有用于装置主体1组合的组装机构4,且装置主体1的下方两侧设置有用于装置主体1移动的移动机构5,驱动座102和转动盘103,驱动座102固定在底座101的上方中部,且驱动座102的上方连接有转动盘103,通过驱动座102,可以带动转动盘103进行旋转调整,第一转动块104和第一机械臂105,第一转动块104设置在转动盘103的上方,且第一转动块104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机械臂105,通过第一转动块104,可以带动第一机械臂105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加工的角度以及高度进行调整,盖板201和铰链202,盖板201的一侧安装有铰链202,且盖板201转动连接在第一机械臂105上,通过铰链202,可以将盖板201进行打开,从而可以方便将线体收纳到盖板201和第一机械臂105的中部,以此可以避免装置工作时线体散落容易出现悬挂拉扯的问题,第二转动块301和第二机械臂302,第二转动块3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机械臂302,且第二转动块301与第一机械臂105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转动块301,可以带动第二机械臂302进行转动,从而对工作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安装架303,安装架303固定在第二机械臂302的上方一侧,且安装架303的设置数目为一
个,通过安装架303,可以对焊接时所需要用到的器械进行安装放置,从而可以避免器械距离过远,在装置转动调整时,线体以及导管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第三转动块304、第四转动块305和固定架306,第三转动块304设置在第二机械臂302的前部一侧,且第三转动块30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转动块305,第四转动块305的输出端安装有固定架306,通过第三转动块304和第四转动块305,可以对加工的位置进行多方位调整;
21.如图1-3所示,组装机构4包括安装套401、焊接头402和转动压板403,安装套401的中部贯穿有焊接头402,且安装套401的一侧中部贯穿有转动压板403,通过拧动转动压板403,可以将焊接头402进行松动,从而方便在使用后对焊接头402进行更换,移动机构5包括放置腔501、电缸502、升降块503、万向轮504和通孔505,放置腔501的外部上方安装有电缸502,且电缸502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块503,升降块503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504,底座101的两侧表面开设有通孔505,通过通孔505,可以在装置整体工作时,将底座101进行安装固定,在装置需要移动转运时,通过电缸502,可以带动万向轮504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使装置处于可运动状态,进而在转运时可以将装置推动移动,避免装置较重搬运起来较为麻烦的问题,同时在移动后,可将万向轮504回收,通过升降块503两侧连接的导轨,可以在移动时提高稳定性,避免发生晃动。
2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焊接机器人,首先通过驱动座102,可以带动转动盘103进行旋转调整,随后通过第一转动块104,可以带动第一机械臂105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加工的角度以及高度进行调整,然后通过第二转动块301,可以带动第二机械臂302进行转动,从而对工作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在通过第三转动块304和第四转动块305,可以对加工的位置进行多方位调整,此时通过铰链202,可以将盖板201进行打开,从而可以方便将线体收纳到盖板201和第一机械臂105的中部,以此可以避免装置工作时线体散落容易出现悬挂拉扯的问题,随后通过安装架303,可以对焊接时所需要用到的器械进行安装放置,从而可以避免器械距离过远,在装置转动调整时,线体以及导管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然后通过拧动转动压板403,可以将焊接头402进行松动,从而方便在使用后对焊接头402进行更换,此时通过通孔505,可以在装置整体工作时,将底座101进行安装固定,在装置需要移动转运时,随后通过电缸502,可以带动万向轮504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使装置处于可运动状态,进而在转运时可以将装置推动移动,避免装置较重搬运起来较为麻烦的问题,同时在移动后,可将万向轮504回收,最后通过升降块503两侧连接的导轨,可以在移动时提高稳定性,避免发生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