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载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9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防过载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


背景技术:

2.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
3.蜗轮蜗杆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电机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减速机的作用主要有:降速同时提高输出扭矩,扭矩输出比例按电机输出乘减速比,但要注意不能超出减速机额定扭矩;减速同时降低了负载的惯量,惯量的减少为减速比的平方。
4.蜗轮蜗杆减速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反向自锁功能,可以有较大的减速比,输入轴和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也不在同一平面上。但是一般体积较大,传动效率不高,精度不高。谐波减速机的谐波传动是利用柔性元件可控的弹性变形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体积不大、精度很高,但缺点是柔轮寿命有限、不耐冲击,刚性与金属件相比较差。输入转速不能太高。
5.双级减速机又称之为双段蜗轮蜗杆减速机,分为双级铸铁蜗轮减速机与双级rv蜗轮减速机,它与单级减速机相比就是多了一个传动装置。具有有应用范围广、耐用、传动比大、积体小、自锁能力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等特性。
6.目前的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蜗杆传动常用于载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常常因瞬时过载而使蜗杆副损坏,使蜗杆副的寿命得不到发挥,蜗轮蜗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较短,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目前的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蜗杆传动常用于载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常常因瞬时过载而使蜗杆副损坏,使蜗杆副的寿命得不到发挥,蜗轮蜗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较短,实用性较差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过载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来解决该问题。
8.一种防过载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包括:减速机箱体、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齿轮二级传动组件和电磁控制组件,减速机箱体内设置有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输入端突出减速机箱体外,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输出端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连接,齿轮二级传动组件输出端突出减速机箱体外,电磁控制组件设置在减速机箱体内用于控制齿轮二级传动组件啮合。
9.优选地,所述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包括:蜗杆和涡轮组件,蜗杆和涡轮组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减速机箱体内,涡轮组件与蜗杆配合使用。
10.优选地,所述涡轮组件包括:涡轮、涡轮轴和二级驱动齿轮组件,涡轮轴两端通过
轴承安装在减速机箱体内,涡轮轴上套接有与蜗杆啮合连接的涡轮,套接在涡轮轴上的二级驱动齿轮组件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啮合连接,二级驱动齿轮组件与电磁控制组件配合使用。
11.优选地,二级驱动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磁体辅助块和复位弹簧,驱动齿轮套接在涡轮轴上且可在涡轮轴上滑动,驱动齿轮上设置有与电磁控制组件配合使用的磁体辅助块,驱动齿轮和电磁控制组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驱动齿轮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啮合连接。
12.优选地,齿轮二级传动组件包括:主输出轴、从动大齿轮和转速传感器,主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减速机箱体内,主输出轴输出端突出减速机箱体,主输出轴上套接有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大齿轮,从动大齿轮上设置有转速传感器。
13.优选地,电磁控制组件包括:电磁铁和电磁铁安装座,套接在涡轮轴上的电磁铁安装座安装在在减速机箱体内,电磁铁安装在电磁铁安装座上,电磁铁与磁体辅助块配合使用。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用电磁控制组件可以有效的将二级驱动齿轮组件中的驱动齿轮与从动大齿轮脱离啮合,使涡轮组件进行空转,保护涡轮组件和蜗杆不受破坏,通过使用安装在从动大齿轮的转速传感器,可以检测从动大齿轮的实时转速,当超载时及时发现,启动电磁控制组件完成驱动齿轮脱离,通过使用磁体辅助块,使电磁控制组件可以有效快速地控制驱动齿轮位移。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角度一的结构轴侧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的结构轴侧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齿轮二级传动组件的截面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磁控制组件的截面图;
19.1、减速机箱体;2、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3、齿轮二级传动组件;4、电磁控制组件;21、蜗杆;22、涡轮组件;221、涡轮;222、涡轮轴;223、二级驱动齿轮组件;2231、驱动齿轮;2232、磁体辅助块;2233、复位弹簧;31、主输出轴;32、从动大齿轮;33、转速传感器;41、电磁铁;42、电磁铁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各安装方式及各技术术语,都是所属技术领域中早已明确知晓的技术用语,故不再做过多解释。此外,对于相同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但这并不影响也不应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技术方案的准确理解。
22.实施例一,结合图2和图3进行说明:
23.一种防过载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包括:减速机箱体1、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
件2、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和电磁控制组件4,减速机箱体1内设置有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输入端突出减速机箱体1外,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输出端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连接,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输出端突出减速机箱体1外,电磁控制组件4设置在减速机箱体1内用于控制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啮合,如此设置,当减速机箱体1内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转速过载时,电磁控制组件4控制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脱离啮合,开始空转,起到保护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的作用。
2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3进行说明:
25.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包括:蜗杆21和涡轮组件22,蜗杆21和涡轮组件22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减速机箱体1内,涡轮组件22与蜗杆21配合使用,如此设置,蜗杆21可带动涡轮组件22转动,节省安装空间,便于拆卸。
26.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结合图1进行说明:
27.涡轮组件22包括:涡轮221、涡轮轴222和二级驱动齿轮组件223,涡轮轴222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减速机箱体1内,涡轮轴222上套接有与蜗杆21啮合连接的涡轮221,套接在涡轮轴222上的二级驱动齿轮组件223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啮合连接,二级驱动齿轮组件223与电磁控制组件4配合使用,如此设置,涡轮221可带动涡轮轴222转动,涡轮轴222随即带动二级驱动齿轮组件223转动,二级驱动齿轮组件223可在电磁控制组件4的作用下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脱离啮合。
28.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结合图1进行说明:
29.二级驱动齿轮组件223包括:驱动齿轮2231、磁体辅助块2232和复位弹簧2233,驱动齿轮2231套接在涡轮轴222上且可在涡轮轴222上滑动,驱动齿轮2231上设置有与电磁控制组件4配合使用的磁体辅助块2232,驱动齿轮2231和电磁控制组件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233,驱动齿轮2231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啮合连接,如此设置,驱动齿轮2231可随着涡轮轴222的转动而转动,磁体辅助块2232用于与电磁控制组件4配合使用,当电磁控制组件4通电时,对磁体辅助块2232产生巨大吸引力,磁体辅助块2232带动驱动齿轮2231脱离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啮合连接关系,方便操作,便于使用。
30.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结合图1进行说明:
31.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包括:主输出轴31、从动大齿轮32和转速传感器33,主输出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减速机箱体1内,主输出轴31输出端突出减速机箱体1,主输出轴31上套接有与驱动齿轮2231啮合连接的从动大齿轮32,从动大齿轮32上设置有转速传感器33,如此设置,从动大齿轮32可在驱动齿轮2231驱使下转动,主输出轴31随着从动大齿轮32的转动而转动,转速传感器33置于从动大齿轮32上用于监测从动大齿轮32的实时转速,便于从动大齿轮32转速过载时可以启动电磁控制组件4驱动涡轮轴222上的驱动齿轮2231脱离啮合。
32.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结合图4进行说明:
33.电磁控制组件4包括:电磁铁41和电磁铁安装座42,套接在涡轮轴222上的电磁铁安装座42安装在在减速机箱体1内,电磁铁41安装在电磁铁安装座42上,电磁铁41与磁体辅助块2232配合使用,如此设置,便于安装,通电后,电磁铁41可对磁体辅助块2232产生吸引力。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防过载两级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减速机箱体1内设
置有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输入端突出减速机箱体1外,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输出端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连接,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输出端突出减速机箱体1外,电磁控制组件4设置在减速机箱体1内用于控制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啮合,当减速机箱体1内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转速过载时,电磁控制组件4控制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与齿轮二级传动组件3脱离啮合,开始空转,起到保护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组件2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遇到蜗杆21载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防止蜗杆21因瞬时过载而使蜗杆副损坏,使蜗杆副的寿命提高,实用性较强,便于拆装和使用。
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