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属于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领域。
背景技术:
2.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电脑横机在进行编织之前需要将横机织针进行固定,目前所现有的横机织针连接装置大多采用织针插接至连接机构的内部,由于连接机构的不稳定性,会造成的织针的跳针,撞针。从而影响的横机的正常的编织作业,以及影响的编制作业的速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其结构包括横机织针座、连接底座、连接上盖以及织针,所述连接底座包括凹槽、第一u型柱、第二u型柱、第三u型柱、第四u型柱、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以及复数个底座固定螺丝孔,所述连接上盖包括凸块、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第三u型槽、第四u型槽、第一固定柱螺丝孔、第二固定柱螺丝孔以及复数个螺丝孔,所述织针包括复数个u型槽以及复数个固定孔,所述连接底座底面与横机织针座顶面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织针尾端织针座安装于连接底座凹槽内,所述连接上盖底面与连接底座顶面相互连接,所述复数个u型槽均依次设于织针尾端织针座上、下两侧,所述复数个固定孔均依次设于织针尾端织针座中端左右两侧。
5.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所述凹槽设于连接底座顶面右侧,所述第一u型柱、第二u型柱、第三u型柱以及第四u型柱均依次设于凹槽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柱以及第二固定柱均依次设于凹槽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复数个底座固定螺丝孔均依次设于连接底座四个角落。
6.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所述凸块设于连接上盖底面右侧,所述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第三u型槽以及第四u型槽均依次设于凸块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柱螺丝孔以及第二固定柱螺丝孔均依次设于凸块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复数个螺丝孔均依次设于连接上盖四个角落。
7.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所述凹槽深度为2mm,所述凸块
高度为1mm,所述织针尾部织针座厚度为1.2mm。
8.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所述连接底座以及连接上盖材质为铝材料。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底座底面与横机织针座顶面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织针尾端织针座安装于连接底座凹槽内,连接上盖底面与连接底座顶面相互连接,组成一个稳定性高,安装方便的织针连接机构。通过凹槽设于连接底座顶面右侧,第一型柱、第二u型柱、第三u型柱以及第四u型柱均依次设于凹槽前后两侧,第一固定柱以及第二固定柱均依次设于凹槽中部左右两侧,复数个底座固定螺丝孔均依次设于连接底座四个角落,形成一个织针固定卡位凹槽的连接底座,方便织针的安装。通过凸块设于连接上盖底面右侧,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第三u型槽以及第四u型槽均依次设于凸块前后两侧,第一固定柱螺丝孔以及第二固定柱螺丝孔均依次设于凸块中部左右两侧,复数个螺丝孔均依次设于连接上盖四个角落,形成一个织针固定连接上盖,对织针进行固定。通过凹槽深度为2mm,凸块高度为1mm,织针尾部织针座厚度为1.2mm,有效的固定织针。通过提供一种织针连接机构,有效解决现有连接机构不稳定问题,提高编织速度,增加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织针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底座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上盖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织针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横机织针座1、连接底座2、连接上盖3、织针4、凹槽201、第一u型柱202、第二u型柱203、第三u型柱204、第四u型柱205、第一固定柱206、第二固定柱207、复数个底座固定螺丝孔208、凸块301、第一u型槽302、第二u型槽303、第三u型槽304、第四u型槽305、第一固定柱螺丝孔306、第二固定柱螺丝孔307、复数个螺丝孔308、复数个u型槽401以及复数个固定孔402。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6.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电脑横机织针连接机构示意图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横机织针座1、连接底座2、连接上盖3以及织针4,所述连接底座2包括凹槽201、第一u型柱202、第二u型柱203、第三u型柱204、第四u型柱205、第一固定柱206、第二固定柱207以及复数个底座固定螺丝孔208,所述连接上盖3包括凸块301、第一u型槽302、第二u型槽303、第三u型槽304、第四u型槽305、第一固定柱螺丝孔306、第二固定柱螺丝孔307以及复数个螺丝孔308,所述织针4包括复数个u型槽401以及复数个固定孔402,所述连接底座2底面与横机织针座1顶面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织针4尾端织针座安装于连接底座2凹槽201内,所述连接上盖3底面与连接底座2顶面相互连接,所述复数个u型槽401均依次设于织针4尾端织针座上、下两侧,所述复数个固定孔402均依次设于织针4尾端织针座中端左右两侧,所述凹槽201设于连接底座2顶面右侧,所述第一u型柱202、第二u型柱203、第三u型柱
204以及第四u型柱205均依次设于凹槽201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柱206以及第二固定柱207均依次设于凹槽201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复数个底座固定螺丝孔208均依次设于连接底座2四个角落,所述凸块301设于连接上盖3底面右侧,所述第一u型槽302、第二u型槽303、第三u型槽304以及第四u型槽305均依次设于凸块301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柱螺丝孔306以及第二固定柱螺丝孔307均依次设于凸块301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复数个螺丝孔308均依次设于连接上盖3四个角落,所述凹槽201深度为2mm,所述凸块301高度为1mm,所述织针4尾部织针座厚度为1.2mm,所述连接底座2以及连接上盖3材质为铝材料。
17.工作原理:通过连接底座2底面与横机织针座1顶面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织针4尾端织针座安装于连接底座2凹槽201内,连接上盖3底面与连接底座2顶面相互连接,组成一个稳定性高,安装方便的织针连接机构。通过凹槽201设于连接底座2顶面右侧,第一u型柱202、第二u型柱203、第三u型柱204以及第四u型柱205均依次设于凹槽201前后两侧,第一固定柱206以及第二固定柱207均依次设于凹槽201中部左右两侧,复数个底座固定螺丝孔208均依次设于连接底座2四个角落,形成一个织针固定卡位凹槽的连接底座,方便织针的安装。通过凸块301设于连接上盖3底面右侧,第一u型槽302、第二u型槽303、第三u型槽304以及第四u型槽305均依次设于凸块301前后两侧,第一固定柱螺丝孔306以及第二固定柱螺丝孔307均依次设于凸块301中部左右两侧,复数个螺丝孔308均依次设于连接上盖3四个角落,形成一个织针固定连接上盖,对织针进行固定。通过凹槽201深度为2mm,凸块301高度为1mm,织针4尾部织针座厚度为1.2mm,有效的固定织针。
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